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酒的总类及一些常识
一 酒的化学知识
酒是多种化学成份的混合物,酒精是其主要成份,除此之外,还有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决定酒的质量的成份往往含量很低,但种类却非常多。这些成份含量的配比非常重要。
饮料酒中都含有酒精,酒精的学名是乙醇,分子式:CH3─CH2─OH,分子量为46.
糖转化成乙醇的化学反应式:
C6H12O6→2CH3CH2OH+2CO2
二 酒在人体内的吸收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
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血液中酒精浓度的致死剂量是0.7%。
三 酒的度数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如50度的酒,表示在100毫升的酒中,含有乙醇50毫升(20℃).
表示酒精含量也可以用重量比,重量比和体积比可以互相换算.
西方国家常用proof表示酒精含量,规定200proof为酒精含量为100%的酒.如100proof的酒则是含酒精50%.
四 啤酒的度数:
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由此可知,酒精度低于12度.如常见的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色啤酒酒精含量为4-5%.
五 干酒和甜酒
葡萄酒和黄酒,常常分为干型酒和甜型酒,在酿酒业中,用"干"(dry)表示酒中含糖量低,糖份大部分都转化成了酒精.还有一种"半干酒",所含的糖份比"干"酒较高些.甜,说明酒中含糖份高,酒中的糖份没有全部转化成酒精.还有半甜酒,浓甜酒.
2,酒类常识有那些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收。酒进入肠胃后,进入血管,饮酒后几分钟,迅速扩散到人体的全身。酒首先被血液带到肝脏,在肝脏过滤后,到达心脏,再到肺,从肺又返回到心脏,然后通过主动脉到静脉,再到达大脑和高级神经中枢。酒精对大脑和神经中枢的影响最大。
啤酒的度数则不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 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以12度的啤酒为例,是麦芽汁发酵前浸出物的浓度为12%(重量比).麦芽汁中的浸出物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以麦芽糖为主.
葡萄酒和黄酒,常常分为干型酒和甜型酒,在酿酒业中,用"干"(dry) 表示酒中含糖量低,糖份大部分都转化成了酒精.还有一种"半干酒",所含的糖份比"干" 酒较高些.甜,说明酒中含糖份高,酒中的糖份没有全部转化成酒精.还有半甜酒,浓甜酒.
黄酒,适当加温后饮用,口味倍佳,但是究竟多为温度为宜, 还没有人做过系统研究.古代用注子和注碗,注碗中注入热水,注子中盛酒后,放在注碗中.近代以来,用锡制酒壶盛酒,放在锅内温酒.一般以不烫口为宜.这个温度约为45-50℃左右.
白酒,一般是在室温下饮用,但是,稍稍加温后再饮,口味较为柔和,香气也浓郁. 邪杂味消失.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酒中的一些低沸点的成分,如乙醛, 甲醇等较易挥发,这些成分通常都含有较辛辣的口味.
葡萄酒:不同的葡萄酒适宜的饮酒温度有所不同.
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8~12 ℃
香槟酒、汽酒和甜型白葡萄酒 6~8 ℃
新鲜红葡萄酒 12~14 ℃
陈年红葡萄酒 15~18 ℃
啤酒:啤酒是一种低酒度的饮料酒,较适宜的饮用温度在7-10℃之间,有的甚至在5℃左右.如果喝黑啤酒,温度更低些,较为流行的做法是将酒置于冰箱内冻至表面有一层薄霜时才拿出来喝.
酒与养生
人类最初的饮酒行为虽然还不能够称之为饮酒养生,但却与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者一般认为,最初的酒是人类采集的野生水果在剩余的时候,得到适宜条件,自然发酵而成。由于许多野生水果是具有药用价值的,所以最初的酒可以称得上是天然的“药酒”,它自然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作用。当然,这时人类虽然从饮酒得到了养生的好处,但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养生目的。
酒之性能
酒有多种,其性味功效大同小异。一般而论,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博物志》有一段记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作者认为,这表明“酒势辟恶,胜于作食之效也。”
酒与药物的结合是饮酒养生的一大进步。酒之于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酒可以行药势。古人谓“酒为诸药之长”。酒可以便药力外达于表而上至于颠,使理气行血药物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也能使滋补药物补而不滞。
2.酒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酒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媒,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及水不能溶解、需用非极性溶媒溶解的某些物质,均可溶于酒精之中。中药的多种成分都易于熔解于酒精之中。酒精还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够较容易地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发挥溶解作用,促进置换和扩散,有利于提高浸出速度和浸出效果。
3.酒还有防腐作用。一般药酒都能保存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不变质,这就给饮酒养生者以极大的便利。
3,酒的定义及分类
酒,是人们最重要的饮料之一,它几乎是同人类文明一起来到人间的。自古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种饮料似它这般深受不同民族、不同习俗的人们的普遍喜爱;更没有任何一种饮料,似它这般有无数的传说故事、诗词歌赋,含有这般广义的文化意义。 那么,什么是酒? 1999年版的《辞海》对酒是这样定义的:“酒,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它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如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 而1992年版的《汉语大词典》则作如下解释:“酒:1、饮料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2、饮酒。3、酒席、酒筵。4、姓。” 以上对酒的定义和解释,都是在人们的常识之中。但了解到在我国的大家庭中,还有姓“酒”的成员,却也让人感到惊奇。 因此,可对“什么是酒”归纳为三点: 酒是一种饮料; 酒含有酒精(乙醇); 酒是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至此,似乎已详尽的回答了“什么是酒”这个问题。但酒是一种如此浪漫而神奇的饮料,以致于千百年来,无数的人们歌之、饮之;也有数不清的人恨之、禁之。酒,一定还有它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我国东汉时期的大学者许慎对酒却有独特的见解。他在《说问解字》中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清朝段玉裁注: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亦酒也。)┄┄一曰造也,(段注:造古读如就)吉凶所就起也。”许慎认为酒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就”,还有一种解释是“造”。古时,“造”读作“就”。所以,“吉凶所造起”也就是“吉凶由就(酒)起”,意思是好事与坏事都是酒引起的。 许慎在约两千年前对酒的定义和解释概括了酒的精髓,对酒的内涵,尤其是它矛盾的性格表达得很深很透。正如“酒犹水,可济可覆”。即,酒,既可助善成礼,又可招祸致失;既可成人之美,又可暴人之恶。 酒,真是一种神奇的饮料。它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极其矛盾的性格,在浸润整个社会的同时,也为自己酿造了一部多姿多彩、醇香四溢的酒文化史。 酒可分为那几类? 酒的种类繁多,没有人能说得上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酒。这是由于可用于酿酒的原料种类和品种非常多,酿造方法和技术各异,也就形成了“酒”这一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多姿多彩的大家庭。但是,我们仍然可根据不同的类型,将酒进行分类。虽然对酒的分类方法不统一,但习惯上将酒按照酿造工艺的主要特征分为三大类: 发酵酒(又称酿造酒):即用原料经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酒,其酒度通常较低,如黄酒、啤酒、葡萄酒和其它水果酒等。 蒸馏酒:即在原料酒精发酵后采用蒸馏技术而获得的酒,也就是用发酵酒通过蒸馏将酒度提高后的酒,起酒度较高,如构成世界六大蒸馏酒的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和中国白酒。 配制酒:即一蒸馏酒或发酵酒为基础(酒基),人工配入一定比例的甜味辅料、芳香原料或中药材、果皮、果实等,混合陈酿后饿热获得的酒,其酒度界于发酵酒和蒸馏酒之间,如各种利口酒、味美思、桂花陈等。 我国商业上按传统的分类习惯,将酒分为七大类,即: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果露酒、药酒、其它酒。其它酒,是指除前六类酒以外的酒,如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所谓洋酒。 此外,采用同一种酿酒原料,因酿造方法和工艺不同,也可获得不同的酒如用红葡萄品种(红皮白肉)酿酒,采用发酵法,可获得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葡萄酒,用葡萄酒蒸馏,可获得白兰地;采用特殊工艺,可获得利口酒、味美思等。所以,用葡萄为原料可酿造葡萄酒、白兰地(蒸馏酒)和利口酒(配制酒)。 我曾经以饮用酒的种类,周围衡量人们生活水平的标准,即贫穷水平喝白酒,小康水平喝啤酒,富裕水平喝葡萄酒。这虽然并不是个绝对的标准,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热潮正悄然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