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白酒有什么故事,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酒的有趣故事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酒的有趣故事

杯弓蛇影比较推荐的是一本叫《葡萄酒的故事》的书。里面对全世界的酒都有一些介绍。是一本不错的酒类历史入门读物。。当然,你如果能熟读,你就不算入门了。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98974&ref=search-1-pub

{0}

2,白酒有什么传奇故事

杜康酿酒刘伶醉,李白斗酒诗百篇,王羲之酒后写的兰亭序,关羽温酒斩华雄。喝酒故事很多。

{1}

3,各种酒的来源与典故

中国酒的历史,可以上朔到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上古时期。《史记.殷本纪》中便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酒春,以介眉寿”的诗句,都以人类不同的社会活动表明中国酒的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那这就要追溯到杜康了,酒的鼻祖。 曹操就说过,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

4,帮我有关白酒的故事谢谢

我讲个茅台酒的故事: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旧金山开幕,茅台酒也参加了博览会。 当时,身着长袍、梳着长辩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即将结束,一位中国代表心生一计,佯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使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经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于是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因为此前已评出金奖产品)。在国运不济、饱受欺凌的旧中国,茅台酒大长了国人的志气。

5,酒由来的故事

关于酒的来源有两种传说,一说是始于夏初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余年历史;一说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夏朝初年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大禹是个治水专家,和一般帝王不同,《国策》记载:大禹喝了酒,感到味道甘美,认为后代必有为了饮酒误事而亡国的,于是下令禁止造酒,仪狄的谄媚没有得到封赏,他的发明也仅限于宫中暗自流传。

6,与酒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与酒有关的故事有煮酒论英雄,长安酒会,箪醪劳师,温酒斩华雄等,酒之所兴,肇自远古。贪饮之辈,不胜枚数。酒之所好,广有其伦。操卮执觚,唯酒是务。至如郦食其名称酒徒,欧阳修号曰醉翁。陶潜家贫,饮有不足之恨;孔融性介,命因酒禁而殒。刘伶滥饮,文为酒德之颂;李琎癫狂,官欲酒泉之封。竹林七贤,逞酒兴以论道;饮中八仙,因贪杯而显名。鸿门宴的故事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王朝的部队,刘邦先破咸阳(秦始皇的都城),但刘邦兵力不及项羽,项羽大怒,派当阳君击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一场恶战在即。刘邦从项羽的季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大吃一惊,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拨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壁一双,并向大将军(亚父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收下。不知深浅的项羽收下了白壁,气得范增却拨剑将玉斗撞碎。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

7,关于白酒红酒香槟啤酒鸡尾酒的历史故事

http://baike.baidu.com/view/26712.html?wtp=tt#3http://baike.baidu.com/view/60391.htmhttp://baike.baidu.com/view/33367.htmhttp://baike.baidu.com/view/2989.htmhttp://baike.baidu.com/view/10115.htm白酒一般是粮食直接酿酒,啤酒中冲入了二氧化碳,而葡萄酒是葡萄酿酒其实就是多了点葡萄汁和色素

8,与酒有关的故事是什么

与酒有关的故事: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自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成为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但他一直不放心兵权旁落在自己功臣的手里,于是设下酒宴,在席中规劝功臣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进而不动声色地收回他们手中的兵权。虽然有兔死狗烹的意味,但相比于明太祖大杀功臣,已是较为宽和的典范。2、酒圣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夏后氏相的儿子(另说黄帝时期人、东周人、汉代人)。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3、酒不及乱孔子性喜酒。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晋代葛洪在《酒诫》中更称:“嗜酒无量,仲尼之能。”传说孔子曾前往拜会老子,并在老子经常喝酒的一家酒馆与弟子们欢饮达旦,次日醒来,所幸虽有醉意,但没有乱性失常,于是慨然叹曰:“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4、壶酒兴国公元前492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三年后,勾践回到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只为报仇雪耻,兴国灭敌。他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生男孩者,奖二壶酒,一犬;生女子,奖二壶酒,一豚。“壶酒兴国”的典故就来源于此。经过十年休养生息,韬光养晦,越国在酒的滋润下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勾践发兵伐吴,“箪醪劳师”,一举灭了吴国,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5、汉武封坛公元前135年(西汉建元六年),汉武帝遣唐蒙出使南越。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酱香酒的雏形——枸酱酒,口感醇正,回味悠长,非常喜欢。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特意绕道仁怀,取枸酱酒献于武帝,武帝饮后,盛赞“甘美之”,并赐玉印封坛。

9,关于酒的故事急急急

(1)红酒和白酒的故事 话说明末清初,一位老爷新婚一年有余,不见太太生育,就与太太商量:“你既然不生育,我只好再娶一房。”太太虽心存不满,可也只好应允:“老爷再添一房无妨,但我却有条件在先——老爷不能喜新厌旧,同房分配要均。暗号为:老爷喝白酒说明选我,喝红酒说明选“小的”,如何?” “中!”老爷满口答应。声音刚落,“小的”便娶了回家。晚饭时,家人问:“老爷,喝啥酒?” “红酒!” 就这样,老爷家的红酒大有供应不上之势。太太眼瞅着“小的”春光满面,一点招儿也没有,那股子酸劲儿只有往肚子里咽了。 这天,太太的表兄来访,老爷备了四个小菜——花生米、豆腐皮、小咸鱼、鸡咯咯。太太见机会来了,忙问:“老爷,喝啥酒啊?” “当然喝红酒了”老爷不假思索的回答。 太太那个气啊,气的肚子鼓鼓的,好在她突然生出一计:“老爷愿喝红酒无妨。我只好拿白酒招待表兄了!!!!!!”还有很多:http://wenwen.sogou.com/z/q897638790.htm?si=2你好!杯弓蛇影不用我说了吧!打字不易,采纳哦!

10,历史上和酒有关的典故有哪些呢

酒是人类生活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享誉中外。约在一千年以前的宋朝,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从此,白酒成为人们饮用的主要酒类。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社交应酬等各个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长安酒会提到长安酒会,你一定能想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这么多作品中独独最喜欢这首呢?原因不外乎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有趣。把“八仙”的姿态描写的活灵活现。那到底是一种什么盛况呢,我们只能从作者的诗当中来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虽然正史中并没有关于这次酒会的记载,但是唐朝时期各种酒会盛行,参与者众多。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所以他们八个人在一起聚一个酒局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一次。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满座皆欢;坐而论道,醉而忘忧;酒中乾坤,杯中日月。这么喝下去神仙也会醉倒的。于是乎,就有了: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延,恨不移封向酒泉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2.鸿门宴提到鸿门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最惊险的一次宴会了吧。参与者有刘邦、项羽、范增、张良、项梁、樊哙、项庄。都是秦末农民起义中呼风唤雨的人物。一时间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机之中,却次次能化险为夷。故事的具体情节就不在赘述。我们谈谈酒在这次聚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一:酒是刘邦拉拢项伯的道具:刘邦这个市井无赖,惯于耍弄手腕,为了实现自身的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他请来项伯,“兄事之”,亲为敬酒,祝寿;“约为婚姻”,结成亲家,加大感情投资,以达到搭友攀亲,为他所用的目的。觥筹交错之间,气氛慢慢融洽,感情渐渐升温,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俨然一家。二:酒是项羽原谅刘邦的标志:刘邦一到鸿门,就谦卑地哄骗项羽:“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这段话语精彩绝伦,被王立群老师称为史上最精彩的“说词”。刘邦说完后再看项羽的反应: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主动说出是曹无伤告的密,项羽当初的怒气很快化为乌有,于是项羽原谅了刘邦,还“留沛公与饮”。留刘邦喝酒,便是项羽原谅刘邦的标志。三:酒是项庄入帐舞剑的借口 :酒宴上,范增想除掉刘邦,但面对项羽的“默然不应”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自作主张,出召项庄,让他入帐敬酒,趁机下手。项庄听从范增的计策,入帐敬酒,然后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为名,请求舞剑,助助酒兴,敬酒助兴纯粹是借口,趁机刺杀刘邦才是目的所在。四:樊哙怒斥项羽的引子 :当张良发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赶快出去召来勇士樊哙,樊哙立即带剑拥盾,闯入军帐,怒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气势压倒项羽,项羽称他为“壮士”,赐酒,赐彘肩。对斗卮酒,樊哙“立而饮之”,对彘肩,则是“覆其盾于地,切而啖之。”项羽见樊哙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如此豪爽,问道:“壮士!能复饮乎?”樊哙立即接过话回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酒,是樊哙顺手牵来的引子;酒,使得樊哙忠勇无畏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酒,给了樊哙语言的灵感和怒斥的胆量,言语得体,理亏而气壮,所说的谎话几乎与刘邦对项伯讲的一模一样,刘邦君臣口径一致,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五:刘邦不辞而逃的托词:刘邦善于察言观色,他在寻找虎口脱险的机会,当樊哙慷慨陈词,怒斥项王后,他见项王“未有以应”,他趁气氛稍缓之机。立即以“如厕”为名,逃离酒席。在樊哙的力劝下,又赶快不辞而别,逃回军营,张良留谢,则以“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为托词,说刘邦喝醉酒了,不能告辞,替刘邦开脱,刘邦得以顺利脱逃。一出鸿门宴,表面上看是一场觥筹交错的宴会,实际上是一场斗智耍权的政治斗争,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饱满真实,这些都与酒密切相关,如果抽去“酒”的成分,《鸿门宴》的色香味将大打折扣!3.煮酒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这一场酒局的主角只有两个人:曹操和刘备。但这场酒局绝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欢聚,而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充满了杀机。曹操用煮酒方式来试探刘备是否有图谋天下的野心。在曹操眼里袁绍、袁术等人都不是英雄,而刘备最有可能与之争霸天下。如果刘备不用“害怕打雷”来掩饰自己野心的“韬光养晦”计策,就会被曹操作为优先解决的对手杀掉。4.群英会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一个典故,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是指周瑜假装泄露机密,让奸细蒋干中计,以达到自己的军事目的。群英会中周瑜大摆宴席,并禁止在宴席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的军旅之事。周瑜说:“我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猜忌,当饮一醉”说罢,大家畅饮。觥筹交错。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之后,周瑜假装醉酒给蒋干演出了一场好戏,蒋干也假装醉酒不知不觉的中计。两人就在酒醉酒醒之间,结束了蔡瑁,张允的身家性命。也算是蒋干为东吴立下了一大功劳。5.千叟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朝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按照清朝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2417人。1785年,乾隆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宴会之大,盛况空前,约有三千名老人参加了这次宴会。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前朝老臣、饱学鸿儒,也有奉命进京的民间老人。据说当时最长寿的一位老人已经141岁。乾隆和纪晓岚为这位老人做了一副对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堪称绝对。这种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仅有免费的满汉全席,还有皇家贡酒。在这五十年一遇的宴会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皇家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这场浩大的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11,有关于酒有意义的故事

杜康造酒之说: 有一种说法是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乐府诗曰:“何以解夏,惟有杜康”。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今晚再次喝酒,并且喝了不少,距离我的目标又远了一步。我曾经说过要戒酒,并且是真的不再喝酒,可是没想到自己还是再次食言,我难道就真的迈不过这个坎吗?因为喝酒和媳妇吵过架,让母亲生过气,也曾经糟蹋乖过自己的身体,好多次告诫自己,就在今天对酒说拜拜,可是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让自己对自己妥协。难道我忘了吗,男人对自己要狠一些?想一想,自己喝酒的时间还真不短啊,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应该是还没上学的时候,父亲就鼓励我尝试。印象比较深的是在我五岁左右的时候,大哥来了一伙同学,在我家贼吃贼喝,当时我们家的传统是客人先吃,家人最后。估计是父亲疼我的缘故,把我喊上来,让我替他喝一杯。那酒我记得相当深刻,是祥酒,号称北方茅台,我一气透了,是一两的杯子。大哥的同学接着说“那你也得帮我透一杯?”于是我再透一杯。才五岁的孩子啊,接着小脸就白里透红了。当时已经接近傍晚,我们村里放电影,我就摇摇晃晃地去了,不知道电影放的是什么,酒劲上来后,敞开棉袄(当时是腊月初三),抱着一块石头,昏睡了一晚上,是二哥把我叫醒,带我回的家。后来上了学,家里有什么酒场,依然会叫我干一杯。这样慢慢下来,我就不再是喝到嘴里就苦辣了,开始有了酒香四溢的感觉。大哥的同学依然执着地剥夺着我们一家的扣留,父亲也依然骄傲地叫我干一杯,我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酒精考验的接班人,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是张旭,是李白,是刘伶,是饮少辄醉的陶渊明,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了。再后来参加工作,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人把我当作了进步培养对象,叫我什么“进步之星”,说我酒量渐长,说我能玩。于是又开始又一轮的证明自己,于是一步步走向酒的诱惑。说实在话,我的确不是很喜欢喝酒,可是由于我喜欢交朋友,很多朋友也都喜欢奔着我来,于是我一次次发誓戒酒,一次次沦为酒的奴隶,一次次伤害自己脆弱的身体。喝酒绝对影响身体健康,绝对于国于家与自己毫无益处,可是为了朋友之间的虚名,我还是咬紧了牙,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能喝能玩的人。喝多的时候吐,吐完了再喝,一直把自己吐成了窈窕淑男,我才三十而立,人生的道路还有很长,远离酒精,远离烟草,远离黄毒,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潇潇洒洒过自己最后的美好生活!

12,关于酒的历史故事

十个与酒相关的历史典故 1、长安酒会 冠军酒局让政治走开,让杀伐走开,让一切不痛快消失,让所有快乐降临。这就是大路为什么评选盛唐饮中八仙长安酒会为第一名的原因。 当年读杜甫的诗,最喜欢的一首就是《饮中八仙歌》。为什么在杜甫那么多的诗里独独最喜欢这一首?原因只有两个字:热闹。这首诗十分热闹而有趣,把“饮中八仙”描绘的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古人说“二士共谈,必说妙法”,这“饮中八仙”齐聚,会是怎样的一种盛况?我们只能从杜甫的诗里来揣摩体会了。这“饮中八仙”分别是诗人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义者苏晋、诗仙李白、书法家张旭、辩论高手焦遂等八人。 虽然历史上没有这“饮中八仙”齐聚一堂的明确记载,但盛唐时各种酒会盛行一时,参与者甚众。这“饮中八仙”,都是当时的名人,或同朝为官,或诗文相交,或意气相投,我们知道,名人一向喜欢扎堆,他们八个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坚信他们必聚在一起饮过酒,而且还不只一次,当然参与者可能还有些其他人。这种聚会,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绵绵中举杯把盏,也可能在春雷阵阵里开怀痛饮。总之,如果你不能证明他们没在一起过,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说法,曾经有过这么一次潇洒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诗把这种场面记录下来并传于后世。 这一日,酒神酒仙,高朋满座;你来我往,举杯豪饮;觥筹交错,满座尽欢;酒色齐聚,且饮且赏;坐而论道,醉而忘忧;以文会友,以诗下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豁然而醒,兀然再醉;醉里挑灯,灯下寻酒;酒中乾坤,杯中日月;酒清为圣,酒浊为贤;酒乱汝性,酒壮我胆;酒林高手,饮坛新秀;感情深厚,一口便蒙;感情不深,舌尖一添;海吃海喝,牛饮驴饮;酒逢知己,千杯恨少;三巡已过,还有六圈;六圈结束,再来十坛…… (以下省去三千六百字酒况描述) 这么喝下去就是神仙也会醉倒啊,于是乎,于是乎,就有了: 一仙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二仙汝阳王: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三仙李适之: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四仙崔宗之: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五仙苏晋: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六仙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七仙张旭: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八仙焦遂: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2、鸿门宴 话说项羽不喜刘邦先占关中,又听说刘邦欲在关中称王后,更是大怒。谋士范增识见不凡,他对项羽说,刘邦早年在山东一带时,“贪于财货,好美姬”,活脱脱一暴发户的形象,不足为虑。而目前在关中,刘邦“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范增认为刘邦已有“天子气”,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在张良和项庄的暗地斡旋下,项羽没有立即攻打刘邦,而是摆下了一桌酒席宴请刘邦。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另一场双龙会,但参与者却比煮酒论英雄那场酒局要多,发生的年代也要早三百年。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强强对话,一时风云际会,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 这鸿门宴简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现代电影。太史公就是这部电影的编剧。他的《史记》在细节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从项羽和刘邦的出场、退场,到席间各种人物的对话、神情、动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个鸿门宴的过程,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能化险为夷。历史上对鸿门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说。 第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连暗示项羽下令杀刘邦,气氛极为紧张。结果“项王默然不应”。二起是范增见原定计划无法执行,于是叫项庄舞剑助兴,伺机刺杀刘邦,空气再一次紧张起来。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樊哙简直就是一巨灵神模样,樊哙闯帐要比戏里的春草闯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哙后来说了番慷慨激昂的话,对项羽予以斥责,说的项羽“未有以应”。这时情节发展到高潮,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有三起,必有三落。刘邦的绝处逢生,全在这三落之中。一落是项庄舞剑,本来意在沛公,不想项伯出面与之对舞,救了刘邦。二落是项羽对樊哙闯帐,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这个时候项羽还“英雄识英雄,猛将爱猛将”呢。项羽让樊哙喝酒、赐生彘肩,被他斥责一顿之后心里惭愧,还给樊哙赐了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名而逃席而远遁。 如果历史真是一场戏,如果大路是这场戏的导演,大路宁愿在这场酒局的结尾处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双姝对舞,必然美不胜收。然而,成王败寇这种政治博弈向来凶险无比,再美的歌舞升平也不过是假象而已。3、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里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曹操刘备二人此次双龙会,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刘备才放下心来。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 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装作受了惊吓的样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笑着说:“丈夫亦畏雷乎?”刘备说:“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内心的惊惶,巧妙的掩饰过去了。 此次酒局堪称双龙聚会。从曹操的“说破英雄惊杀人”到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可谓步步玄机。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态,雄霸天下之志表露无疑。而刘备随机应变,进退自如,也表现出了一世豪杰所应有的技巧和城府。这一场政治交心,双方都是赢家。4、群英会 朋友们还记得中学课本里学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文吧? 却说周瑜在帐中正与众将议事,闻蒋干来访。当即命众将依计行事。蒋干打扮得象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一见面,蒋干问道:“公瑾别来无恙!”这一句既是问候,又道出蒋干与周瑜原有一番旧谊。周瑜直接了当:“子翼辛苦,难道是为曹操做说客吗?”蒋干立刻装作很“愕然”的样子,说:“你我分别那么久,我特来和你来叙旧,怎么能说是当说客呢?”周瑜笑着说:“虽然比不上师旷那么聪慧,但闻弦歌而知雅意啊。”蒋干装作很恼怒的样子,说:“阁下待故人若此,我当告退!”蒋干心说,老同学了你还跟我来这一套,于是他装作很有性格的样子,转身就要走,被周瑜拦住。 之后周瑜大摆筵席,并禁止在席间谈论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接着周瑜领蒋干参观了东吴军营的精兵强将。周瑜装醉大笑道:“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蒋干说:“以老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拉着蒋干的手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饮至天晚,点上灯烛,周瑜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歇罢,满座欢笑。 蒋干被老同学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够呛,倒也丝毫不敢提及游说周瑜投降曹操的事。这时他忽然担心起来,责备自己当时怎么在曹丞相面前把话说的那么满,现在回去怎么也得有个交代呀。管不了那么多了,总得有点收获回去。于是他剑走偏锋,就有了晚上偷听、盗书等宵小行为。后来曹操果然中计,斩了水军首领蔡瑁、张允。 说到底蒋干原本想拉老同学下水,想踩着老同学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没想到反过来让老同学周瑜给自己放了把鸽子。商场里还有个说法就是“杀熟”,你总是老同学长老同学短的挂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灭你一道也说不过去。于是乎,一个劝降不成,便试图以鸡鸣狗盗之术盗取敌方机密。另一个则将计就计请君入瓮。这赤壁之战,蒋干也算为东吴立了件大功。 本来长相有点仙风道骨的蒋干,后来在戏里成了鼻梁上贴了块白膏药的角色,人也变得鼠里鼠气的。这一切,都是让他那个老同学害的。反过来,他的老同学周瑜,在酒局中表现出非凡的气魄、风度和智谋,这次群英会酒局,也就成为千古佳话。5、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响力比现在的春节团拜会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惯例,每五十年才举办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阳春园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老人两千四百一十七人。后来雍正、乾隆两朝也举办过类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三千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饱学鸿儒,当众吟诗联句,即席用柏梁体选百联句被史官记录入史。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1岁。当时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做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1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6、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著名的酒局,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事件。话说宋代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后黄袍加身,荣登大宝,从昔日重臣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龙椅之后,赵匡胤却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担心历史会重演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当年的做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赵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将的兵权。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武将饮酒。酒席上赵匡胤效小儿女情状,象失恋了一般唉声叹气个不停。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只好告老还乡以享天年,并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他们的兵权从此被彻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也开启了宋朝数百年重文轻武的国家体制。宋太祖的做法后来一直为其后辈沿用,三军统帅常常是个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兵变,但这样一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能调动军队的不能直接带兵,能直接带兵的又不能调动军队,虽然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但却大大削弱了部队的作战能力。以至宋朝在与辽、金、西夏的战争中,连连败北。 在古代,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向来有效,拳头就是硬道理。宋朝在这方面的表现在历史上提供了一个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说是反面教材。若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宋朝远胜秦汉,甚至与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让。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却不敢恭维,屡屡被起步于奴隶社会的辽、西夏、金、蒙古所击败。这种国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终于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可见,生存权都保证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这些后果,都起始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所以这一场酒局,虽然政治影响力极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负面作用,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它进入前五的。7、东晋新亭会 西晋末年,中原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纷纷举家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称“衣冠渡江”。 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为首的大名士王导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起来。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王导及时打消了北方士人们的消极情绪。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 “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8、醉刘伶 像杨贵妃一样,西晋刘伶在酒后也经常失态,但与杨贵妃不同的是,刘伶的酒后失态不是酒后乱性,似乎是刻意而为,以示其雅致高格,与众不同。刘伶每次大醉后,喜欢在大道上裸奔,还自称以天为衣被,以地为床第。他是当时的名士,名气太大了,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时人不但不斥责他这种有违传统的做法,反而称赞他这种行为是名士风流,是“率真”,“潇洒”,“有个性”的表现。 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酒量好,诗文更好。他经常“借杯中之醇醪,浇胸中之块垒”,可谓意气风发。他的《酒德颂》曾说“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浑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当时的名酒。曹操有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杜康酒在当时已是是最好的美酒。这“杜康美酒醉刘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两人也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在这个故事里,刘伶慕名来到杜康的酒馆,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酿美酒,一醉就是三年。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阳杜康与伊川杜康兀自为谁是正宗杜康打个不亦乐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这里且按下不表。9、贵妃醉酒 贵妃醉酒历来被公推为中国传统四大美人图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杨贵妃美中见醉,醉中见美,与太监宫女们演了一出好戏。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选。 却说这天傍晚,皇宫院内凉风习习,皓月当空。唐玄宗与杨贵妃本来相约在百花亭品酒赏花,届时玄宗却没有赴约,而是移驾到西宫与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虽然景色撩人欲醉,杨贵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闷闷独饮,喝了一会不觉沉醉,边饮边舞,嘴里念叨着“李二郎你枉为人君,说话不算数……” 万般春情,此时竟难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肠,立时便醉。一时春情萌动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对高力士等一干太监宫女,杨贵妃频频作出种种求欢猥亵状,倦极才怏怏回宫。 《贵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戏。据说《贵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昆曲。原曲目中杨贵妃大醉后自赏怀春,轻解罗衣,春光乍泻。当然高力士们不解这种风情,倒也无伤大雅。后来梅兰芳同志亲自出手,以霹雳手段对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处理”,所有少儿不宜内容统统被切掉了。于是,《贵妃醉酒》也就从当初的**变成了今日8岁以上孩童也可观赏的正剧。10、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壮怂人胆”的典型例子。与醉打金枝相关的酒局实际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且说升平公主嫁到郭家后,不改往日金枝玉叶的做派,动不动对丈夫和公婆发脾气。一般说来,中国传统社会里媳妇见了公婆是要行大礼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儿,是君,公婆虽是长辈也是臣,所以那时郭子仪夫妇反过来要向公主下跪。 郭暧对此十分不满,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礼,自己岂非矮了两辈下去?平日在颐指气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这天,郭暧心里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几杯。当即要求升平公主应该遵守妇道,给郭子仪夫妇行下跪礼,结果被升平公主严词拒绝并遭到当面训斥。此时,这酒是壮胆药,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暧借着酒劲,也不顾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饱以一顿老拳,打的公主满脸开桃花。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宫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诉。郭子仪连忙把儿子捆起来送到皇宫请罪。最后,在皇帝和郭子仪的调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这个郭暧为天下所有惧内男人出了口恶气。俗话说,小夫妻打架不记仇。尽管这场家庭纠纷闹腾的动静儿挺大,结果却皆大欢喜,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感情从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于飞。这升平公主从此变得贤淑无比,有不少世人称赞的事迹流传下来。仔细思量,要不是那场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顿老拳,怎会有这样欢天喜地的大结局?我们要坚决反对家庭暴力,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拳头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议衮衮诸公,家中若有河东狮吼,不妨领贵夫人去老舍茶馆看场京戏《打金枝》,当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锅头壮行。

13,二锅头酒名字的由来有什么故事

二锅头酒是北京的传统白酒,属普通白酒。  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传来了蒸酒器,酿制烧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汽,经第一次放入锡锅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  二锅头酒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  1949年,新中国建立,华北酒业专卖总公司北平酒业分公司,即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的前身,立即组建厂房,生产二锅头酒。  二锅头酒的特点  二锅头酒选用高粱为原料,还是以麸曲和酵母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老五曾瓦"工艺,经原料清蒸、辅料清蒸,低温入池,适当发醇,  火蒸馏,掐头去尾,贮陈精酿而成。由于二锅头酒的酒液清亮透明,香气芬芳,酒质醇厚,入口甘润、爽洌,酒力强劲,后劲绵长,回味悠长,因此备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二锅头品牌家族也日渐丰富。  二锅头酒的酿制特点  1、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到后来还能喝的酒,只有10几度了,叫"酒稍子"。  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经过五到六次的发酵和上锅。除了原材料有小麦、高粱、玉米等等,还有辅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什么的。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烧酒,这是第一锅。  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  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顾名思义,"二锅头"就是原材料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却不烈,真的醇厚绵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并把它装坛密封于地下,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顾名思义,“二锅头”就是原材料在经过第二锅烧制时的“锅头”酒,这酒最为纯正、无异味、浓度虽高却不烈,真的醇厚绵香。如果只取60度的酒,并把它装坛密封于地下,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好喝了,就是有名的“窖酒”了。第一锅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你真懒,网上可以搜出大堆的来。北京酿制白酒的历史悠久。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传来了蒸酒器,酿制烧酒 古钟二锅头。   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也称天锅。蒸酒时,需将蒸馏而得的酒汽,经第一次放入锡锅内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头”和经第三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尾”提出做其它处理,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   现在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锅头酒  锅头由来   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到后来还能喝的酒,只有10几度了,叫“酒稍子”。   二锅头由来   烧酒的原料一般可以经过五到六次的发酵和上锅。除了原材料有小麦、高粱、玉米等等,还有辅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什么的。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 二锅头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出窖、烧酒,这是第一锅。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