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供货,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本文目录一览

1,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是2012-09-20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湘阴县工业园区临工业大道。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624053883222B,企业法人钟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白酒生产、销售,预包装食品批发兼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湖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8108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6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湖南左宗棠酒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2,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胡雪岩的崩溃是必然。很多人认为胡雪岩很了不起,其实他不过是一个白手套而已。胡雪岩之所以起家,说通俗点不过是高官敛财的白手套,一个管家而已。所以胡雪岩根本没什么了不起,他所谓的财富,大部分也不是他自己的。上图是胡雪岩的妻子。鼎盛时期,胡雪岩妻妾成群。这些钱的大部分不是房屋、田地和现钞,而是入股各种商业。试问,李鸿章有多少钱去投资经商?无非是利用手中权力,官商勾结,由此分到的干股(公司无偿赠送给他的股份)而已。胡雪岩也是一样。他本来只是浙江普通商人,从伙计起家,生意很小。自从攀附上湖州本地的官员以后,将湖州官府大量钱财收归自己的钱庄掌握,得以逐步壮大。后来又是笼络浙江巡抚,最后成为闽浙总督左宗棠的部下。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经济方面的助手,帮助建立了办福州船政局,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对洋人做了大量借款。尤其,胡雪岩也利用左宗棠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大量财富。不过,传说中的几千万白银的家产,可以推断有很多不是胡雪岩自己的,而是左宗棠等官员的。只是名义上挂在胡雪岩的手中,掩人耳目罢了!胡雪岩靠勾结权贵上位,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商人。然而,最终他也因此完蛋。随着湘军的消失,国内的权力斗争逐步聚集到名气极大又掌握实权的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人之间。在斗法中,左宗棠不敌,节节败退。比如借助杨乃武小白菜的案件,左宗棠老巢浙江的派系几乎被赶尽杀绝。而李鸿章却知道想要消灭左宗棠的实力,必须对付胡雪岩。早在左宗棠表示要收复西北时,李鸿章表示反对,借口是朝廷没有钱。然而,胡雪岩却帮助左宗棠筹集1595万两白银,让左宗棠在这次斗法中大胜,面子里子都有了。当时左宗棠实力衰弱,已经无力保护胡雪岩。于是,胡雪岩本来生丝投机失败,不过损失了几百万两白银而已。然而,李鸿章却利用各种手段,使得老百姓蜂拥去胡雪岩的钱庄挤兑。其实就算是今天中国大银行,如果遇到储户挤兑一样会完蛋。

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是如何一夜崩塌的呢

3,金醇古的醇古酒史

长武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上层深厚,气候适宜。早在远古时代的晚更新世,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先周为豳国属地,农耕进化,礼仪成俗。民间有酿制醪醴曲酒习俗,以供腊祭,以介眉寿。境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出土文物内涵酒器较多。秦代,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率兵屯边,广开郡县。以原高水浅,地域辽阔,请允设县筑城。乡尧献酒祭天,忽有鹑鸟闻香,飞落觚爵,视为灵异,遂以鹑觚赐为县名。汉唐时代,鹑觚成为丝绸古道重要驿站。酿造业也得到发展,手工作坊屡有兴起。城北沟内通济灵泉、水质清甜、适宜酿酒。地方主产高粱,大麦、豌豆,受上壤和温差作用,品质优良。民间古代祖传秘酿,酒质上乘,堪称一绝,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许多文墨骚客有识之士,醉眼诗肠,把酒赞誉:丰年欣有象,市见醉颜陀,佳句华章,脍炙人口。宋至明代,城内有南北两家酒坊,相继经营。清初,全县酒坊增加到二十多处,各具特色,相沿不衰。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西征,军帐驻防县城,饮酒赋诗“鹑觚佳酿味偏长,胜过陈绍杏花香。古玄至今犹风尚,兵士违律沽醪酿。三军宿营忙植树,百姓箪食迎壶浆。边陲可期完战果,乱平凯歌还朝堂”。至民国年代,战乱兵频,地瘠民困,突营饥馑袭扰,酒坊生意清淡,濒于倒闭失传。但民间手工作坊小额季节性的酿造从未间断。凡节日庆典,婚娶丧嫁,常以烧黄二酒宴客会友。史册志书可考:长武有酒,启始先周,传于秦汉,昌于唐宋,盛于明清。古称酒乡,名不虚传。酿酒饮酒习俗,积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地灵人杰,美酒羸香。酒文化带来酒的经济,成为开发地方经济的新思路。既是知名度,又是资源和财富。长武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土层深厚,气候适宜。先周为豳国属地,农耕进化,礼仪成俗。民间有酿制醪醴曲酒习俗,以供腊祭,以介眉寿。境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出土文物内酒器甚多。秦始皇二十七年,大将蒙恬北上屯边,太子扶苏领命监军,策马古豳关陇要塞(今长武地域),太子扶苏见塬高水浅,膏粱沃野,遂令择地筑城置县,选取田氏烧坊秦酒祭祀。忽有鹑鸟凌空飞降,伫立觚上,凤羽来仪,兆福祥瑞。始皇南巡驾幸,以鹑觚灵异图晋献,闻奏欣喜,赐县鹑觚,并御书赞酒:醇厚古风,昭仁天下。汉唐时代,鹑觚成为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酿酒业得到发展,烧坊林立,城北沟内通济泉,水质清甜,适宜酿酒。地产高粱、大麦、豌豆,受土壤和温差作用,品质优良。民间酒质上乘,堪称一绝,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许多文墨骚客有识之士,醉眼诗肠,把酒赞誉:丰年欣有象,市见醉颜陀。佳句华章,脍炙人口。清初,全县酒坊增加列二十多处,各具特色、相沿不衰。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军西征,军帐驻防县城,饮酒赋诗盛赞:“鹑觚佳酿味偏长,胜过陈绍杏花香。古玄至今犹风尚,兵士违律沽醪酿。三军宿营忙植树,百姓箪食迎壶浆。边陲可期完战果,乱平凯歌还朝堂”。史册志书可考:长武有酒,肇始先周,传于秦汉,昌于唐宋,盛于明清。古称酒乡,名不虚传。酿酒饮酒习俗,积淀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地灵人杰,美酒赢香。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武境内以私营烧坊为主。解放后,为了继承长武自周秦以来酿酒业的传统,使这一历史瑰宝重放异彩,一九七五年扩建长武酒厂,完善生产设施,扩大生产能力,鹑觚牌醇古大曲、万寿春酒分别于一九八五、一九八八年荣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并深受各界赞誉和喜爱。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长武酒厂于一九九八年改制为现今的陕西金醇古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醇古牌”金醇古系列产品已形成三大系列四十多个品种,该产品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为一体,经固态续渣法六十天发酵,分级贮存,精心酿制而成。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谐调、回味悠长之独特风格,深受各界消费者青睐。该公司现已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市级白酒龙头企业。这使得当年秦始皇以“鹑鸟闻香落觚”的“鹑觚”成为今天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金醇古美酒生产基地。

金醇古的醇古酒史

4,湘阴县浩河区历史沿革

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析今汨罗、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新县,因该县位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长沙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湘阴风光(20张)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 古城胜迹(6张)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民国初年,湘阴县直属湖南省。 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29年(1940年),湖南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 1952年,湘阴县属湘潭专署。 1964年,湘阴县属岳阳专署。 1966年,湖南省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升为汨罗市)。 1983年2月8日,岳阳市升为地级市,并撤销岳阳地区,国务院批准将撤销岳阳地区后的湘阴县与浏阳县、宁乡县划归长沙市管辖,同年7月13日,岳阳地区恢复,国务院批准将长沙市管辖的湘阴县划归恢复的岳阳地区。 1986年,湘阴县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2015年11月20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湘阴县乡镇区划调整,将文星镇、石塘乡、白泥湖乡、袁家铺镇、长康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文星镇;将青山岛镇与三塘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三塘镇。 湘阴工业园是省级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已形成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产业发展格局。2011年,湘阴县规模工业企业达13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先进制造、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以装饰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为辅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湖南省著名商标19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7个,品牌拥有量居全省前列。 2012年,湘阴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2.6亿元,同比增长1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63.6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5、8.5、3.6个百分点。 2014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63.89万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12.1%。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36、6.45、3.2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3%、58.1%、29.6%,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15.7:56.1:28.2,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1亿元,占GDP比重21.98%。 2015年,湘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0.71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2.67亿元,分别增长2.7%、10.2%、15.8%;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2.7∶57.5∶29.8;全县财政总收入12.32亿元,增长10%。 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25个,享受民政社会救助人数5.6万人,集中供养五保户人数941人,分散供养五保户人数6947人,农村低保救助人数22730人,城乡大重病医疗救助人数4052人。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3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数52.2万人,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率75.3%以上;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7.42%;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8%以上;城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4.4%。 湘阴县第一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完成农业总产值60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83千公顷,同比增加1.44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83千公顷,同比增加0.13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09千公顷,下降0.24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8.79万吨,同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长2.6%,其中:早稻产量22.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产量31.1万吨,同比增长2.9%。全年棉花产量0.12万吨,同比增加10.5%;油料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5%;茶叶产量0.22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同比增加4.6%,其中:猪肉产量6.6万吨,同比增加4.5%;牛肉产量0.36万吨,同比增加3.6%;羊肉产量390吨,同比增长4.8%。禽蛋产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7%。全年水产品产量11.6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12.9%。 湘阴东湖夜景2014年,湘阴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8084万元,增长6.6%;林业产值22343万元,增长11%;牧业产值163159万元,增长2.2%;渔业产值183626万元,增长1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254万元,增长12%。 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66.27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0.02万吨,增长3%。水稻总产量57.99万吨,增长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23.2万亩,比上年增加0.76万亩,蔬菜产量57.7万吨,增长10.9%;茶叶产量2361吨,增长2.1%;水果产量6.6万吨,增长3.6%。全年出栏肉猪99.3万头,比上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7.6万吨,增长2.4%。其中:猪肉产量6.7万吨,增长1.5%;牛肉产量3840吨,增长5.9%;羊肉产量425吨,增长6.5%。水产品产量13.26万吨,增长9.6%。 全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336家,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35家,其中省级8家,市级27家,产值过亿元的8家。规模以上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产值达314亿元,同比增长10.2%。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全县有8个农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16个、省著名商标3个,近年来,鹤龙湖镇注册于2001年的“湘鹤牌”大闸蟹在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上获得过金奖。在充分利用万亩大湖资源和螃蟹养殖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发展起餐饮门店70余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餐饮业,税收贡献达300万元/年。“樟树港辣椒”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 2015年末,该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56亿元,增长7.7%;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3.0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63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37千公顷;粮食总产量61.17万吨,比上年增加1.14万吨;出栏生猪97.08万头,出笼家禽352.2万羽,水产品总量14.13万吨。 湘阴县第二产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亿元,同比增长17.8%,对GDP的贡献率达62.1%。湘阴县规模工业达到168家,同比增加19家。规模以上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7.4;实现利润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税4.3亿元,同比增长16%。园区企业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同比增长28.5%。2012年湘阴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2.8%;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湘阴县工业总产值的33.3%;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7.6%。远大可建、福湘木业、长康实业等12家企业完成总产值过10亿元;新增的规模企业中过亿元的企业有富士电梯、金港混凝土、砂石公司、依鲁光电、兴湘混凝土。 湘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17.3%。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8%。 2014年在剔除42家空壳规模企业的情况下,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74.9亿元,同比增长12.5%,新增规模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创建省市级创新平台3个,授权专利18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6件、名牌产品5个,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8亿元,同比增长1.7%。 园区企业41家,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3.3亿元,同比增长2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6%。2014年全县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1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3.2%;食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5.7%,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0.1%;机械制造业完成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14.2%。远大可建、建华管桩等5家企业纳税过1000万元,长康实业、洞庭生物科技等19家企业纳税过100万元,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园区建设加强,统筹推进”一园三区”开发,启动综合服务区建设,完善水电、管网、供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园区绿化、亮化,力争引进项目15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一个。加强轻工产业园区与上市化司奥信控股合作,切实加快基础配套,力争10个以上项目动工建设,推动轻工产业园区发展。 2015年,该县工业总产值732亿元,增长8.4%。全年共引进各类项目3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4个。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个,竣工投产项目19个,20多个项目扎实推进,“135”工程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48万平米。 湘阴县第三产业 房地产、建筑业 2014年全县房地产企业38家,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93亿元;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8.1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807套21.8万平米,实现房地产税收2.3亿元。全年共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6个、780套,总投资5160万元,总建筑面积38704㎡,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07%,其中公共租赁住房项目5个,540套,总投资3380万元,总建筑面积26704㎡,廉租住房项目1个240套,总投资1780万元,总建筑面积12000㎡;实施棚户区改造974户,总投资9800万元,改造总面积68100㎡,占年度实事目标任务的156%;新增租赁补贴发放380户。 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2家,其中四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20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45亿元,增长8%。其中竣工产值28.04亿元、装饰装修产值1.2亿元、在外省完成产值5.08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2.84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1.18万平方米,投标承包工程面积142.37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52%。 商贸、旅游业 2012年湘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4亿元,同比增长18.1%;乡村消费品总额6.3亿元,同比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1亿元,同比增长22.5%;住宿零售额3.8亿元,同比增长15.5%;餐饮业零售总额9.2亿元 荷花公园(6张);同比增长20.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6.5%,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6%,服装类同比增长24.1%,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1.4%,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31.4%,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25.5%,家具类同比增长39.3%,化妆品类同比增长32.6%,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9.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42.7%。 旅游业继续推进,湘阴县共有旅行社3家,旅游景点7处,2012年旅游产业总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57.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182万人次。 201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9亿元,同比增长13%。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同比增长72.3%;乡村消费品总额15.3亿元,同比下降了27.7%。分行业看,限上批发和零售业总额33.4亿元,同比增长33.9%;限上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2亿元,同比增长54.8%;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0%,肉禽蛋类同比增长37%,服装类同比增长31.7%,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0.3%,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44.7%,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8%,家具类同比增长40.2%,化妆品类同比增长44.3%,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45.9%,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64.1%。 旅游业继续推进,全县共有旅行社2家(旅行社服务网点5家),旅游景点7处。2014年旅游产业总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24.8%;接待旅游总人数为253.4万人次,旅游人天数6943人/天。 投资、招商引资 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共410个项目,完成投资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亿元项目20个,完成投资26.4亿元,项目占总投资的12.09%。工业项目投资231个,完成投资135.2亿元,同比增长25.7%;工业技改146个,完成投资92.1亿元,同比增长10.3%;房地产项目38个,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下降6.9%。 2014年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34个,协议引资31.88亿元,到位资金40.06亿元(含续建项目),完成目标任务110%,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新开工项目38个,新投产项目32个。鑫光铸造、元亨科技二期、春云科技、善源生物、飘飘龙动漫玩具、西姆西焊接材料、铂锢标准件、湖南地生、志宏科技、奥莎电梯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共引进湖南智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湖南智多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左宗棠饮品有限公司绞股蓝饮品项目、湖南君昊中药饮片科贸有限公司、湖南尔康制药集团药用明胶项目、湖南金屯印刷机械有限公司等6个项目。协议引资3.8亿元。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与湖南环球集团粮食深加工项目、湘阴运丰服饰项目等2个意向入园项目的跟踪洽谈。君昊中药、左宗棠饮品、智多星能源科技、智星机电设备、福源商贸、华隆重工、华磊水泥、百尔泰克等10几个项目的手续正在加速办理当中,预计年初可进入省国土窗口。 交通运输、邮电 2014年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0.7%。2014年年末境内县级公路达到270.2公里,乡级公路达到931公里,村级公路达到1463公里。全县汽车客运量200万人,旅客周转量23986万人公里。全县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95.1%,通客运(公交)班线的行政村431个。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143万元,同比增长9%,其中移动业务总量17086万元,同比增长8.3%。2014年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24.9万户,联通业务总量突破4100万元,同比增长11%;邮政业务总量2242万元,同比增长9.7%。电信2014年累计发展移动用户25037户;累计发展宽带用户18766户;累计发展固定电话用户7990户。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4年,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国税完收入20584万元;地税完成收入54012万元。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25.6%,其中各项税收7.3亿元。全县公共总支出315120万元,同比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026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4409万元;教育支出462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886万元;医疗与计划生育支出43746万元。 201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22168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个人存款696427万元,同比增长13.4%;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593万元,同比增长3.9%。 全县12家保险公司保险收入38274万元,同比增长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4244万元,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03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022万元,其中寿险业务赔款3894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5891.9万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