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丧事送什么白酒,农村办丧宴酒用那些菜单

本文目录一览

1,农村办丧宴酒用那些菜单

丧事,不太讲究豆腐是必备的,红烧肉,鱼,鸡其他的就随便了一般要8个菜
没看懂什么意思?

农村办丧宴酒用那些菜单

2,白事用酒什么好

高粱酒

白事用酒什么好

3,丧事摆酒酒席间到底应不应该敬酒

一、丧事敬酒,只能由孝子(或者招亲女婿、丧子孝熄、未出嫁女)向大家敬酒,敬酒时将酒放在木板上,双膝跪下,双手将木板举过头,敬酒的孝子自己不喝酒,由大家从木板上取酒。敬酒先敬收尸人、风水先生等;其次按照族中辈份大小依次敬酒。敬酒对象不局限于长辈,平辈和晚辈也要敬酒。一桌一桌地敬,每敬一桌,都要跪下行礼,并说出如下的话:有劳大家吊唁家考(妣)丧事。二、参加丧事酒席的人,必须要送丧礼:一个花圈,一匹绸缎或衣服,一刀草纸,无论老幼,必须向死者下跪行礼。三、孝子在丧酒进行中,当天晚上不能吃饭。除非身体特殊需要。必须在当夜穿孝衣进行守灵。四、出殡当天,所有参加过丧酒的死者同辈和晚辈,一般必须前往随同送葬。五、丧事酒席不准使用白酒之外的酒,不准使用泡制绿茶之外的任何饮料。

丧事摆酒酒席间到底应不应该敬酒

4,哥哥女朋友的爷爷去世了该怎么送礼

你不用送什么礼,你哥哥也只能以朋友的名义送个当地普遍接受的礼了!
要看你与她的关系如何。
一毛钱关系
送花圈
还送礼?!
应该不用送礼,是要送花圈,如果是办丧葬酒的话,送钱!!!

5,农村办丧事一股喝什么酒

高粱酒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6,丧葬回礼酒能送人么

可以的
虎骨酒,稻香村糕点。如果女的可以送白凤丸 北京特产 北京市 北京鸭梨、京白梨、白鸡、烧鸭、油鸡、果脯、北京蜂王精、北京秋梨膏、茯苓夹饼、北京酥糖、六必居酱菜、北京织毯、北京雕漆、景泰 蓝、北京玉器、内画壶、北京葡萄酒、北京白凤龙、安宫牛黄丸、虎骨酒、京绣、桃补花、涮羊肉、北京酸菜、大磨盘柿、密云金丝小枣、少峰山玫瑰花、门头沟大 核桃。

7,我想知道一个公司如果员工家里有红白喜事怎么送礼多少合适

其实,这个问题我有时也很矛盾。这要看你所处的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当地人文风俗和你们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有些地方50,100就行,像农村,都比较朴实,传统;有些地方,像一般县城,估计就得200以上,发达一点的会更多;如果是地级市,发展程度高,根据我的了解600以上。当然你也得看周围其他人都送多少,还有你们之间关系的亲疏,这个就要你自己把握了。哎呀,咋不悬赏分啊?呵呵
喜事就用红包,办酒前两天给.丧事直接给,去世后两天给.喜事说两句喜话.丧事就说[xxx去世,不要伤心.这是点心意]

8,送礼办酒席有推荐的酒吗

如果是有婚礼或生日礼等家有喜事的礼,还没有办酒席,那么礼是随时补的。所有这些喜事的礼都可以补。当然了,也包括酒席办完了都可以,也可以后补礼。如果是有婚礼或生日礼等家有喜事的礼,还没有办酒席,那么礼是随时补的。所有这些喜事的礼都可以补。当然了,也包括酒席办完了都可以,也可以后补礼。如果是有婚礼或生日礼等家有喜事的礼,还没有办酒席,那么礼是随时补的。所有这些喜事的礼都可以补。当然了,也包括酒席办完了都可以,也可以后补礼。如果是丧事,因事情突然,没准备礼,只是先去看下。只要没有出殡,也可以后补礼的。但是如果己经发丧就不要再补礼了。主人家会拒收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了。
可以看下鹿鸣酒业的鹿茸参酒

9,亲人去世初二办酒叫什么酒请贴我该怎么写

初二所办的酒席可能是酬客酒。亲人去世时,众多亲戚、乡亲、朋友伸出了援助之手,忙前跑后张罗,体面地送走了亲人,为了感谢他们,春节过后筹办酒席表达感激之情。 请帖可以这样写。 XXX先生阁下: 值此亲人去世之际,您慷慨出手相帮,本人出于感激之情,定于初二中午,在XX饭店,特备薄酒,以示感谢。敬请光临 XXX恭约 2013年1月21日20:48:52 ?
各地习俗不同所以叫法也不同, 一般的地儿是叫白事儿, 也就是喝的就叫白酒, 至于请帖好像白事儿没有吧?

10,喜宴丧事乔迁办酒席要包红包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haha
年底婚事扎堆,婚帖泛滥。送红包的不轻松,收红包的也一样,暂时收了礼钱,以后还得“送”回去,这已成了婚礼红包往来的一个“潜规则”。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红包越送越厚,而人情却越来越薄。 凑份子“凑”出了婚宴 听上年纪的人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结婚送实实在在的物品是当时的主流。每件物品的价值也就是3至5元左右,有时还是好几个人凑份子买的,每个人花1元钱左右就可以了,“份子”的说法也是从那个时候传下来的。 “我结婚那会儿,亲戚朋友送来的‘红包’可比现在的‘重’多了。”结婚已经20多年的陈女士,回想起当年的情形依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那时候收到的都是些实惠的礼物,被面、毛毯、脸盆、暖瓶、茶缸等等,家里都要堆成山了,“我和丈夫收拾了整整一晚上”。说着陈女士拿出一面梳妆镜,上面写满了亲朋好友的名字和贺词,“虽说不能用,但我们还是保存到现在,毕竟礼轻人情重嘛。” 其实,除了这些实惠的礼品外,也有为了省事包“红包”的。陈女士回忆说:“那时候大家收入都不高,红包金额基本上是10块钱左右,二三十元的红包就是很大方的了,谁在乎到底给多少啊。” 回忆起当年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的工资,陈女士笑着说:“我那时候给别人包过3块钱的红包,一点都不觉得丢人。” “一面之缘”也发婚帖 30多年前的婚礼不兴请同事,自然也就没喜帖一说,如今见过一面也得担心会招来红罚单,人情潜规则让婚帖的花样层出不穷。 徐先生前一段时间刚刚参加了一个上级组织的学习班。半个多月后,他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张结婚喜帖。看看喜帖上新郎的名字,似曾相识,回忆大半天才想起,新郎原来是在那次学习中认识的。“他不会是按着手头的电话号码发喜帖吧?”徐先生说,没想到只见过一面,相隔100多公里,都能被婚帖“打”中。“看来以后出门得少认识点人了。”徐先生苦笑着。 婚帖不断 红包变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结婚送红包的金额渐渐多了起来,不过,那时候10元、20元出手,也不会觉得小气。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