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莫高庄园是什么(莫高庄园黑比诺)

莫高庄园是什么(莫高庄园黑比诺)

莫高庄园黑比诺


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是什么?

1.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2.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3.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 最多有五层。

5.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6.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7.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8.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9.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10.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让人注意。

11.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12.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13.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一.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是什么?


二.莫高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3.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4.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沿革概述】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5.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

6.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7.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8.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9.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这里才重新为人注意。

10.近代,人们通常称其为“千佛洞”。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11.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12.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唐宋木构崖檐5个,以及数千块莲花柱石、铺地花砖等。

13.【艺术特色】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

14.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15.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

16.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

17.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

18.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

19.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20.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

21.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

22.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

23.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

24.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

25.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悠悠漫卷。

26.画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长线、舒展和谐的意趣,为人们打造了一个优美而空灵的想象世界。 炽热的色彩,飞动的线条,在这些西北的画师对理想天国热烈和动情的描绘里,我们似乎感受到了他们在大漠荒原上纵骑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许正是这种激情,才孕育出壁画中那样张扬的想象力量吧!

27.【风格演变】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28.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

29.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

30.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31.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32.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

33.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

34.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35.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

36.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37.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

38.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

39.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

40.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藏经洞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

41.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42.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

43.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44.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

45.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46.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47.破坏情况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少为人所知,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被发现后,旋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损伤了莫高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48.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了敦煌。

49.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他找到王圆箓,表示愿意帮助兴修道观,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许进入藏经洞拣选文书,他最终只用了200两银两,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50.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又以500两银两向王圆箓购得了570段敦煌文献。这些藏品大都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馆。

51.大英博物馆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37万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近年来由于该馆对中国文物的保护不力甚至遭致失窃,因而受到不少指责。

52.1908年,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发现古代写本后,立即从迪化赶到敦煌。他在洞中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两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堪称菁华的敦煌文书,后来大都入藏法国国立图书馆。

53.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朝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送进京。

54.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但在清点前,王圆箓便已将一部分文物藏了起来,押运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彦升和他的亲友们又自己攫取了一些。

55.于是,1900年发现的五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均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56.对于流失在中国民间的敦煌文献,有一部分后来被收藏者转卖给了日本藏家,也有部分归南京国立中央图书馆,但更多的已难以查找。

57.王圆箓藏匿起来的写本,除了卖给斯坦因一部分以外,其他的也都在1911年和1912年卖给了日本的探险家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

58.1914年,俄罗斯佛学家奥尔登堡对已经搬空的藏经洞进行了挖掘,又获得了一万多件文物碎片,目前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

59.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

60.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

61.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熏火燎,破坏不小。

62.1940年代,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63.【周边和现况】敦煌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一度颇为繁华,周边石窟寺亦颇多。除了莫高窟,还有西千佛洞、榆林窟及东千佛洞等,共同组成了敦煌石窟群,其中西千佛洞和东千佛洞通常被看作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分支。

64.西千佛洞位于莫高窟西南30余公里的党河北岸崖壁上,呈东西向排列,全长5公里,现存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的洞窟22个、壁画约800平方米、彩塑34身,它的洞窟形制、塑像和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均与莫高窟十分相似,但由于历史上的保护不周,目前残损坍塌较甚。

65.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罗振玉、王国维、刘半农等人在北京、伦敦、巴黎等各地收集、抄录敦煌文献,但对莫高窟的真正保护开始于1940年代。

66.1941年至194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对洞窟进行了断代、编号和壁画描摹。1943年,国民政府将莫高窟收归国有,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由常书鸿任所长,对敦煌诸石窟进行系统性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

67.1950年,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依然由常书鸿主持,到1966年以前,已加固了约400个洞窟,抢修了5座唐宋木构窟檐,并将周边10余平方公里划定为保护范围。

68.1984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将敦煌文物研究所升格为敦煌研究院,充实了科技力量,开展治沙工程,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加强保护工作。

69.由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壁画会产生潜在性地破坏,近年造访莫高窟人数增加,因此对日常参观人数加以限制。

70.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被盗事项】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71.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72.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73.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74. 【旅游注意事项】 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导游带一个手电筒,如果您为了更好地观看,可以自备一个三节电池的手电。

二.莫高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余秋雨散文《莫高窟》全文是什么?

1.余秋雨:《莫高窟》 1 莫高窟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记,“舜逐三苗于三危”。可见它是华夏 文明的早期屏障,早得与神话分不清界线。

2.那场战斗怎么个打法,现在已很难想像 ,但浩浩荡荡的中原大军总该是来过的。当时整个地球还人迹稀少,哒哒的马蹄声 显得空廓而响亮。

3.让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莫高窟的映壁,气概之大,人力莫及,只 能是造化的安排。 公元三六六年,一个和尚来到这里。

4.他叫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手持一 枝锡杖,云游四野。到此已是傍晚时分,他想找个地方栖宿。正在峰头四顾,突然 看到奇景:三危山金光灿烂,烈烈扬扬,像有千佛在跃动。

5.是晚霞吗?不对,晚霞 就在西边,与三危山的金光遥遥相对应。 三危金光之迹,后人解释颇多,在此我不想议论。

6.反正当时的乐樽和尚,刹那 时激动万分。他怔怔地站着,眼前是腾燃的金光,背后是五彩的晚霞,他浑身被照 得通红,手上的锡杖也变得水晶般透明。

7.他怔怔地站着,天地间没有一点声息,只 有光的流溢,色的笼罩。他有所憬悟,把锡杖插在地上,庄重地跪下身来,朗声发 愿,从今要广为化缘,在这里筑窟造像,使它真正成为圣地。

8.和尚发愿完毕,两方 光焰俱黯,苍然幕色压着茫茫沙原。 不久,乐樽和尚的第一个石窟就开工了。他在化缘之时广为播扬自己的奇遇, 远近信士也就纷纷来朝拜胜景。

9.年长日久,新的洞窟也一一挖出来了,上自王公, 下至平民,或者独筑,或者合资,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祈,全向这座陡坡凿进。

10.从此 ,这个山峦的历史,就离不开工匠斧凿的叮当声。 工匠中隐潜着许多真正的艺术家。前代艺术家的遗留,又给后代艺术家以默默 的滋养。

11.于是,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浓浓地吸纳了无量度的才情,空灵灵又胀鼓 鼓地站着,变得神秘而又安详。 2 从哪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到这里,都非常遥远。

12.在可以想像的将来,还只能是 这样。它因华美而矜持,它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 辛来换取报偿。

13. 我来这里时刚过中秋,但朔风已是铺天盖地。一路上都见鼻子冻得通红的外国 人在问路,他们不懂中文,只是一叠连声地喊着:“莫高!

14.莫高!”声调圆润,如 呼亲人。国内游客更是拥挤,傍晚闭馆时分,还有一批刚刚赶到的游客,在苦苦央 求门卫,开方便之门。

15. 我在莫高窟一连呆了好几天。第一天入暮,游客都已走完了,我沿着莫高窟的 山脚来回徘徊。试着想把白天观看的感受在心头整理一下,很难;只得一次次对着 这堵山坡傻想,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16. 比之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山奇大塔,古罗马的斗兽场遗迹,中国的许多文 化遗迹常常带有历史的层累性。

17.别国的遗迹一般修建于一时,兴盛于一时,以后就 以纯粹遗迹的方式保存着,让人瞻仰。中国的长城就不是如此,总是代代修建、代 代拓抻。

18.长城,作为一种空间蜿蜒,竟与时间的蜿蜒紧紧对应。中国历史太长、战 乱太多、苦难太深,没有哪一种纯粹的遗迹能够长久保存,除非躲在地下,躲在坟 里,躲在不为常人注意的秘处。

19.阿房宫烧了,滕王阁坍了,黄鹤楼则是新近重修。 成都的都江堰所以能长久保留,是因为它始终发挥着水利功能。

20.因此,大凡至今轰 转的历史胜迹,总有生生不息、吐纳百代的独特秉赋。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21.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 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

22.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 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 使我们眼花撩乱,呼呼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

23.在别的地方,你可以蹲下身来细细 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跄 ,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

24.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很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 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因此,我不能不在这暮色压顶的时刻,在山脚前来回徘徊,一点点地找回自己 ,定一定被震撼了的惊魂。

25.晚风起了,夹着细沙,吹得脸颊发疼。沙漠的月亮,也 特别清冷。山脚前有一泓泉流,汩汩有声。抬头看看,侧耳听听,总算,我的思路 稍见头绪。

26. 白天看了些什么,还是记不大清。只记得开头看到的是青褐浑厚的色流,那应 该是北魏的遗存。色泽浓沉着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得如同剑戟。

27.那个年代战 事频繁,驰骋沙场的又多北方骠壮之士,强悍与苦难汇合,流泻到了石窟的洞壁。 当工匠们正在这洞窟描绘的时候,南方的陶渊明,在破残的家园里喝着闷酒。

28.陶渊 明喝的不知是什么酒,这里流荡着的无疑是烈酒,没有什么芬芳的香味,只是一派 力、一股劲,能让人疯了一般,拔剑而起。

29.这里有点冷、有点野,甚至有点残忍; 色流开始畅快柔美了,那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衣服和图案都变得 华丽,有了香气,有了暖意,有了笑声。

30.这是自然的,隋炀帝正乐呵呵地坐在御船 中南下,新竣的运河碧波荡漾,通向扬州名贵的奇花。隋炀帝太凶狠,工匠们不会 去追随他的笑声,但他们已经变得大气、精细,处处预示着,他们手下将会奔泻出 一些更惊人的东西;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

31.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 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 章。

32.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 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

33.这里的 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 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

34.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 。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 腾。

35.一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 想双足腾空。不管它画的是什么内容,一看就让你在心底惊呼,这才是人,这才是 生命。

36.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这种信 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

37.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 够面对着它们而保持平静。唐代就该这样,这样才算唐代。我们的民族,总算拥有 这么个朝代,总算有过这么一个时刻,驾驭哪些瑰丽的色流,而竟能指挥若定; 色流更趋精细,这应是五代。

38.唐代的雄风余威未息,只是由炽热走向温煦,由 狂放渐趋沉着。头顶的蓝天好像小了一点,野外的清风也不再鼓荡胸襟; 终于有点灰黯了,舞蹈者仰首到变化了的天色,舞姿也开始变得拘谨。

39.仍然不 乏雅丽,仍然时见妙笔,但欢快的整体气氛,已难于找寻。洞窟外面,辛弃疾、陆 游仍在握剑长歌,美妙的音色已显得孤单,苏东坡则以绝世天才,与陶渊明呼应。

40. 大宋的国土,被下坡的颓势,被理学的层云,被重重的僵持,遮得有点阴沉; 色流中很难再找到红色了,那该是到了元代; …… 这些朦胧的印象,稍一梳理,已颇觉劳累,像是赶了一次长途的旅人。

41.据说把 莫高窟的壁画连起来,整整长达六十华里。我只不信,六十华里的路途对我轻而易 举,哪有这般劳累?

42. 夜已深了,莫高窟已经完全沉睡。就像端详一个壮汉的睡姿一般,看它睡着了 ,也没有什么奇特,低低的,静静的,荒秃秃的,与别处的小山一样。

43. 3 第三天一早,我又一次投入人流,去探寻莫高窟的底蕴,尽管毫无自信。 游客各种各样。有的排着队,在静听讲解员讲述佛教故事;有的捧着画具,在 洞窟里临摹;有的不时拿出笔记写上几句,与身旁的伙伴轻声讨论着学术课题。

44.他 们就像焦距不一的镜头,对着同一个拍摄对象,选择着自己所需要的清楚和模糊。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让不同的 游客摄取。

45.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都 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都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

46.一 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 ,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 ;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47.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么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点浪费。如果仅 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

48.如果仅仅为了历史和文 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 奇得多。

49. 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 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

50.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 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

51.在这里,狂欢是天然秩序,释放是天 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

52.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剩下了仪 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投奔这种仪式,接受 它的洗礼和熏陶。

53.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 式从海港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一个个夜风中的账篷 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

54.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 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 ,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

55.蕴 藏又变作遗传,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 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

56.为会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线条, 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 法没有多大用处,全心全意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

57.蔡元培在本世纪初 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 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58. 4 离开敦煌后,我又到别处旅行。 我到过另一个佛教艺术胜地,那里山清水秀,交通便利。思维机敏的讲解员把 佛教故事与今天的新闻、行为规范联系起来,讲了一门古怪的道德课程。

59.听讲者会 心微笑,时露愧色。我还到过一个山水胜处,奇峰竞秀,美不胜收。一个导游指着 几座略似人体的山峰,讲着一个个贞节故事,如画的山水立时成了一座座道德造型 。

60.听讲者满怀兴趣,扑于船头,细细指认。 我真怕,怕这块土地到处是善的堆垒,挤走了美的踪影。 为此,我更加思念莫高窟。

61. 什么时候,哪一位大手笔的艺术家,能告诉我莫高窟的真正奥秘?日本井上靖 的《敦煌》显然不能令人满意,也许应该有中国的赫尔曼.黑塞,写一部《纳尔齐 斯与歌德蒙》(Narziss und Goldmund),把宗教艺术的产生 ,刻划得如此激动人心,富有现代精神。

四.莫高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敦煌石窟营造及其历史过程,敦煌的悠久历史,当地有影响的世族与大姓,以及敦煌同周围民族与西域的关系,在历史中没有或很少记载。

2.敦煌石窟有成千上万个供养人画像,其中有一千多条还保存题名结衔。能够了解许多历史状况和历史线索。本生、佛传、福田经变、弥勒经变、宝雨经变、楞伽经变及供养人题记,可帮助了解古代经济生活的状况。

3.法华经变、涅槃经变提供了古代军队操练、出征、征伐、攻守的作战图,及兵器装备的宝贵形象资料。敦煌壁画中保存有属于体育属性的资料,如骑射、射靶、马技、跃马、相扑、角力、举重(举象、举钟)、奕棋、投壶、武术、游泳、马球、蹴踘等。

4.敦煌石窟的彩塑和壁画,大都是佛教内容:如彩塑和壁画的尊像,释迦牟尼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各类经变画,众多的佛教东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等,每一类都有大量、丰富、系统的材料。

5.还涉及到印度、西亚、中亚、新疆等地区,可帮助了解古代敦煌以及河西走廊的佛教思想、宗派、信仰、传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等等。

6.扩展资料: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洞窟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7.北区有248个洞窟,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其它洞窟均为僧侣修行、居住和死亡后掩埋的场所,有土炕、灶炕、烟道、壁龛、台灯等生活设施。

8.洞窟始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后经历代增修,今存洞窟492个,彩塑雕像2415尊,壁画45000平方米。

9.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莫高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相传,敦煌莫高窟是一位乐尊佐和尚最早修建的。敦煌自西汉起即为西域重镇,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中国和中亚及西方诸国的商业、文化交流得以发展,佛教和佛教艺术即是循此路线,经敦煌传入中国的。

10.公元四世纪,中原战火不断,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因此,有很多内地僧人离开中原,一路西行寻求修行之地。公元366年,乐尊佐和尚西游到了敦煌的三危山下。

11.四处皆是沙石,时间已是黄昏,饮食和住宿都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太阳渐渐落下了山,虔诚的乐尊佐和尚正在地头赶路,蓦然间他抬头一看,眼前出现了奇景,只见对面的鸣沙山一片金光,四射的光芒中仿佛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显现。

12.乐尊佐和尚被这圣景深深的震撼了,他想这是佛祖对他的提示。于是,他停了下来,用尽个人一生的精力在佛光闪现之地开凿佛窟。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