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瓶装白酒有杂质怎么回事
造成新型白酒产生沉淀的原因很多,有加香引起的,有过滤方法引起的,有水质引起的,有环境温度引起的,有贮存容器或者输酒管引起的,也有玻璃瓶或者瓶盖引起的等;沉淀有白色沉淀、棕黄色沉淀、失光、油状物等。一:白色片状或者白色粉末状沉淀(1)香料和沉淀期(配成到过滤之间的时间)。可以进行下一个实践:分别取100%酒精、80%酒精+20%大曲酒、20%酒精+80%大曲酒、100%大曲酒,都可以加水降至酒精含量为45%的酒基,分别各种常用香料的常用量,混匀。不管酒基如何,分析出现象基本一样,开始为白色片状,量少‘细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结团块、?状,量多。时间大概是:不管酒基如何,分析出的时间也是基本一样,1-2天基本看不出,4-5天开始出现,1个星期后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由小变大,结成?状、团状;不加香不析出。可见,不管酒基如何,加香就有物质出现,而且出现的时间大约在7天左右。新型白酒勾调,离不开食用香料,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沉淀现象;特别是半成品酒处理清亮后,由于口味欠缺及理化指标达不到要求,需要补调,补调后看似清亮便装瓶;或是有的酒沉淀时间过短,酒中杂志没有完全析出,即使处理清亮后(当时)装瓶,再装瓶后仍然会出现沉淀。以上现象,调配时,先在酒精中加入香料搅拌均匀后再降度(浓醇勾兑法),以便使香料充分溶解,并在保证口味及理化指标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香料添加量;同时把酒的沉淀期最短控制在1周以上,尽可能适当延长,以便酒中杂质充分析出,从而能够过滤彻底,保证酒质稳定。另一方面对使用的香料严把质量关,要求尽量高的纯度,以防止香料中的杂质和异味影响酒质。(2)由过滤方法引起的。由于过滤布使用时间过长,布质疏松,或是有烂孔,或是滤盘松,在过滤时,硅藻土被带入酒中引起白色沉淀。检查方法:过滤得沉淀物用5%稀酸溶解,如果能溶,则说明是硅藻土。采取措施:经常检查滤布是否完好,及时更换设备损坏部件。(3)水质,水质硬度高时,与酒中物质形成钙、镁盐沉淀。配制用水应严格净化。(4)高温环境。取同一批次正常装瓶的酒(档次不同),在室温、恒温(40℃)和夏季室外高温暴晒(15-30d),观察出:室内及恒温酒一样正常,而暴晒有一部分酒出现白色片状沉淀。由于高温加快了酒中各物质的反应,从而使有些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析出。(5)新瓶的质量。由于有些新瓶不耐酸,装酒后,酒中的酸与玻璃瓶中含的硅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沉淀。使用新瓶时严格检验,并用5%稀酸清洗。二:白色针状沉淀酒中的白色针状沉淀物是Ca2+、Me2+、Ac-等几种离子化合物的共结晶体。白酒中白色针状沉淀物多发生于中北部浓香型酒厂的成品酒中,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加浆用水,虽然很多酒厂都采用净化后的水,有的还用了反渗透膜,但由于连续运行,反渗透膜污染,被细菌浸噬,造成有些Ca2+、Mg2+等离子成为“漏网之鱼”,从而造成酒中白色针状沉淀,所以应严格加浆水的检测;二是由于发酵原因,基酒中乳酸、单酸含量升高,造成沉淀。三:棕黄色沉淀棕黄色沉淀是由铁离子造成的。由于管道、酒容器长期腐蚀出现铁锈,在使用过程中带入。即使酒中含铁离子很少,酒的外观上看颜色很正常,装瓶后在销售过程中仍会有黄色沉淀析出。酒中铁离子随其含量增加,酒依次呈现淡黄、黄色、直至深棕色。含有铁离子的酒,刚装人瓶子时颜色很正常,可是在室内放几天后,就变成黄色。配酒时若加入乳酸,遇到酒中的铁离子就会变成乳酸亚铁沉淀下来,或因水质硬度较高或水质不好,配成的酒也会沉淀。含有铁离子的酒,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上升,分子运动加快,出现沉淀加快。因此,输酒管或酒容器最好不用铁制,或经防蚀处理后再用。四: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在以酒精为主的新型白酒中,很少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如果出现,原因可能是:(1)酒精中杂醇油含量较高,在水硬度较高的情况下呈现失光浑浊现象。把酒精降至为60%左右,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即可。(2)调入酒中的大曲酒尾、酒头、调味酒较多,导致酒中棕榈酸乙酯及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含量较高,在低度、低温情况下,混浊失光。因此在调味时,应严格控制这些调味品的用量或是把这些调味品进行除浊处理后再加入。(3)香料添加过多,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等常用香料添加过多,在低度、低温下也会出现失光或产生油珠现象。应在保证口味的情况下,尽量少用香料。五:油状物酒精含量38%以下的低度新型白酒,加人香料溶解力差,在低温下析出呈油花状物。据分析测定,主要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丙酯、已酸等,这说明在低温下对低度酒影响最大的是一些呈香呈味的酯类和酸类。鉴于此,特别是冬季调兑低度酒时,加香料要严格限制,同时对所加的香料用70%以上的酒精溶解后精人大样中,把油状物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酒的外观质量。{0}
2,白酒如何去除杂质
造成白酒产生沉淀的原因很多,有加香引起的,有过滤方法引起的,有水质引起的,有环境温度引起的,有贮存容器或者输酒管引起的,也有玻璃瓶或者瓶盖引起的等;沉淀有白色沉淀、棕黄色沉淀、失光、油状物等。一:白色片状或者白色粉末状沉淀(1)香料和沉淀期(配成到过滤之间的时间)。可以进行下一个实践:分别取100%酒精、80%酒精+20%大曲酒、20%酒精+80%大曲酒、100%大曲酒,都可以加水降至酒精含量为45%的酒基,分别各种常用香料的常用量,混匀。不管酒基如何,分析出现象基本一样,开始为白色片状,量少‘细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结团块、?状,量多。时间大概是:不管酒基如何,分析出的时间也是基本一样,1-2天基本看不出,4-5天开始出现,1个星期后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由小变大,结成?状、团状;不加香不析出。可见,不管酒基如何,加香就有物质出现,而且出现的时间大约在7天左右。新型白酒勾调,离不开食用香料,如果处理不当,会出现沉淀现象;特别是半成品酒处理清亮后,由于口味欠缺及理化指标达不到要求,需要补调,补调后看似清亮便装瓶;或是有的酒沉淀时间过短,酒中杂志没有完全析出,即使处理清亮后(当时)装瓶,再装瓶后仍然会出现沉淀。以上现象,调配时,先在酒精中加入香料搅拌均匀后再降度(浓醇勾兑法),以便使香料充分溶解,并在保证口味及理化指标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香料添加量;同时把酒的沉淀期最短控制在1周以上,尽可能适当延长,以便酒中杂质充分析出,从而能够过滤彻底,保证酒质稳定。另一方面对使用的香料严把质量关,要求尽量高的纯度,以防止香料中的杂质和异味影响酒质。(2)由过滤方法引起的。由于过滤布使用时间过长,布质疏松,或是有烂孔,或是滤盘松,在过滤时,硅藻土被带入酒中引起白色沉淀。检查方法:过滤得沉淀物用5%稀酸溶解,如果能溶,则说明是硅藻土。采取措施:经常检查滤布是否完好,及时更换设备损坏部件。(3)水质,水质硬度高时,与酒中物质形成钙、镁盐沉淀。配制用水应严格净化。(4)高温环境。取同一批次正常装瓶的酒(档次不同),在室温、恒温(40℃)和夏季室外高温暴晒(15-30d),观察出:室内及恒温酒一样正常,而暴晒有一部分酒出现白色片状沉淀。由于高温加快了酒中各物质的反应,从而使有些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析出。(5)新瓶的质量。由于有些新瓶不耐酸,装酒后,酒中的酸与玻璃瓶中含的硅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沉淀。使用新瓶时严格检验,并用5%稀酸清洗。二:白色针状沉淀酒中的白色针状沉淀物是Ca2+、Me2+、Ac-等几种离子化合物的共结晶体。白酒中白色针状沉淀物多发生于中北部浓香型酒厂的成品酒中,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加浆用水,虽然很多酒厂都采用净化后的水,有的还用了反渗透膜,但由于连续运行,反渗透膜污染,被细菌浸噬,造成有些Ca2+、Mg2+等离子成为“漏网之鱼”,从而造成酒中白色针状沉淀,所以应严格加浆水的检测;二是由于发酵原因,基酒中乳酸、单酸含量升高,造成沉淀。三:棕黄色沉淀棕黄色沉淀是由铁离子造成的。由于管道、酒容器长期腐蚀出现铁锈,在使用过程中带入。即使酒中含铁离子很少,酒的外观上看颜色很正常,装瓶后在销售过程中仍会有黄色沉淀析出。酒中铁离子随其含量增加,酒依次呈现淡黄、黄色、直至深棕色。含有铁离子的酒,刚装人瓶子时颜色很正常,可是在室内放几天后,就变成黄色。配酒时若加入乳酸,遇到酒中的铁离子就会变成乳酸亚铁沉淀下来,或因水质硬度较高或水质不好,配成的酒也会沉淀。含有铁离子的酒,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上升,分子运动加快,出现沉淀加快。因此,输酒管或酒容器最好不用铁制,或经防蚀处理后再用。四: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在以酒精为主的新型白酒中,很少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或失光如果出现,原因可能是:(1)酒精中杂醇油含量较高,在水硬度较高的情况下呈现失光浑浊现象。把酒精降至为60%左右,用活性炭吸附处理即可。(2)调入酒中的大曲酒尾、酒头、调味酒较多,导致酒中棕榈酸乙酯及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含量较高,在低度、低温情况下,混浊失光。因此在调味时,应严格控制这些调味品的用量或是把这些调味品进行除浊处理后再加入。(3)香料添加过多,己酸乙酯、庚酸乙酯、戊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等常用香料添加过多,在低度、低温下也会出现失光或产生油珠现象。应在保证口味的情况下,尽量少用香料。五:油状物酒精含量38%以下的低度新型白酒,加人香料溶解力差,在低温下析出呈油花状物。据分析测定,主要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戊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丙酯、已酸等,这说明在低温下对低度酒影响最大的是一些呈香呈味的酯类和酸类。鉴于此,特别是冬季调兑低度酒时,加香料要严格限制,同时对所加的香料用70%以上的酒精溶解后精人大样中,把油状物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酒的外观质量。{1}
3,白酒的成分有哪些除了水 酒精以外
白酒是中国传统的蒸馏酒,为世界七大蒸馏酒之一。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质量。 其中酸、酯、醇、醛等这些并没有多少有营养的,只是香味而已,如果想有营养,可以喝药酒哈! 现试验证明白酒1/3热量补偿肝脏消化能量,2/3的热量在肝外参加蛋白质、碳水化物等营养素能量代谢。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1克乙醇供热能5千卡。饮适量白酒,使循环系统发生兴奋效能。有失眠症者睡前饮少量白酒,有利于睡眠,并能刺激胃液分泌与唾液分泌,起到健胃作用。白酒有通风、散寒、舒筋、活血作用,例如红花酒治疗血淤性痛经症,龟肉酒治疗多年咳嗽,蛇血酒补养气血,桔子酒、桃仁酒治疗肾虚腰痛等。 ------------------------------------------ 顺便提醒以下白酒里的有害成分 在白酒生产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有害杂质,有些是原料带入的,有些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这些有害物质,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它们在白酒中的含量。 (一)杂醇油 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杂醇油在体内的氧化速度比乙醇慢,在机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杂醇油的主要成分是异戊醇、戊醇、异丁醇、丙醇等,其中以异丁醇、异戊醇的毒性较大。原料中蛋白质含量多时,酒中杂醇油的含量也高。杂醇油的沸点一般高于乙醇(乙醇沸点为78℃,丙醇为97℃,异戊醇为13l℃),在白酒蒸馏时,应掌握温度,进行掐头去尾,减少成品酒的杂醇油含量。 (二)醛类 酒中醛类是分子大小相应的醇的氧化物,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低沸点的醛类有甲醛、乙醛等,高沸点的醛类有糠醛、丁醛、戊醛、己醛等。醛类的毒性大于醇类,其中毒性较大的是甲醛,毒性比甲醇大30倍左右,是一种原生质毒物,能使蛋白质凝固,10克甲醛可使人致死。在发生急性中毒时,出现咳嗽、胸痛、灼烧感、头晕、意识丧失及呕吐等现象。 糠醛对机体也有毒害,使用谷皮、玉米芯及麸糠做辅料时,蒸馏出的白酒中糠醛及其它醛类含量皆较高。 白酒生产中为了降低醛类含量,应少用谷糠、稻壳,或对辅料预先进行清蒸处理。在蒸酒时,严格控制流酒温度,进行掐头去尾,以降低酒中总醛的含量。 (三)甲醇 果胶质多的原料来酿制白酒,酒中会含有多量的甲醇,甲醇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大,4—10克即可引起严重中毒。尤其是甲醇的氧化物甲酸和甲醛,毒性更大于甲醇,甲酸的毒性比甲醇大6倍,而甲醛的毒性比甲醇大30倍。白酒饮用过多,甲醇在体内有积蓄作用,不易排出体外,它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是甲酸和甲醛,所以极少量的甲醇也能引起慢性中毒。发生急性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胃部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继续发展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中枢麻痹,昏迷甚至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粘膜刺激症状、眩晕、昏睡、头痛、消化障碍、视力模糊和耳鸣等,以致双目失明。 甲醇产生的数量与制酒原料有密切关系,为了降低白酒的甲醇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选择原料 过熟的或腐败的水果、薯类以及野生植物(如橡子),果胶质含量较高,用这些原料来酿酒,甲醇含量会高。应选择含果胶质少的原料来酿酒,以便降低甲醇的含量。 (2)使用黑曲作糖化剂时,由于黑曲霉所含果胶酶较多,因此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高。若使用黄曲作糖化剂,由于它所含果胶酶少,因而成品酒的甲醇含量也低。 (3)利用甲醇在酒精浓度高时易于分离的特点,可通过增加塔板数或提高回流比的方法,提高酒精浓度,把甲醇从酒精中提取出来。精馏时,若控制回流比在1∶10—1∶20,可把甲醇分离出来。例如含有0.18—0.2%甲醇的白酒,只要分馏出3%的酒精,即可把甲醇含量降低到0.12%以下。也可另设甲醇分馏塔除掉甲醇。 (四)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含量0.04克即可引起急性中毒,20克可以致死。铅通过酒引起急性中毒是比较少的,主要是慢性积蓄中毒。如每人每日摄入10毫克铅,短时间就能出现中毒,目前规定每24小时内,进入人体的最高铅量为0.2—0.25毫克。随着进入人体铅量的增加,可出现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手的握力减弱、贫血、腹胀便秘等。 白酒含的铅主要是由蒸馏器、冷凝导管、贮酒容器中的铅经溶蚀而来。以上器具的含铅量越高,酒的酸度越高,则器具的铅溶蚀越大。 为了降低白酒的含铅量,要尽量使用不含铅品金属来盛酒或制作器具设备。同时要加强生产管理,避免产酸菌的污染,因为酒的酸度越高,铅的溶蚀作用愈大。对于含铅量过高的白酒,可利用生石膏或麸皮进行脱铅处理,使酒中的铅盐[Pb(CH3COO)2]凝集而共同析出。在白酒中加入0.2%的生石膏或麸皮,搅拌均匀,静置1小时后再用多层绒布过滤,能除去酒中的铅,但这样处理会使酒的风味受到影响,需再进行调味。 (五)氰化物 白酒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原料,如木薯、野生植物等,在制酒过程中经水解产生氢氰酸。中毒时轻者流涎、呕吐、腹泻、气促。较重时呼吸困难、全身抽搐、昏迷,在数分钟至两小时内死亡。 去除方法:应对原料预先处理,可用水充分浸泡,蒸煮时尽量多排汽挥发。也可将原料晒干,使氰化物大部分消失。也可在原料中加入2%左右的黑曲,保持40%左右的水分,在50℃左右搅拌均匀,堆积保温12小时,然后清蒸45分钟,排出氢氰酸。原料粉碎得细,排除效果较好。 (六)黄曲霉毒素 麦类、大米、玉米、花生等由于霉烂变质,会污染上黄曲霉,有些黄曲霉菌会代谢产生出有毒物质,人们食用这些原料制成的食品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对于发酵食品尤其要引起注意。发酵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以黄曲霉毒素B1计)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 对原料要采取妥善的管理措施,防止发霉变质,超过黄曲霉毒素允许量的原料不可直接使用。发酵用的菌种应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无毒产生,才能使用。 (七)农药 谷类和薯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过多施用农药,经吸收后,会残留在果实或块根中。在制酒时,这些有毒物质会进入酒体,特别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更应注意。按卫生部规定,每公斤粮食,六六六不得超过0.3毫克,滴滴涕不得超过0.2毫克。 为了防止农药中毒,对原料要加强检验。积极推广生物防治等无毒无害的灭虫办法。农药要合理使用,推广高效低毒农药。积极治理三废,不用有毒有害的废水灌溉农田,防止有毒农药和三废污染农作物。对原料要推广缺氧保管,低温保管,少用药剂熏蒸,不能把有毒有害物质与原料同库贮存。 科学饮用白酒,有益身体健康。由于白酒中含有乙醇,少量饮用后能刺激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奋。饮用白酒过量会刺激胃粘膜,不利消化,轻者过度兴奋,皮肤充血,意识模糊,人的控制能力降低;重者知觉丧失、昏睡等症状。因此,为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建议不要过量饮用白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