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0年产茅台酒值多少
18800元一瓶。。。
2,飞天茅台酒年销售量多少
1.7万吨
2800--3000
3,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大概是多少大家请 问
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大概是多少~?大家请...万吨左右吧。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春回大地
10万吨左右吧。
4,贵州茅台酒年产量多少
2012年,53度贵州茅台酒(新飞天500ml)的市场投放量为9500吨、43度茅台酒为1300吨,定位中低档的53度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宾酒的市场投放量分别为4000吨和5000吨。
5,我想开一家白酒专卖店我该怎么做
首先你得选择一个好点地段,还要选择一个百姓口碑好的白酒厂家,可以咨询一下酒神酒行。
真的茅台到不了你那,都是假的,不过不会喝死人,都是一瓶真的兑几瓶假的,假的也是茅台镇其他酒厂出的酒。不是品酒高手一般喝不出来,甚至有些人说一直喝茅台,其实都是假的,茅台产量有限,可销售额确是总产量的20倍,高端酒,不适合开店,开茅台专卖店的都是有渠道团购等资源的,如果你有政府企事业等单位团购资源,可以考虑做个特约经销商,感兴趣联系,我在北京。
6,茅台系列酒档次排名是怎样的
茅台系列酒从高到低排名:华茅酒、王茅酒、汉酱酒、赖茅酒、仁酒、贵州大曲、王子酒、迎宾酒。茅台是最容易被提及,也是送礼最佳选择,但很多人依旧分不清楚正宗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其实茅台基本上都是“贵州茅台酒”,而茅台系列酒就很多了,但也都是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有一曲三茅四酱。1、华茅酒华茅前身是1861年的成义烧坊,茅台酒一直宣传的1915年巴拿马万博会金奖,其实就是华茅拿的,1951年华茅、王茅和赖茅一起收归国有,整合成如今的茅台酒,而在2018年茅台才重启华茅品牌,2019年才投放到市场,其定位主要在高端。2、王茅酒王茅前身是1879年的荣和烧坊,茅台在2018年重启品牌,主要有王茅祥雅、王茅祥邦、王茅祥泰三个高端酒系列。赖茅前身是1929年的衡昌烧坊,茅台在2014年重启品牌,并且成为茅台的十亿级大单品,主要有赖茅金樽(高档)、赖茅红御(中高档)、传承蓝(中档)、赖茅端曲(中档)等。3、汉酱酒汉酱其实原本是习酒的,2011年5月被茅台接受,然后就被茅台改头换面,首创51度绵柔风格酱香酒,既保留了酱香风味,又赋予其更绵柔的口感,对于无法接受传统酱香,又想尝试的人来说,这种绵柔酱香更容易接受。4、仁酒仁酒是茅台2007年推出的,与汉酱口味比较相似,走的是淡雅柔顺风格,酱味比较淡,回甘比较快。贵州大曲前身是1963年的“红粮窖酒”,当年除了茅台酒就只有它,是在1976年正式改名为贵州大曲,但由于产能不足,为保茅台酒的产量,1999年贵州大曲停产,直到2015年才重新启动。5、茅台王子酒茅台王子酒自1999年上市,凭借亲民的价格、优质的口感迅速占领中档酱香市场,如今也成为茅台系列酒中最大的一个系列,其中普王、酱香经典、珍品王子三款酒最受欢迎。茅台迎宾酒定位酱香入门,也被誉为最亲民的茅台酒,遇到好价、漏价,百元左右就可以买到。
档次看价格就知道了,价格越高档次越高。你手机上下个真酒网,上面有老酒集市,有很多低价捡漏的机会。
7,茅台和五粮液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多少他们的最畅销产品分别是什么
茅台一直没有停止过产能扩张。中投证券研究数据表明,2003年,茅台及系列酒产量11794吨,相对2002年增加10%,这是茅台酒产量突破万吨位节点。而在此之前,茅台酒从1953年的75吨发展到1000吨,花了26年;从1000吨发展到2000吨,用了14年时间,从2000吨发展到10000吨,用了13年时间;2007年,茅台产能达到16865吨,2008年产能达20000多吨。
而眼下,茅台“十一五”计划正按步骤进行,其产能释放也在预期之中。以茅台酒五年生产周期计算,自2011年起,茅台将每年新增2000吨产能,至2015年,茅台及系列酒产量总产将达到25000吨。而由于酱香型白酒优质酒出酒率高,届时产能将比现在翻一番。
在巨大投资成本以及产能压力下,茅台放量已在预料之中。而在团购市场增长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在商超渠道的耕耘将为茅台打开更大的空间,并将成为五粮液最强劲的对手。而茅台自去年底以来的不控量不提价举措,颇含鼓励经销商夺取商超市场,并借此试探市场的意味。
记者观察
五粮液渠道隐忧 背后是品牌危机
高端产品的最终拉动力仍是品牌,是消费者的主动购买愿望。在这一点上,五粮液的市场地位令国窖1573、水井坊等二线高端品牌至今难以企及。然而现实未必能一直如此美好下去,五粮液的商超渠道面临的困境,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其品牌面临的隐忧。
反观五粮液近年来在品牌上的发展上,并没有一个清晰内涵。提起五粮液,夸其酒好者大有人在,但追问原因,人们却常常说不出所以然。由此可见,在品牌上,五粮液很大程度上仍依赖惯性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茅台国酒地位与国窖“浓香鼻祖”等概念因其不可复制和差异化而深入人心。
近年来五粮液坚持实施控量保价,公司为此作出不小牺牲,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以笔者之见,单纯的控量提价并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五粮液仍必须赋予产品充足的活力和有说服力的品牌内涵。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五粮液最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