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重庆造盛世唐朝万年香酒
- 2,圣德玛庄园红葡萄酒2017是哪个公司的
- 3,京魂牌 北京二锅头酒 56度 是否假酒
- 4,52度五粮液酒王酒价格
- 5,小兴安岭有卖红松籽酒的吗
- 6,进口红酒贴牌供应 红酒oem 红酒罐装 红酒贴牌红酒公司
- 7,葡萄美酒夜光杯
- 8,96年的北京夜光杯红葡萄酒能喝吗
- 9,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葡萄美酒指的是葡萄酒么要官方一点的解释 搜
1,重庆造盛世唐朝万年香酒
诗仙太白盛世唐朝万年香酒
468.00 元/瓶
2,圣德玛庄园红葡萄酒2017是哪个公司的
是广州艾瑞慕酒业有限公司的。广州艾瑞慕酒业国宾酒庄选址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有中国葡萄酒名城之称的蓬莱。该酒庄充分挖掘地缘优势及地域文化资源,倾力打造出世界上第一座中式唐风酒庄,演绎中国梦,盛唐风的气质与追求。
3,京魂牌 北京二锅头酒 56度 是否假酒
北京没有京魂牌 北京二锅头酒 56度 准确的说是假酒.
没听说有这个牌子的酒
食品大全上也没有
可能是假酒
也可能在下孤陋寡闻才疏学浅了
谢谢采纳
4,52度五粮液酒王酒价格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亲亲,您好,五粮液酒王酒52度的价格大概是1099元哦
五粮液,是四川省宜宾市五粮液酒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种用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这5种粮食发酵酿制而成的浓香型大曲白酒,产于四川省宜宾市,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四川省的六朵金花之一。
五粮液集团公司是一家以酒业为核心,涉及智能制造、食品包装、现代物流、金融投资、健康产业等领域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其主导产品五粮液酒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与著名民族品牌,多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并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2019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名列“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国品牌价值100强”
公司总部位于有四千多年酿酒史的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长江首城、中国酒都宜宾,自然环境优越,三江生态得天独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稀少,雨水充沛,年平均温度在17.9℃左右,生物丰富多样,特别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繁衍生息,被联合国教科文及粮农组织誉为“在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白酒的地区”
粮液酒是公司主导产品,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谷物为原料,以古法工艺配方酿造而成,是世界上率先采用五种粮食进行酿造的烈性酒。其多粮固态酿造历史传承逾千年,自盛唐时期的“重碧酒”即开始采用多粮酿造,公元765年,大诗人杜甫途经宜宾,当地最高行政长官杨使君在东楼设宴,以重碧春酒款待,杜甫饮后赞叹不已
公司始终守护“中华老字号”荣誉,在五粮液酒的生产过程中,依托系统工程和中国五行哲学原理,遵守“道法自然、古今恒通、传承发展、匠心善工”的传统技艺,坚持“料必优、时必适、工必到、法必精”的古训,秉持“优质、高产、低耗、均衡、安全”的现代化生产理念,总结提炼出“酿、选、陈、调”四字秘诀,形成了酒体内在的协同作用和外在的益生效应。
五粮液是中国最著名的白酒之一,是中国驰名商标。五粮液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包包曲”为动力,经陈年老窖发酵,长年陈酿、精心勾兑而成,并以“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谐调、恰到好处、酒味全面”的独特风格闻名于世。
更多5条
5,小兴安岭有卖红松籽酒的吗
有,黑龙江省伊春市布伦山酒业有限公司就有。他们生产的红松籽酒根据文献中盛唐时期“松醪春”酿造古法结合现代生产工艺,选用深山中纯天然无污染的山泉水“千年红松”之籽、松花粉与陈香基酒酿造,贮存于百年酒海之中而成的高品质松香营养型白酒,布伦山红松籽酒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以及独特的HSB抗病毒因子。此酒入口绵甜、酒蕴松香、尾净甘长,犹如雨后松林般清新与恬静具有极高的品鉴价值,被誉为“东方金酒”。
红松叶油: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作用, 还有抗炎作用, 降血脂作用 ,延缓衰老作用。 马尾松针叶:其性温,叶苦、涩,有祛风止痛、杀虫止痒、活血消肿、安神、明目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湿疼痛、牙痛、跌打损伤、脚气水肿、夜盲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肝病、胃病、淋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症[1~2],其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油松叶有效成分挥发油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6,进口红酒贴牌供应 红酒oem 红酒罐装 红酒贴牌红酒公司
上绿色家园啊www.wangluogg·CoM谈到葡萄酒,法国自然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产地。法国波尔多地区的葡萄园驰名内外,其产品种类繁多,既有最口感纯正的佳酿也有价格最昂贵的珍藏。隋文帝重新统一中国后,经过短暂的过渡,即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及一百多年的q842707266
盛唐时期。这期间,由于疆土扩大,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 电话18911103077
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纪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当时,女性化妆时,还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是那时非常流行的化妆法,叫做"酒晕妆"。近年港台和沿海城市流行的
"晒伤妆",即一千多年前唐朝妇女的"酒晕妆"。进口红酒贴牌供应 红酒oem 红酒罐装 红酒贴牌红酒公司
葡萄酒是由葡萄发酵酿制而所的,是一种酒精含量在9—14%,味道酸中带甜,营养丰富,并能防治多种疾病的高雅酒类。最盛行于法国,在欧美和世界各地流行。
葡萄酒除富含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外,还有丰富的单宁酸、原花青素和白黎芦醇。
单宁酸:单宁酸具有养颜、抗衰老、养气活血的功能。红葡萄酒中单宁酸,抗氧化剂。对女性有很好的美容养颜的功效,可养气活血,使皮肤富有弹性。经常饮用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原花青素:葡萄酒中含有原花青素是保卫心血管的标兵,葡萄酒是惟一的碱性酒精性饮品,可以中和现代人每天吃下的大鱼大肉以及米面类的酸性食物,降低血中的 不良胆固醇,促进消化。可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小板凝结,保护并
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起到保护心脏、防止中风的作用。
白黎芦醇:是一种来源于植物的雌性激素。白黎芦醇则是出色的癌细胞杀手。因此,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白黎芦醇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有人说:女人就是一杯最好的红酒,我就是爱上红酒的女人 。因为红酒让我找到女人的感觉。
有人说:红酒是女人的最后一滴眼泪,有人说:红酒和女人才是最默契的搭档。
闭上眼,一路渡来,一路淡留弥香。一点心痛 一点哀愁与幽怨。
还有那些美妙的幸福印痕。笑了 哭了。进口红酒贴牌供应 红酒oem 红酒罐装 红酒贴牌红酒公司。
7,葡萄美酒夜光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 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既然三国时已有葡萄酒,而来自西域的这种酒居然“人皆不识”,直到唐太宗试制成功,“京中始识其味”,这就是说,从高昌学来的酒法,与先前所知晓的酿制方法是迥然不同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欧洲一些小型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来自西域的这种新型葡萄酒,其技术居于同时代之前列。不过这方法在中国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流传,据美国学者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载,直到晚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仍认为“中国人喝的酒是米制的,他们不用葡萄制酒,也没有从外国输入葡萄酒”(这记载是针对华南地区的)。金朝文豪元好问写了一篇《蒲桃酒赋》,序言中说,当时虽然多种葡萄,但“人不知有酿酒法”,“世无此酒久矣”,他的朋友刘光甫等人试着酿制了一些,自认为得到了“不传之秘”,但他们也承认,他们造的这种酒已没有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等特点,看来顶多达到《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所载的酿制葡萄酒水准。 回到王翰所在的唐代,可以想象,这种来自西域的葡萄美酒,除了京中少数权贵,普通人是无法享受的,从这一点来说,《凉州词》中那些可以痛饮西域葡萄美酒的将士们还是有口福的。
8,96年的北京夜光杯红葡萄酒能喝吗
不太理解葡萄酒配夜光杯的说法,呵呵,仅仅因为古诗么? 红酒要用肚子圆圆的高脚杯,当然脚不要太高,端酒的时候五指分开握住杯身,让手温传递给酒,因为红酒只有在相近于室温的时候才能品出滋味。 同是葡萄酿制,香槟酒则要用那种细窄的纤长脚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 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既然三国时已有葡萄酒,而来自西域的这种酒居然“人皆不识”,直到唐太宗试制成功,“京中始识其味”,这就是说,从高昌学来的酒法,与先前所知晓的酿制方法是迥然不同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欧洲一些小型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来自西域的这种新型葡萄酒,其技术居于同时代之前列。不过这方法在中国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流传,据美国学者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载,直到晚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仍认为“中国人喝的酒是米制的,他们不用葡萄制酒,也没有从外国输入葡萄酒”(这记载是针对华南地区的)。金朝文豪元好问写了一篇《蒲桃酒赋》,序言中说,当时虽然多种葡萄,但“人不知有酿酒法”,“世无此酒久矣”,他的朋友刘光甫等人试着酿制了一些,自认为得到了“不传之秘”,但他们也承认,他们造的这种酒已没有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等特点,看来顶多达到《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所载的酿制葡萄酒水准。 回到王翰所在的唐代,可以想象,这种来自西域的葡萄美酒,除了京中少数权贵,普通人是无法享受的,从这一点来说,《凉州词》中那些可以痛饮西域葡萄美酒的将士们还是有口福的。
9,葡萄美酒夜光杯中葡萄美酒指的是葡萄酒么要官方一点的解释 搜
是的 史书中关于葡萄酒的最早记载是《史记·大宛列传》,汉使张骞出使西域见闻。自汉武帝建元年间风尘万里的张骞将栽培葡萄与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从西域带回汉家中土,两千多年的时光荏苒中,有过繁荣鼎盛,亦有低潮没落,葡萄酒的东方之韵绵延不断,那些灿烂,分明已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脉…… 汉代虽然曾引入了葡萄及葡萄酒生产技术,但却未使之传播开来。汉代之后,中原地区大概就不再种植葡萄。 一些边远地区时常以贡酒的方式向后来的历代皇室进贡葡萄酒。唐代时,中原地区对葡萄酒已是一无所知了。唐太宗从西域引入葡萄,《南部新书》丙卷记载:“太宗破高昌,收马乳葡萄种于苑,并得酒法,仍自损益之,造酒成绿色,芳香酷烈,味兼醍醐,长安始识其味也。”宋代类书《册府元龟》卷970记载高昌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约二十多公里,当时其归属一直不定。 唐朝时,葡萄酒在内地有较大的影响力,从高昌学来的葡萄栽培法及葡萄酒酿法在唐代可能延续了较长的历史时期,以致在唐代的许多诗句中,葡萄酒的芳名屡屡出现。如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刘禹锡(772-842年)也曾作诗赞美葡萄酒,诗云:“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早已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白居易,李白等都有吟葡萄酒的诗。当时的胡人在长安还开设酒店,销售西域的葡萄酒。以上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中国古代谈及葡萄酒的诗,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王翰这首《凉州词》了,盛在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更衬出“醉卧沙场”、征人不归的悲壮。那么,诗里所说的“葡萄美酒”究竟是种什么样的酒,跟现代的葡萄酒是否一样呢? 一般诗词选本注释这首诗,只笼统说"葡萄美酒"产自西域。由《凉州词》这个题目,以及“琵琶马上催”、“沙场”、“征战”等语,可知这种美酒确实应该与西域有关。而一般工具书解释古代的“葡萄酒”时,也比较笼统,比如《辞源》说是“用葡萄酿制的酒”,“汉时来自西域,唐时已能自酿”,《汉语大词典》解说稍详,云“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并引《史记·大宛列传》、晋张华《博物志》等为例。殊不知,古代的葡萄酒并非只有一种,而来自西域的葡萄酒制法与中原地区旧有的葡萄酒制法尤其不一样。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卷二十五明确记载“葡萄酒有两样”,一种是简单地酿制而成的,“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法,无汗用干葡萄末亦可”,这也就是中原地区旧有的方法,据传汉代或三国时期就已开始制造,“魏文帝所谓葡萄酿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者也”。宋人朱翼中所著《北山酒经》也记载了酿制葡萄酒之法,比《本草纲目》所说要详细,说明了原料的份量、比例及具体制作工艺等,但可以肯定的是,用这样的方法酿成的“葡萄酒”并非现代意义的葡萄酒。 另一种葡萄酒的制法则类似烧酒,“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据李时珍说,这种制法“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太平御览》卷九七二引《唐书》:“葡萄酒,西域有之,前世或有贡献,人皆不识。及破髙昌,收马乳葡萄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太宗损益造酒。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醍醐。既颁赐群臣,京中始识其味。”《唐会要》、《册府元龟》等也引述了这段记载,文字略异。既然三国时已有葡萄酒,而来自西域的这种酒居然“人皆不识”,直到唐太宗试制成功,“京中始识其味”,这就是说,从高昌学来的酒法,与先前所知晓的酿制方法是迥然不同的。《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欧洲一些小型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告诉我们:葡萄只有被破碎,使果汁与果皮上的酵母接触后,才能发酵,除了自然酵母,还可以在葡萄浆汁里加入酒母。《本草纲目》所称的“大曲”,应该就是酵母或酒母。王翰诗中产于西域的这种美酒,其制法与现代葡萄酒酿造技术颇为相似,据周桓刚《白酒工艺学》、李约瑟《中国古代金丹术的医药化学特征及其方术的西传》等著述说,它就像是古代的白兰地或葡萄烧。也有专家认为,《唐会要》等书中描绘的那种西域葡萄酒,更像是现代葡萄酒中的桃红葡萄酒,其颜色介于红、白葡萄酒之间。 来自西域的这种新型葡萄酒,其技术居于同时代之前列。不过这方法在中国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流传,据美国学者劳费尔《中国伊朗编》载,直到晚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仍认为“中国人喝的酒是米制的,他们不用葡萄制酒,也没有从外国输入葡萄酒”(这记载是针对华南地区的)。金朝文豪元好问写了一篇《蒲桃酒赋》,序言中说,当时虽然多种葡萄,但“人不知有酿酒法”,“世无此酒久矣”,他的朋友刘光甫等人试着酿制了一些,自认为得到了“不传之秘”,但他们也承认,他们造的这种酒已没有古人所谓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等特点,看来顶多达到《北山酒经》、《本草纲目》等所载的酿制葡萄酒水准。 回到王翰所在的唐代,可以想象,这种来自西域的葡萄美酒,除了京中少数权贵,普通人是无法享受的,从这一点来说,《凉州词》中那些可以痛饮西域葡萄美酒的将士们还是有口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