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老交情酒厂董事长,湛江市首富排名

本文目录一览

1,湛江市首富排名

第1名 振文 理由:振文各行各业人才多。 地产业代表人物:陈桦(深圳布吉楼王),邓氏家族(来宾可以说有一半是他家族的了,广西裕达集团),文星懿(仁海地产董事长,湛江八十万平米大盘老板)。 商业地产代表:林任福(天润集团董事长,湛江人不可不知的世贸,国贸就是其旗下的,物业遍布湛江,广州,沈阳,公司资产50亿) 建筑业代表:曹成鹏(曾包下深圳地王一亿的工程,现涉足深圳地产,颇有成就) 化工业代表:凌华明(07年登胡润百富榜,注明其身家11个亿) 汽车音响代表:吴杰(深圳非常城市总裁,无疑中国汽车音响市场NO1) 潘永久(广州先歌兄弟董事长,行业领军人物) 隐形富豪:潘金养(岭南企业集团董事长,经营钢铁,石油) … 但仅有上面那些还不足以把振文镇推上第一位,其震撼实力在于多如牛毛的金属商。吴川人在大沥占据八成业务,而其中的大部分人又为振文人。金属生意讲的就是实力,就是钱。一般的中等金属商积货都有1000吨,如铜,它的正常价格是6万每吨,也就是物业就6000万。这批金属老板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在玩,他们每天资金流转数百万,上千万是正常事。他们像在赌博,一夜之间亏赚百万,千万也是常事。他们甚至还和国际市场经济产生直接联系。他们豪气,每年开回吴川的粤Y牌奔驰宝马,多是这批金属老板。他们会享受,一晚娱乐消费数千元毫不当意。 此外,振文还有群做羽绒,轮胎的也不可忽视。 第2名:吴阳 其头上的荣光众多:吴川古县城,中国诗词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不仅历史文化悠久,盛产文人雅士的同时也盛产老板。 地产界代表人物:陈华(京基地产,中国地产五十强,广东十强,民企地产领军人物,投资建成世界第八高,广东第一高楼京基100,全国瞩目。其光芒众多,中华慈善人物,南粤十大慈善家,深圳荣誉市民。如果说吴川老板是吴川一张名片,那么陈华则是名片中的名片) 李日荣(荣基集团,湛江民企三十强,大地影院湛江人都知道吧?旗下物业:荣基国际广场,银隆广场) 陈观武(过江龙,从深圳赶回拍下湛江地王啤酒厂,又匆匆离去,鼎盛地产) 吴国崧(广州荣誉市民,东圃开荒牛) 建筑商代表:林上观(天津第一高楼,重庆第一高楼,承建面积超过千万平方) … 理由:老板级数高,慈善做得好,声誉好。 第3名:黄坡 黄坡本来就是吴川经济强镇,吴川唯一港口,吞并中山后更是如虎添翼,斩获了一员猛将林屋村。 地产业代表:韩庆云(博澳鸿基董事长,不管其是低调抑或没料到,其物业其是实在可见的,拥有南沙6000亩地皮,号称南沙王,并与人持有广州六十三层。集团涉足广泛,并有子公司上市。广东重点水利工程鉴江枢纽工程也是其承包) 建筑业:陈阳南(这个把炮了,做高速公路的,号称深圳公路大王。深圳东部通道的高速公路三十多公里,每公里二个亿的成本。这样的老板,别说一个小小的吴川县,就是一个地级市出了一个就足已撑起门面) 李田生(鲁班奖得主,湛江十大杰青,广东优秀企业家) 李华盛(湛江四建董事长,南三大桥捐建其参与) 酒店业代表:龙庆棠(在广州有两间五星级酒店,吴川人入住可以打折,其子龙学勤湛江荣誉市民) 理由:把黄坡放第三位,塘缀是有点不服的,因为塘缀重量级老板也多啊,但在豪气,居民住宅等方面,黄坡略胜一筹。 第4名:塘缀 前面说到塘缀不服黄坡,是因为塘缀有料到。塘缀军政商学都颇有作为,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刘华秋为香港回归做过重要贡献,出访过二十多次美国,坊间传其一张照片解决九六台海危机,十一五规划专家。其现为温总理智囊。 地产代表: 赵明(深圳长晟地产董事长,在村里捐建学校,文锋塔) 宁永杰(裕达集团,个人拥有五部宾利) 李林福(赤坎年丰豪庭就是其开发) 林作华(据传无贷款开发,有实力,锦绣华景,听说要在湛江建栋几十层的酒店,为人低调,不喜欢香车美服) 建筑业代表: 龙观生(南粤慈善之星,吴川总商会会长) 李永锋(三夺鲁班奖) 理由:昔日的包工头很多转型。在广州沙河做服装的塘缀人较多,不要小看他们,粤A的宝马很多是他们开的。 第五名:兰石 说到建筑,不能不提到兰石了。吴川最早从事建筑业的是兰石人,龙生说没有兰石人,就没有吴川建筑业今日的辉煌。兰石人口不多,两万多人,却在广州成立了兰石商会。广州最顶级的五星级酒店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兰石商会成立,老板开把一个大厅包下,坐满,可见老板之多。 建筑业代表:梁羽钧(建设部劳模,广东三

{0}

2,张松坚的受贿案

今年56岁的张松坚曾经在滁州市南谯区和滁州市所属的明光市当过党委书记,前后达10年之久,这也是其“卖官”最为疯狂的10年。据检察机关指控,张松坚在任明光市市委书记期间,先后收受132名党政干部的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207万元,其中绝大多数请托都是为了个人的职务升迁和岗位调整。在来者不拒式地收受好处后,张松坚基本上都能满足请托者的意愿——乡镇、市直单位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员岗位,基本上被其“网罗俱尽”。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张松坚在任滁州市南谯区常务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和明光市委书记﹑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企业改制﹑干部任用﹑分配安置﹑土地转让及开发等领域中为他人谋取利益。其中﹐收受明光华亚加亚工业园董事长周某﹑明光酒业公司董事长王某等9名企业人员贿赂款208万元﹑购物卡2万元﹔收受明光市党政干部丁某等132人贿赂款204.9万元﹑购物卡2.1万元﹔收受滁州市南谯区党政干部﹑公司企业人员21人贿赂款15.6万元﹑购物卡2.98万元。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张松坚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周某等162人共计现金428.5万元﹑购物卡7.08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遂依法提起公诉。2011年7月6日,经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对原滁州市人大副主任、明光市委书记张松坚,因涉嫌受贿罪,被淮南市中级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判决作出终审裁定,驳回张松坚的上诉,维持原判 受贿案列用人权是县(市、区)委书记最为重要的一项权能,这从近年来落马的县(市、区)委书记中“卖官”几乎成为一道不变的风景就可以得到证明。张松坚也不例外,不过,他卖起官来更为张狂和触目惊心。张松坚在滁州市南谯区和明光市当书记的10年间,正是其“卖官”最为疯狂的10年。据法院终审认定,张松坚任职于明光市期间,先后收受了132名党政干部的贿赂,贿赂所得赃款占其受贿总额的将近一半。这132名干部中,绝大多数所请托的都是为了个人的提拔升迁或者调整到好一点的岗位。在来者不拒式地收受好处后,张松坚基本上都能满足请托者的意愿——乡镇、市直机关甚至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员岗位,基本上都被其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安插殆尽。丁某原是明光市泊岗乡乡长,2004年至2008年,先后6次共送给张松坚13万元后,便从乡长升任乡党委书记、明光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副处级)。而原任泊岗乡党委书记的刘某,为得到职务上的升迁及感谢张松坚的关照,先后5次共送给张松坚5.5万元。2004年2月,在张松坚的安排下,刘某任明光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同样是在泊岗乡,原任该乡党委副书记的马某为了感谢张松坚将其提拔为太平乡乡长,于2004年中秋节前送给张松坚5000元。2005年春节后,马某为了任乡镇党委书记,送给张松坚1万元,2006年3月,张松坚安排马某任柳巷乡党委书记。2006年上半年,为了能当上明光市副市长,马某又送给张松坚2万元,2007年初,在张松坚的关照下,马某当选为明光市副市长。就这样,送一次提拔一次,张松坚共收受马某贿赂4万元。张松坚不仅对乡镇、市直单位的干部任职说了算,就是一些想进入政府班子的人也得看其脸色。除后来当上副市长的马某外,明光市政协原副主席郝某为了感谢张松坚帮助其当选明光市副市长,以及在工作中给予的关照,于2004年至2007年共送给张松坚3万元。对于掌管着“个人进步”的市委书记,不仅要想办法巴结,而且万万得罪不起。时任明光市招信镇镇长的陈某,为了缓和与张松坚的紧张关系,并希望得到他的关照,不得不“忍气吞声”送给张松坚1万元。池河管理所原所长夏某也是出于这一考虑,送给张松坚2万元;后来又为了在明光市西徐码头上访事件中不受处理,夏某特地跑到张松坚住处送去1万元。在调任明光市委书记后的5年里,张松坚批发官帽时为什么会如此明目张胆?办案人员分析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南谯区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未被及时发现和受到查处,以至于让他越来越无所顾忌。据法院认定,1997年2月至2003年3月,张松坚先后收受南谯区19名党政干部贿赂款物近15万元。1997年6月至2003年,时任南谯区财政局副局长的项某先后被提拔担任南谯区财政局局长、南谯区副区长等职,而项某8次共送给张松坚3.1万元。2001年初,张松坚将光某提拔为南谯区农业局局长,为了表示感谢,光某送给张松坚7000元的购物卡。1998年至2003年,原任南谯区粮食局局长的杨某为了感谢张松坚将其提拔为南谯区区长助理、南谯区副区长,6次共送给张松坚现金及购物卡1.4万元……任两地书记,卖官10年,张松坚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监督制约,他也因此突破了官德的底线,变得更加骄狂起来。关照了企业也养成了“唯我独尊”在用人上大搞批发的张松坚,在管经济上也经常是“大手笔”。据法院终审认定,张松坚在明光市任职期间,仅在企业土地征用、变更、开发,购买酒厂及企业税收等方面帮助协调,就收受8家企业的9名老总的贿赂200余万元。2004年至2007年,明光华亚加亚工业园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了在土地征用、变更、开发等事宜上得到张松坚的帮助,送给他35万元。2006年至2007年,明光某酒厂老总为了感谢张松坚在其购买酒厂及协调企业税收等事情上的关照,3次共送给张松坚60万元,每次都是20万元。倪某是明光市一家消防器材厂的董事长,为了感谢张松坚在该厂改制及征用土地方面给予的关照,分4次送给张松坚60万元,最少的一次也有10万元。明光市有一家油脂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很想让自己的企业进入明光市工业园区,为此,他将5万元现金放在茶叶盒内送给张松坚。这一招果然管用,两个月后,在张松坚的帮助下,该公司顺利进入工业园区。此后,该公司董事长为了请张松坚帮助协调公司的土地尽快得以拍卖,又送给张松坚5万元。金某是浙江商人,在明光市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为得到及感谢张松坚在其开发明光浙玉花园项目过程中给予的帮忙和关照,分5次送给张松坚26万元。对手下的干部颐指气使,收下钱后又“体贴入微”,把能办的不能办的事都给办了;与商人老总称兄道弟,收下钱后又“鞍前马后”,服务了一方经济的同时,个人也捞得个盆钵满盈。正是在这样的玩权弄权之中,张松坚完成了独步一方、唯我独尊、说一不二的“人生嬗变”。

{1}

3,谁知道些蔡宏柱的创业故事

  蔡宏柱:缔造传奇“稻花香”  【人物档案】  蔡宏柱,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稻花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白酒分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曾荣获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八大最具价值民营企业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酒业之经典人物、湖北省2008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文/刘末 (中国@联@合@商@报@驻@湖@北@首@席@记@者)  肖成厚 (湖北省酒@业@公@司@广#告#部@部长)  从最初的3个人、3口缸、3000元起价,到如今年产值50亿元的现代化大型白酒生产企业,蔡宏柱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20多年来,商海搏击,潮起潮落,他准确地把握着去特运行的脉搏,以创新的精神推进企业发展,其产品先后冲出湖北,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的300多个大中城市,并一跃成为“中南最大优质白酒 ”、“全国白酒十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白手之作:“稻花香”横空出世  1951年,蔡宏柱出生在湖北宜昌镇一户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吃不饱饭,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嚼过野菜、花椒树叶。  高中毕业后,蔡宏柱先后当过生产队会计、小学教员,之后打过铁,拉过板车,赶过驴车,干过林场炊事员、供货员、技术员,还贩过柑橘,养过蜂。十几年的草间求活,使他认准一个理: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农民一旦离开了土地,就如同秧苗掐了根儿,绝非长久活路。于是,当同伴们纷纷背井离乡寻找 新生活时,他毅然将脚跟稳稳扎定在世代躬耕的青龙山村。  18岁那年,生产队交给他50元钱,说:这是队里一半的家当,你拿去做本钱,想办法赚点钱回来分给大家过年。  他在一家骡马店住下,靠一辆板车一头牛,起五更,睡半夜,连个月给生产队挣回了1700元。蔡宏柱说,他忘不了乡亲们分到钱时的笑脸,这让他自豪,也让他沉重。  蛰伏于心底的热情与智慧一旦觉醒,就会迸发无限可能。  3个人,3口缸。1982年冬天,31岁的蔡宏柱带上“全部家当”,走上一条全新的道路,办起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  酱油从水缸中透出,没人知道这股香味会带来什么,蔡宏柱也不知道。祖祖辈辈未离开过田地的他,知识隐约觉得:泥腿子要改变命运,就不能总守着一亩三分地。  蔡宏柱甩开膀子,拼命地干,酱油厂很快就能赚钱了。  1986年,全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国家“关、停、并、转”政策下,一些规模小、效益不好的企业,纷纷改弦易辙,另谋生路。这时,已经有了5年办厂经验的蔡宏柱,慧眼独具,再次做出大胆决定:整合小厂,扩大规模。  在龙泉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蔡宏柱以宜昌县小溪塔厂为主体,将双龙饮料厂、土门酒厂两家村协办企业与酱油厂合并,并将企业更名为“宜昌县柏临酒厂”,既做酱油,又酿酒,还生产香槟、汽水。三厂合一,四马归槽,不仅企业规模扩大了,从酱油厂到“老字号”掌门人,对于一直渴望实现更大梦想的蔡宏柱来说,无疑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  1992年,蔡宏柱再次作出选择:关闭酱油厂,转战白酒业。当年9月,带着峡江山野额芬芳,带着乡间农民的梦想,第一股酒香飘过古老的龙泉镇。  蔡宏柱嘴里尝着酒,眼角噙着泪。他第一次觉得,稻花的香味如此醉人。  该给自己酿出的美酒起个响亮的名字,他把这事交给尊敬的老师姜秉彝。姜老师翻了一夜的书,给蔡宏柱写下了三个字——“稻花香”。蔡宏柱轻轻吟罢,连声叫好。这三个字,从此扎进了企业的根。  东方风来满眼春。从此,“稻花香”挺进了大江南北。1994年年产值2142万元、1996年2.15亿元、2003年6亿元、2006年18亿元、2009年50亿元……18年间,稻花香以每年赚一个厂的速度跳跃式发展,当年的小酒厂最终“破茧成蝶”,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优质白酒生产基地。  惊人之举:一座酒城崛起  蔡宏柱深知,要打造“中国白酒航母”、带领企业顺利完成升级蜕变,决不能只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  2005年年初,大病初愈的蔡宏柱左手握笔,在纸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串数字:15555511111。他的解读是:抓好一个主业(白酒)、新增5万吨商品酒,做大做强五个品牌,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十一五’期间集团人员工达到1万人,实现年销售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城乡100万人致富……  此言一出,业界震惊。新增5万吨商品酒,意味着年增销售收入15亿元。对一个刚从市场阵痛中复苏、年销售收入不过10亿元的酒厂而言,这一步是否太大?  蔡宏柱不这么想。曾造访过茅台酒厂、五粮液酒厂的他,心底还存有一个梦想:让稻花香跻身中国白酒前五强,把龙泉镇建成中国的酒城。  他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白酒行业,如果不选择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将迟早面临“大浪淘沙”的困境。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理性地逐一分析,蔡宏柱的胆略与眼光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认可。  为了这个梦想,他要加快步伐。击鼓三通,笙磬同声。当年,这个被称为“151”惠民工程的首期项目大盘敲定:总投资4.19亿元,建成稻花香工业园区。  2006年5月,“151:”工程首期项目全面竣工投产,中南五省最大的白酒基地在龙泉镇诞生。同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启动,关公坊百亩万吨基酒项目正式奠基;随后,昭君酱香型百亩万吨酿造车间项目立项……  短短一年间,这个年产3万吨白酒的酒厂,就变成了一个年产8万吨、销售收入18亿元的大型酒业集团。旗下品牌稻花香、关公坊、楚瓶贡、昭君、屈原,如五朵金花般次第绽放。  酒厂变成了酒城。在这个占地3000亩、总资产18亿元的园区里,有食品工业区、住宅小区、酒店、广场,1万多常住及流动人口、500多辆运输车、1000多个体工商户穿梭其间,每年带来的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就高达3亿多元。  长效之路:产业链条在拉长  每天清早,朱德生都会骑着摩托车,与妻子陈必芬一道,驶进稻花香的大门。老朱是酿酒车间的工人,陈必芬在包装车间上班。几年前,两口子告别耕作了几十年的田地,双双成为稻花香员工,收入也由去年不足5000元,增至3万多元。  在龙泉镇,有成千上万个朱德生。在稻花香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中,他们离开土地,当上了工人、职员,甚至老板,从贫穷走向富裕。  回报这片土地,就是要把农民带出土地。  蔡宏柱甚至提出,农民进厂,哪怕年龄大一点,身体弱一点,只要能为企业做点事,就欢迎他来。  数字最具有说服力。7年前,围绕发展8万吨白酒,镇上涌现出19家配套企业,形成了以白酒生产为龙头,纸品包装、彩色印刷、金塑制品、玻璃制品、陶土产业、太阳能及种养殖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眼下,在这个产业链上,8000多农民直接或间接成了稻花香的员工。他们享受着企业提供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不少农民“洗脚”上岸,住进了厂区的楼房。每年,稻花香为周边农民提供工资性收入8000多万元。  20多年来,稻花香累计上缴税收6亿多元,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集镇建设。2006年,稻花香为周边4万多农民和三峡移民直接增加收入8000多万元,所在龙泉镇的年财政收入由过去几百万元猛增到近亿元……  面对这些成就,蔡宏柱说:“其实,无论最初创业,还是当前的新一轮大发展,成就我们辉煌之路的,始终是三大基石:全面、和谐、可持续。稻花香人的发展观是经济,我们的收益是诉求,是在又好又快速地发展企业的同事,繁荣地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  百亿之梦:打造循环经济链  2006年,稻花香投资1.9亿元启动甜玉米产业化种植项目,并同夷陵区7个乡镇的2万农户签订了6.4万亩甜玉米种植合同;投资1.3亿元新建5万吨橘汁开发项目;生产15万吨的利民生化项目也紧锣密鼓地筹划开工。  2007年,蔡宏柱又有大动作——发展非粮燃料乙醇项目,为当地农民和三峡库区移民增收。目前,该项目正式纳入湖北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这些人并不了解,蔡宏柱有心打造一条全新的循化产业链,让白酒业与生态农业对接,农民不离地,也能致富。蔡宏柱向我们如此描述心中的理想——  粮食酿酒,玉米酿浆,下脚料就是酒糟、玉米糟。用其生产饲料,用饲料发展养猪、养牛。猪牛的粪便经过发酵,是最好的有机肥。用这种有机肥种出的粮食、茶、玉米及柑橘水果,又是酿酒、生产茶饮料、玉米浆和橘汁的上好原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绿色循环链。”他的兴奋溢于言表。  这条绿色循环产业链,会给农民带来什么?  蔡宏柱举例说明:6.4万亩地,生产甜玉米5亿吨(含棒芯),稻花香酒业以高于市场5%的价格收购,通过深加工,获玉米浆1.5万吨、玉米青饲料2..1万吨,年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为农民增收3840万元。  还有养殖基地,计划5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9500万元,带动3000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两年后资产的有机肥料,年产值预计4亿元,惠及农民6万户……围绕循环产业链,一个更大的战略构想正在蔡宏柱脑海里铺开:以白酒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的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向饮料产业延伸、向饲料产业拓展、向有养殖和有机肥料产业扩大、向生物化工产业推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10亿元、带动100万人致富。  “百亿”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蔡宏柱有自己的想法:“总体讲就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思维、提升品牌,走的是一条一主多铺式产业发展的路子。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树立‘敢冒风险,自我加压,创造机遇,超常发展’的精神。”  蔡宏柱对稻花香“十六字”精神的诠释是:敢冒风险,是指任何时候都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胆识;自我加压,是指自2004年以来,稻花香每年都以50%以上的增幅在发展着,保持这个速度,百亿元目标很快就能达到;而创造机遇,是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审时度势,有机遇及时抓牢,没机遇创造机遇上,处处抢占先机,时时主动出击,绝不可坐在公司里等着机遇来叩门;超常发展,就是说2007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要要确保25亿元,力争达到30亿元;2008年确保35亿元,力争达到45亿元;2009确保50亿元,力争达到65亿元;2010年稻花香集团销售收入确保75亿元,力争达到85亿元;2011年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个亿。利税10个亿。  此外,稻花香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即“天时、地利、人和”。稻花香崛起于改革开放,振兴于世纪之交,发展壮大于新千年,跨越腾飞于新农村建设,可谓天时;植根于三峡沃土,立足于城镇乡村,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循环经济,可谓得地利;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专题办公,地方各职能部门鼎力支持,人名群众深情厚爱,可谓得人和。  面对“百亿”之梦,蔡宏柱充满了信心:“‘百亿’实际上还只是我们的一个五年规划,一个阶段性任务。即便是这个‘阶段性任务’,我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百亿’,实际上我们是‘确保100亿,力争140亿’。因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实力说,实现‘确保’与‘力争’两个目标都是有把握的。”  随后,蔡宏柱又对稻花香的“百亿目标”进行了完善和扩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三百”工程,即打造百亿企业、创立百年品牌、带动百万农民致富。  万事具备,东风强劲。  稻花香打造百亿企业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2}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