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嘉土利早餐饼干价格
88一盒
2,嘉士利饼干
由开平市嘉士利饼业公司生产,其中多个饼干系列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如鸳鸯夹心饼 1994 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营养早餐饼、“B”字饼、花式威化饼等获 1994 年全省轻工业优秀“四新”产品奖,鲜葱梳打饼 1997 年获部优质产品奖。现嘉士利饼干远销美国、加拿大、中东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3,嘉士利早餐饼干牛奶口味128千克多少钱
嘉士利早餐饼干18元左右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每100克约450千卡,热量还是满高的。
4,嘉士利牌猴姑饼干多少元一箱
40多到80多不等,等看是什么包装和多少的净含量{中国网络菜市场温馨提示}
是猴菇
5,嘉士利果乐果香果酱味夹心饼干怎么样好吃吗
我很喜欢吃嘉士利的饼干,酥脆,而且饼干的味道有很多种,我最喜欢吃草莓味的,大乐
草莓味、凤梨味、蓝莓味、青柠味、香橙。系列有很多。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6,嘉士利猴菇饼干真的养胃吗
猴菇是养胃的,但如果做成饼干,里面的菇成份还有多少的话就要考证了,别想让它成为一种药。
不要纠结这个,并无任何实际意义,就当是零食少吃点,饼干又不是什么好东西。饼干就只有两种用途,垫饥和解馋,其他什么用都没有,所谓的猴菇也好,高钙也好,减肥也好,商业噱头罢了,真有这功能,就不能算食品和副食了,要归类到保健品和药品了,也就是说不能随随便便的出售了。在人人关注健康的时代,“健康”,“养生”是比较容易获得认同的一张“王牌”。一些商家深谙其道,便推出号称有各种附加功效的饼干。实际上,国家食药监对这种行为明令禁止,按照食品安全法,普通食品不得宣传或暗示有治疗或预防疾病功能。坦白而言,就是功能性饼干并不靠谱。事实上,市售的食品,成分也不是很可靠,说是垃圾食品也是有依据的,凡是商业大工厂生产的,以盈利为目的,总是很可疑。
“胃不好,总是不舒服;猴姑饼干,猴头菇制成,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养胃!”最近一段时间,声称具有“养胃”功效的猴姑饼干风靡市场。尤其白领一族,对于这种“既能解馋,又能养生的食品”更是趋之若鹜。事实上,猴头菇的确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抵抗力,但是在饼干中加入这种成分,能否达到所宣称的功效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并且猴菇类饼干除去配料表中的猴头菇成分外,其余成分与普通饼干相差无几,产品本身中也包含一些油类及脂肪,并不建议天天食用。通常饼干制作过程中会添加苏打成分,这对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有益,有这类问题的患者,可日常备些苏打饼作零食、充饥,尤其是年纪大的人,血糖偏高,更适合吃苏打饼。
从嘉士利的猴头菇饼干和江中的猴头菇饼干的配料表中就可以看到,嘉士利的猴头菇粉添加量是相当少的,还没有江中饼干的零头。退一步来说,江中的猴头菇饼干到底能不能养胃其实这么多年也是争议不断,因为饼干不是保健品,法律规定不能宣称有保健功能,养胃即保健,综述,嘉士利的猴头菇饼干养胃可靠性比较低。
猴菇饼干养胃说引争议 “猴姑饼干,猴头菇制成,养胃;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由江中集团委托福建省正鸿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邀请“知性才女”徐静蕾代言的猴姑饼干,刚一上市便赚足眼球。但同时也引发舆论质疑:猴姑饼干是药品还是食品。 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阅到,福建省正鸿富食品有限公司所申领的饼干生产许可证编号为qs350008011570,此举表明该公司生产的饼干类产品身份属食品。同时,记者在猴姑饼干外包装盒上,也没看到正宗保健食品所特有的“小蓝帽”标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猴姑饼干中是否具有对胃肠疾病的保健作用,需要由可靠的医学机构进行医学实验来确认。该产品为普通食品,并不是药物,也没有保健食品的批号,它擅自宣称有保健功效,是一种违法行为。 江中集团在猴姑饼干广告中突出了“养胃”。在一家淘宝卖家贴出的猴姑饼干网页上,对于该产品的描述中出现了“功能”等字眼:“猴姑饼干中猴头菇的含量为11%(每天的用量达10g),远远超过治疗剂量( 6-8g/天),因此猴头菇具备的功能猴姑饼干也具备。”但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保健品定义的27种具体功能中,也不包含“养胃”一说。 此外,猴姑饼干的外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也在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品的区别:“适宜人群:胃病人群;食用方法:建议每日食用2~3包。”实际上,关于保健品和其他食品的区别还是有具体的标准:保健食品强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具有规定的食用量,且根据其保健功能的不同,具有特定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而其他食品一般不进行区分。 冒用保健食品原因 据业内人士透露,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之所以屡禁不止,还是因为经济原因。正常情况下,注册“食”字号需要1~2个月就可以,而保健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比普通食品更高,注册“健”字号则需要2~3年。而且随着公众购买能力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产品的养生、预防、治疗描述让很多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当一款食品通过夸大功效、宣传包装,消费者很难再把它当作普通食品时,相关生产、销售企业便可获取高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