保税区的假葡萄酒
保税区是指国家为吸引外商投资而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一个允许海关以外的境内、境外主体在其中进行保税加工、保税展示、保税办公和保税物流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区域。保税区内企业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等制造产品,也可以从国内采购商品直接进入保税区进行加工生产。保税区成为了外商投资的热门选择,但同时也有一些严峻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包括假货泛滥问题。
保税区商品假冒多发
毫无疑问,保税区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商品流通的中转站。然而,由于保税区存在着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在海关监管范围内难以进行区分的缺陷,也因此保税区成为了一些假货进口商买卖假冒伪劣商品、夹带非法物品等活动的场所。其中,假葡萄酒的制售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保税区查获假葡萄酒
保税区的假葡萄酒制售行为一度屡禁不止,但是相关部门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来打击这种假冒伪劣商品的制售。例如,海关、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还联合发布了专项扫黑除恶行动公告,以此加强对保税区内的假货制售活动的打击。
保税区应加强监管防止假冒伪劣商品流入
保税区的假冒伪劣商品制售案件,不仅会导致国家税收的减少,也会对保留和提升保税区形象造成极大伤害。因此,保税区应该加强监管措施,提高防范假冒伪劣商品流入保税区的能力,增强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同联动能力,继续打造一个高品质、高效率、高流动性的保税制造贸易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