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合卺是什么意思,煓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1,煓是什么意思

煓tuān 部首:火 部外笔画:9 总笔画:13基本字义1. 火炽盛。
你说呢...

煓是什么意思

2,合卺是什么意思呀

合卺: 旧时结婚男女同杯饮酒之礼,后泛指结婚详细解释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剖一瓠为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后多以“合卺”代指成婚。

合卺是什么意思呀

3,燑是什么意思

燑有两个读音。[tóng][dòng]古均同“烔”。[tóng] 〔~炀(yáng)〕地名,在中国安徽省巢湖市。;热气。[dòng] 火貌。
部首:火部拼音:tóng注音:ㄊㄨㄥ笔画:16笔郑码:uokb四角号码: 90815笔顺编号:4334414312511211【巳集中】【火字部】【集韵】徒东切,音同。本作烔。详烔字注。

燑是什么意思

4,桾是什么意思

君迁子,即“黑枣”。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浆果长椭圆形,熟透后黑褐色,可以吃,亦可以入药。亦作“桾杄”。
桾浩 jūn hào桾:生僻字,不适用。生僻字以后生活中麻烦多多。优点:★气势磅礴:心飞扬兮浩荡。——《楚辞·河伯》。注“志放貌也。”注意点:☆’浩‘包含洪水,浩劫之意(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自己满意就行)新科技宝宝取名,永久免费。

5,合卺怎么念词意为何

「卺」,念作︰ㄐㄧ嗯ˇ或ㄔㄥˊ古时行婚礼所用的酒杯。《礼记˙昏义》:合卺而酳。《孔颖达˙正义》:卺谓半瓢,以一瓢分为两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1、合卺源自周朝古礼,依据周礼记载:合卺就是把一个晒乾的葫芦,由当中纵切剖开,分成两只瓢后各盛满酒,给新郎和新娘分别喝下。2、其意思:夫妻本是一体,婚后应该不分彼此,互相照顾,让情感交融,才能幸福美满。3、合卺演变至今,就是大家知道的喝交杯酒。交杯酒最早出现北宋,当时汴京的婚俗中,有用彩色同心带或红丝线.表示月老牵红线之意,把两杯酒连接起来,然后填满酒让新婚夫妇喝下,之后把酒杯丢在地上,如果一个杯口朝上;另外一个杯口朝下表示大吉大利。演变至今,喝完交杯酒,乾脆一个杯口直接朝上;另外一个自然朝下。

6,珜是什么意思

珜  珜  拼音:yáng   部首:王,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 繁体部首:玉,部外笔画:6,总笔画:11  五笔86:GUDH 五笔98:GUH 仓颉:MGTQ   笔顺编号:1121431112 四角号码:1815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DC  基本字义  ● 珜  yángㄧㄤˊ◎ 古地名用字
珜的中文解释部首笔画部首: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五笔86:GUDH 五笔98:GUH 仓颉:MGTQ笔顺编号:1121431112 四角号码:1815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3DC基本字义1. 古地名用字。
就是羊
没这个字

7,有没有人知道福卺喜合是么东西啊

福卺喜合是专门用于婚庆典礼上喝交杯酒时用的酒杯。“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都非常熟悉的。喝 交杯酒古时称 “ 合卺 ” , “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瓢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卺,用以饮酒,就叫“合卺”。 匏瓜剖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而又以线连柄,则象征由婚礼把俩人连成一体,所以分之则为二,合二则为一。 “福卺喜合”杯就是由两个单独的杯子连在一起的,中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意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两心相通。
我刚查了下 http://www.fujinxihe.com.cn/ 是这个东西 好像是结婚纪念品吧
应该是做寿的意思吧!XIXI!
结婚的!
其实这是红白理事会的招牌
应该是做寿的意思吧
婚庆公司

8,殳是什么意思

基本字义 1. 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2. 戟柄。 3. 古八体书之一:~书(用于兵器上)。 4. 姓。详细字义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 同本义 殳,以杖殊人也。——《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 殳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周礼》 授旅贲殳。——《周礼·司戈盾》 执殳而立于道左。——《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诗·卫风·伯兮》 3. 又如: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4. 秦书八体之一。如: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5. 姓[1]
又叫做杵、棓等。是棍棒类打击兵器,主要装备于徒卒。受大致由竹木制成,两端套有铜帽和铜鐏。春秋时期,殳仍是常用兵器之一。城濮之战时,晋军可能因兵器不足,故临战前“遂伐其木,以益其兵”。临战伐木为兵,以削木为殳的可能性较大,因为殳是木制兵器,易制且实用。从这一史料判断,至少在春秋前期,在某些国家中殳的使用还是较普遍的。70年代初考古发掘的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兵器中,有木制殳,亦可证明殳在楚国也是常用兵器之一。需要附带指出的是,过去学者都认为“殳无刃”,如《考工记·庐人》贸公彦琉:“殳,长丈二尺,无刃,可以击订人。”这已为考古发现证明是不正确的。如春秋晚期,在南方的楚、随、吴、蔡诸国就出现过一种带锋刃的殳。它在积竹柄的顶端装有一个呈三棱矛状的铜殳头和带有尖刺的铜箍,既可以刺杀,也可以砸击,是威力颇大的一种兵器。   殳   shū   (1) ㄕㄨˉ   (2) 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3) 戟柄。   (4) 古八体书之一:~书(用于兵器上)。   (5) 姓。   (6) 郑码:qx,u:6bb3,gbk:ecaf   (7) 笔画数:4,部首:殳,笔顺编号:3554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