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百科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茅台有多少厅级干部判刑,茅台的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受贿超6600万是被如何判刑的

1,茅台的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受贿超6600万是被如何判刑的

通过调查发现,茅台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受贿赂,总体受贿6600万元钱,并且还跟经销商约定好去评分利润。通过种种的说法,让经销商去进行购买基金。在进行一审判决的时候,法院判决,马玉鹏也就是茅台销售公司的总经理,判刑13年6个月,并且处罚人民币300万元钱。关于收入的金钱全部进行没收上,交给了国家。一、如何看待这个情况?一个人能够做到总经理年薪肯定也是非常高的,但人就是这样,走上越高的位置,就越不知足。作为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受贿这么多的钱,也是把自己往绝路上逼,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这个时候,大家做出的事情都是会被惩罚的。如果我们做出了违法的事情,肯定是会被相关的法律所进行处罚,在这个时候,小编还是建议大家最好是脚踏实地的做事。二、关于这个总经理受到的处罚。这个总经理受贿金额是非常高的,所以被判处13年的有期徒刑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之前大家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发现很多的人只是社会超过了1000万就被触发了很多年,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个总经理也是咎由自取,怪不得他人。如果大家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安安稳稳地进行工作的话,我们就一定要经受得起这些诱惑,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总有一天是要归还给他人的。三、总结。马玉鹏所受到的处罚,也是给他人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打击,本身拥有的好工作消失了,而在出狱之后,能不能够去在这个社会上面继续的生活也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里,小编建议大家最好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事,千万不要想着一蹴而成。

茅台的销售公司原总经理受贿超6600万是被如何判刑的

2,茅台原总经理受贿千万获刑案件详情是怎么样的

8月24日,贵州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审判贵州茅台集团原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自力受贿案。 其结果是茅台原总经理刘自力获刑11年半,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万元,并对刘自力所受贿的财物,依法给予收缴,上缴国库。 茅台原总经理刘自力利用担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之便,在获得茅台酒经营权、批准购酒指标等事项上为他人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妻子、女儿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854多万元,其中人民币1772多万元、美元10万元、英镑2.3万元。而刘自力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金额数巨大,其行为已经构成受贿罪,但是刘自力归案后,如实供事犯罪事实,并主动交代办案机关未掌握线索的大部分犯罪事实,当庭认罪悔罪,坦白。而且事发后积极与办案机关退缴部分赃款。具有法定和酌定从轻处罚情节。依法给予从轻处罚。 而茅台贪污事件频发,自2019年5月 ,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这些腐败问题发生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和茅台内部强烈反思 。 对此,针对茅台集团系列腐败案件,贵州省委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违规购酒、批酒、收酒、送酒、用酒歪风得到根本性遏制,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制定出台相关规定,督促茅台集团建立领导干部插手茅台酒经营活动打招呼登记备案制等61项管控制度,封堵“靠酒吃酒”的后门 。

茅台原总经理受贿千万获刑案件详情是怎么样的

3,茅台13名高管接连落马 家族式腐败凸显管理混乱

通过狠抓巡视整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修复政治生态,茅台的形象和品牌得到维护,茅台集团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12.76%。图为工人在茅台酒包装车间工作。(资料图片) 贵州省纪委监委日前通报称,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张家齐,茅台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明灿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审查调查。 自2019年5月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袁仁国被通报“双开”至今,茅台集团及其子公司已有至少13名高管被查。一系列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茅台“靠酒吃酒”腐败的根源在何处?存在哪些制度漏洞?管理混乱背后是怎样的政治生态?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设租寻租、关联交易、内外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督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有关规定,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今年以来,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向茅台集团党委反馈了相关问题并督促整改,省纪委监委协助省委在全省范围内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张家齐、李明灿等被查正是专项整治不断深化、茅台集团政治生态不断净化的必然结果。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茅台集团正加快形成“酒香风正人和”的良好发展态势。 以酒谋私利益链长期存在 4000多瓶茅台堆满家里一间房、将价格最贵的年份酒倒入下水道……今年初,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披露的一幕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喝酒只喝年份茅台”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不仅自身违规用公款喝茅台,还与家人通过大肆收受变卖茅台酒、利用职权倒卖茅台酒、获取茅台酒专营资格等方式,大发“酒财”。 产自遵义仁怀的茅台酒,是贵州最具地域特色的特产和资源之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但在曾经一个时期内其繁荣难以掩盖乱象,随着2018年4月王晓光被查处,因领导干部搞特权而衍生出来的“茅台酒怪象”逐渐公之于众。 一段时期里,公款吃喝盛行喝茅台,干部之间流行送茅台,一瓶500毫升装53度飞天茅台酒的出厂价是969元,市场指导价是1499元。然而,由于供需关系紧张,想以指导价买到茅台酒很难,商超、专卖店的价格大多在2000元以上,能拿到酒就能挣到钱。于是,在权力染指下,茅台专卖店成了酒中“4S店”,严重污染了一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和 社会 风气。 据调查,袁仁国曾长期把持茅台酒销售大权,一边靠“批酒”大肆谋取私利,一边把茅台经营权作为搞政治攀附、捞政治资本的工具。 以袁仁国案为突破口深挖,贵州省严肃查处了茅台集团原总经理刘自力、原副总经理高守洪等一批以酒谋私的高管。仅2019年就先后有8名集团原高管被逮捕,罪名均涉及“受贿罪”。 巨大的经济利益是靠企吃企、设租寻租等顽症存在的根源。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夏红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将落马的茅台高管们称为“靠酒吃酒”的“酒蠹”,表示必须聚焦重点领域,把国有企业反腐放在重中之重,严肃查处靠企吃企问题。 家族式腐败凸显企业管理混乱 身为贵州茅台酒销售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崇琳之妻的李太明,为茅台酒经销商在签批零售茅台酒、增加合同计划量、专卖店日常管理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名牌手提包、手镯、珠宝项链等财物。 这一消息更将茅台学院拉进了公众的视野。据了解,茅台学院位于贵州省仁怀市,是2017年5月23日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茅台集团出资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专为围绕酿酒产业链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仅兴办学院,热衷于扩张的茅台一度旗下子公司众多、新项目林立。直到2018年,意识到扩张隐忧后,茅台才开始“瘦身”,目前已清理整顿数十家分公司、子公司,收紧集团标识范围,并将公司管理层次控制在三级以内。 王崇琳、李太明夫妻双双受贿暴露出的茅台“近亲繁殖”、家族式腐败等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此前,袁仁国就被通报“大搞家族式腐败”,自2004年以来,仅其妻子和儿女违规经营茅台酒就获利2.3亿余元。其多个亲属甚至司机也在袁仁国的帮助下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并为其他不法商人牵线搭桥,充当权钱交易的掮客。 由于茅台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工艺传承,有的几代人都在茅台工作。与此同时,部分领导把职位当作私相授受的“私器”,使得“近亲繁殖”根深蒂固、“圈子文化”盘根错节、选人用人违规问题突出,这也是贵州省委巡视组向茅台集团党委反馈的问题。 为解决选人用人突出问题,茅台集团对管理层及子公司持续推进人事调整。2019年底调整干部职级和职务名称,转任干部163人。今年以来,茅台集团官网多次发布调整充实二级部室及子公司领导班子的信息。 乱象背后是党的领导严重缺失 事实上,在袁仁国被查处前,茅台集团已有多名前高管落马判刑,包括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总经理乔洪,茅台集团原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房国兴,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谭定华等。 从表面看,与当地 社会 风气不正、茅台管理不严、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前期整治决心不够等密切相关。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党政机关曾是茅台酒销售的主要关系渠道之一。茅台集团在确定经销商过程中,主要看经销商跟当地党政机关是否熟悉、是否有关系和背景。此外,茅台集团还曾热衷推出各种各样的特供酒、纪念酒、定制酒,刺激特需市场、特定群体的畸形需求,“喝的不买、买的不喝”,这些都助长了企业的不正之风。 更重要的原因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很长一段时期,茅台集团内部党的观念淡漠,主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袁仁国从2000年起就先后担任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重大事项全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对于违规批条卖酒,集团纪委、审计部门对相关事项审核时,主管部门直接就说“这是袁董事长打的招呼”。袁仁国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上讲“酒卖给谁都是卖”,甚至还说“这是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纪委不要管得太宽”。 2018年8月赴任的贵州茅台集团纪委书记卓玛才让坦言:“茅台此前出现这么多问题,就是因为监督缺失。集团党委这个层面不愿意让纪委去履行职责。” 从中央巡视反馈情况及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国企领域的案例来看,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现象曾是国企最为突出的问题。 国企要 健康 发展,党组织在把方向、管大局、抓队伍上不能缺位。加强党建、强化监管、完善制度,对茅台集团的未来发展将是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2019年8月,卓玛才让多了一个新头衔——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贵州省监委驻茅台集团监察专员办公室挂牌成立,和集团纪委合署办公,进一步强化政治监督、严格日常监督。卓玛才让表示,要在“三不”一体推进、查找和堵塞制度短板及漏洞等方面狠下功夫,以高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企业治理效能。 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正风肃纪反腐,持续修复政治生态 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四川两省的赤水河全长500公里,沿岸酒厂众多。 河水流经茅台镇时,地势从海拔近千米陡然降到400米,四面高山将这里围绕成盆地状低谷,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小气候——冬暖夏热雨水少。据研究,这种气候很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微生物群落多样且相对稳定,不易被外界破坏影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了特别的生态环境,辅以代代传承的复杂工艺,共同造就了茅台酒独特酱香的核心竞争力。 生态环境对酿酒至关重要,政治生态对国企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企的“根”和“魂”,茅台集团却一度丢掉了这个优势,政治生态受到严重破坏。 针对茅台集团系列腐败案件,贵州省委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扎实开展专项整治,推动违规购酒、批酒、收酒、送酒、用酒歪风得到根本性遏制,取得了良好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 社会 效果。同时制定出台相关规定,督促茅台集团建立领导干部插手茅台酒经营活动打招呼登记备案制等61项管控制度,封堵“靠酒吃酒”的后门。 4月24日,贵州省委第一巡视组向茅台集团党委反馈指出,茅台集团长期放松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有差距,修复政治生态任重道远,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落实管党治党“两个责任”,认真排查岗位廉政风险,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有效推进问题整改。 接到省委巡视反馈不久前,茅台集团党委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找问题、找措施、找目标”大讨论活动,将加强党的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列为重要内容。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表示,要通过巡视整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形成“酒香风正人和”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贵州省纪委监委深化运用“三不”一体理念思路,要求凡有领导干部因倒卖、收受茅台酒被审查调查的单位,必须开展“一案一整改”,监督各级党组织堵塞案件暴露的漏洞,不断织密制度“笼子”。 在该省纪委监委近期的通报中,仍不乏牵涉茅台酒的例子。其中,黔南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原政委刘建,在专项整治以来仍收受茅台酒18瓶,安顺市普定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华逢元违规收受管理服务对象茅台酒20瓶,毕节市织金县白泥镇原党委书记陈波安排他人用公款采购120瓶茅台酒用于接待和个人享用。三人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均受到“双开”处分。 然而,通过贵州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专项整治见真章、动真格、见实效,茅台的形象和品牌得到维护,茅台集团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受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白酒企业营收及净利润普遍下降,而茅台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增长12.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6.6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茅台13名高管接连落马 家族式腐败凸显管理混乱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