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筐酒厂一小壶,李白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

本文目录一览

1,李白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

这道题可以用逆推的方法解决: 第三次遇花时,壶中正好有一斗酒,所以正好喝光。 第三次遇店时,壶中原有1÷2=1/2斗酒 第二次遇花时,壶中原有1+1/2=3/2斗酒 第二次遇店时,壶中原有3/2÷2=3/4斗酒 第一次遇花时,壶中原有1+3/4=7/4斗酒 第一次遇店时,壶中原有7/4÷2=7/8斗酒 答:李白壶中原有7/8斗酒.
十斗,或者九斗
半斗

李白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

2,清酒一壶小壶大概有几两就是平时在日本料理喝的那种清酒

最常见的是有三两,还有二两跟四两的壶

清酒一壶小壶大概有几两就是平时在日本料理喝的那种清酒

3,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

解法一:方程: 设:壶中原有X斗酒。 一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X-1; 二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2X-1)-1; 三遇店和花后,壶中酒为:2[2(2X-1)-1]-1; 因此,有关系式:2[2(2X-1)-1]-1=0; 解得:x=7/8; 解法二:算术法: 经逆推理得: 最后遇花喝一斗前:0+1=1; 最后遇店加一倍,则原有:1÷2=1/2; 第二次遇花喝一斗,原有:1/2+1=3/2; 第二次遇店加一倍,则原有:3/2÷2=3/4; 第一次遇花喝一斗,原有:3/4+1=7/4; 第一次遇店加一倍,则原有:7/4÷2=7/8 综合以上得7/8斗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

4,六年级数学题急

1、满满一桶水,用同样的壶去灌,灌了18壶后。桶内的水剩下5/7,如果灌了7壶,则桶内的水剩下80升,每壶水的体积是多少升?18/(1-5/7)=63(壶)80/(63-7)=10/7(升)2、仓库里有一批粮食,运走20%又运进40吨,这时仓库里的粮食与原有粮食的比是28;25,仓库里现有粮食多少吨?剩下:原来=4:5=20:25剩下:原来=28:25每份:40/(28-20)=5(吨)仓库里现有粮食:5x28=140(吨)3、有两筐苹果,小筐比大筐少31个,现在从小筐里取7个放入大筐,则小筐与大筐苹果个数的比是4:7,现在大筐里有苹果多少个?(31+7+7)/(7-4)=15(个)现在大筐里有苹果:15x7=105(个)
1.(80*18)÷(7*5/7)=2882.(80%x+40)÷28=x÷25 20x+1000=28x 8x=1000 x=1253.(x-31-7)÷4=(x+7)÷7 7x-217-49=4x+28 3x=294 x=98
1.解:设一圈单位长度为1,甲的速度=1/70,甲走了45分钟走了45*1/70 则乙走了1-45*1/70=25/70,乙的速度=(25/70/)/45=1/126,乙一圈时间=1/(1/126)=126分钟 2解:第二题缺少条件,没有说拒掉多少?请你补充,谢谢!
1、18/(1-5/7)=63 一桶可以灌63壶 63-7=56壶 80/56=1.43升2、设原有x吨 那现在就有(1-20%)x+40=140吨3、设小筐x 大筐y x+31=y (x-7)/(y+7)=4:7 解得x=67 y=98

5,诗经 卷耳的全文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 置彼周行。陟彼崔嵬, 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 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 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维以不永伤。陟彼砠矣, 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 云何吁矣。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国风·周南·卷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作,写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她远行在外的丈夫,想象他在外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实写,二、三、四章是想象的情况,虚实结合。此诗开始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来写,然后描述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口吻来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其语言优美自然,善于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善于运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
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6。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11。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陟彼砠矣12,我马瘏矣13。我仆痡矣14,云何吁矣15!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采了又采卷耳菜,采来采去不满筐。叹息想念远行人,竹筐放在大路旁。登上高高的石山,我的马儿已困倦。我且斟满铜酒杯,让我不再长思念。登上高高的山岗,我的马儿多踉跄。我且斟满斗酒杯,但愿从此不忧伤。登上高高的山头,我的马儿已难行。我的仆人疲困不堪了,多么忧伤啊。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6,速求 诗经中卷耳的解释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2]。嗟我怀人,寘彼周行[3]。陟彼崔嵬,我马虺隤[4]。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5]。陟彼高冈,我马玄黄[6]。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7]。陟彼砠矣,我马瘏矣[8],我仆痡矣,云何吁矣[9]。1.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2.一片碧绿的平原,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有位青年妇人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她的爱人不久才出了远门,是骑着一匹黑马,携着一个童仆去的。她在家中思念着他坐立不安,所以才提着篮儿走出郊外来摘取卷耳。但是她在卷耳的青白色的叶上,看见她爱人的英姿;她在卷耳的银白色的花中,也看见她爱人在向她微笑。远方的山丘上也看见她的爱人在立马踌躇,带着个愁惨的面容,又好象在向她诉说别离羁旅的痛苦。所以她终竟没有心肠采取卷耳了,她终竟把她的提篮丢在路旁,尽在草茵之上思索。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走上了那座土山戴石的危岩了,他骑的马儿怕也疲倦得不能上山了。他不知道在怎样地思念她,她没有法子可以安慰他。假使能够走近他的身旁,捧着一只金樽向他进酒,那也可以免得他萦肠挂肚。但是她不能够。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走上了那座高高的山顶了,他骑的一匹黑马怕也生了病,毛都变黄了。他不知道是在怎样地愁苦,她没有法子可以安慰他。假使能够走近他的身旁,捧着一只牛角杯儿向他进酒,那也可以使他忘却前途的劳顿。但是她不能够。 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又走上一座右山戴土的小丘上了,他骑的马儿病了,他跟随着的仆人也病了。她又不能走近他的身旁去安慰他,他后思着家乡,前悲着往路,不知道在怎样地长吁短叹了。妇人坐在草茵上尽管这么凝想,旅途中的一山一谷便是她心坎中的一波一澜。卷耳草开着白色的花,她浅浅的篮儿永没有采满的时候。
卷耳:一片碧绿的平原,原中有卷耳蔓草开着白色的花。有位青年妇人左边肘上挂着一只浅浅的提篮,她时时弓下背去摘取卷耳,又时时昂起头来凝视着远方的山丘。她的爱人不久才出了远门,是骑着一匹黑马,携着一个童仆去的。她在家中思念着他坐立不安,所以才提着篮儿走出郊外来摘取卷耳。但是她在卷耳的青白色的叶上,看见她爱人的英姿;她在卷耳的银白色的花中,也看见她爱人在向她微笑。远方的山丘上也看见她的爱人在立马踌躇,带着个愁惨的面容,又好象在向她诉说别离羁旅的痛苦。所以她终竟没有心肠采取卷耳了,她终竟把她的提篮丢在路旁,尽在草茵之上思索。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走上了那座土山戴石的危岩了,他骑的马儿怕也疲倦得不能上山了。他不知道在怎样地思念她,她没有法子可以安慰他。假使能够走近他的身旁,捧着一只金樽向他进酒,那也可以免得他萦肠挂肚。但是她不能够。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走上了那座高高的山顶了,他骑的一匹黑马怕也生了病,毛都变黄了。他不知道是在怎样地愁苦,她没有法子可以安慰他。假使能够走近他的身旁,捧着一只牛角杯儿向他进酒,那也可以使他忘却前途的劳顿。但是她不能够。 她想,她的爱人此刻怕又走上一座右山戴土的小丘上了,他骑的马儿病了,他跟随着的仆人也病了。她又不能走近他的身旁去安慰他,他后思着家乡,前悲着往路,不知道在怎样地长吁短叹了。妇人坐在草茵上尽管这么凝想,旅途中的一山一谷便是她心坎中的一波一澜。卷耳草开着白色的花,她浅浅的篮儿永没有采满的时候。 桃夭:桃树长得多麼壮盛,花儿朵朵正鲜美。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和顺。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果实累累结满枝。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庭美满。 桃树长得多麼壮盛,绿叶茂盛展生机。 这位女子出嫁后,定能使家人幸福。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采了很久卷耳菜,采了很久不满筐。惦记我的意中人,我把竹筐搁路边。骑马走上那高山,马儿累得病怏怏。只好饮下杯中酒,醉酒使我不惆怅。骑马爬上那高岗,马儿累得毛发黄。只好饮下杯中酒,醉酒使我心不伤。骑马登上那石岭,马儿累得体已伤。我的仆从已生病,我该如何不心慌。

7,李白无事街上走 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 遇华加一斗 遇见花和店 喝光壶

遇店见花序不同 顺思逆想解相等《李白沽酒》: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打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首幽默诙谐的打油诗,诗意明明白白,实际是一个开放型题.因为题中只说“三遇店和花”,没有说店和花的顺序(只有最后一次遇见的必定是“花”),所以店与花的顺序不同,便有不同的答案.解这个题,可以顺思.从“原有”出发,依据题意,顺势而下:设“壶中原有x斗酒”,“遇店加一倍”——乘以2,“见花喝一斗”——减去1,直至“喝光壶中酒”——结果等于0;解这个题,当然也可以逆想.从“喝光壶中酒”——结果是0出发,逆着题意,溯流而上:“见花喝一斗”——还入壶中,加上1,“遇店加一倍”——还给店家,除以2.下面便是它的全部解答:⑴顺序——店店店花花花:顺思:x·2×2×2-1-1-1=0,x=3/8 ;逆想:(1+1+1)÷2÷2÷2=3/8(斗);⑵顺序——店店花店花花:顺思:(x·2×2-1)×2-1-1=0,x=1/2;逆想:[(1+1)÷2+1]÷2÷2=1/2(斗);⑶顺序——店店花花店花:顺思:(x·2×2-1-1)×2-1=0,x=5/8;逆想:(1÷2+1+1)÷2÷2=5/8(斗);⑷顺序——店花花店店花:顺思:(x·2-1-1)×2×2-1=0,x=1又1/8;逆想:(1÷2÷2+1+1)÷2=1又1/8(斗);⑸顺序——店花店店花花:顺思:(x·2-1)×2×2-1=0,x=3/4;逆想:[(1+1)÷2÷2+1]÷2=3/4(斗);⑹顺序——店花店花店花:顺思:[(x·2-1)×2-1]×2-1=0,x=7/8;逆想:[(1÷2+1)÷2+1]÷2=7/8(斗);⑺顺序——花店花店店花:顺思:[(x-1)×2-1]×2×2-1=0,x=1又5/8;逆想:(1÷2÷2+1)÷2+1=1又5/8(斗);⑻顺序——花店店店花花:顺思:(x-1)×2×2×2-1-1=0,x=1又1/4;逆想:(1+1)÷2÷2÷2+1=1又1/4(斗);⑼顺序——花店店花店花:顺思:[(x-1)×2×2-1]×2-1=0,x=1又3/8;逆想:(1÷2+1)÷2÷2+1= 1又3/8(斗);⑽顺序——花花店店店花:顺思:(x-1-1)×2×2×2-1=0,x=2又1/8;逆想:1÷2÷2÷2+1+1=2又1/8(斗).
1、李白去打酒,回来时将酒喝完2、先遇店3、单位一
无稽之谈啊,李白斗酒就醉了……
描述了:李白提壶去打酒,在街上走时遇见酒店便在原来基础上加一倍:遇见中华便加一斗,或着遇见花便加一斗,假如同时遇见花和店便喝光壶中酒.见花喝一斗”——减去1,直至“喝光壶中酒”——结果等于0;解这个题,当然也可以逆想.从“喝光壶中酒”——结果是0出发,逆着题意,溯流而上:“见花喝一斗”——还入壶中,加上1,“遇店加一倍”——还给店家,除以2.下面便是它的全部解答:⑴顺序——店店店花花花:顺思:x·2×2×2-1-1-1=0,x=3/8 ;逆想:(1+1+1)÷2÷2÷2=3/8(斗);⑵顺序——店店花店花花:顺思:(x·2×2-1)×2-1-1=0,x=1/2;逆想:[(1+1)÷2+1]÷2÷2=1/2(斗);⑶顺序——店店花花店花:顺思:(x·2×2-1-1)×2-1=0,x=5/8;逆想:(1÷2+1+1)÷2÷2=5/8(斗);⑷顺序——店花花店店花:顺思:(x·2-1-1)×2×2-1=0,x=1又1/8;逆想:(1÷2÷2+1+1)÷2=1又1/8(斗);⑸顺序——店花店店花花:顺思:(x·2-1)×2×2-1=0,x=3/4;逆想:[(1+1)÷2÷2+1]÷2=3/4(斗);⑹顺序——店花店花店花:顺思:[(x·2-1)×2-1]×2-1=0,x=7/8;逆想:[(1÷2+1)÷2+1]÷2=7/8(斗);⑺顺序——花店花店店花:顺思:[(x-1)×2-1]×2×2-1=0,x=1又5/8;逆想:(1÷2÷2+1)÷2+1=1又5/8(斗);⑻顺序——花店店店花花:顺思:(x-1)×2×2×2-1-1=0,x=1又1/4;逆想:(1+1)÷2÷2÷2+1=1又1/4(斗);⑼顺序——花店店花店花:顺思:[(x-1)×2×2-1]×2-1=0,x=1又3/8;逆想:(1÷2+1)÷2÷2+1= 1又3/8(斗);⑽顺序——花花店店店花:顺思:(x-1-1)×2×2×2-1=0,x=2又1/8;逆想:1÷2÷2÷2+1+1=2又1/8(斗). 在李白刚刚出门的时候。壶中可能没酒
此题用方程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斗。得[(2x-1)×2-1]×2-1=0,解得x=7/8, 答:原有7/8斗酒。 望采纳,谢谢!~

8,力尺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前二句

您好!很幸运回答您的问题!前两句是: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首诗是白居易的诗:《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观刈麦 时为盩厔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2] 注音 田家少(三声)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ong三声)黄。 妇姑荷箪(dān)食(sì ),童稚携壶浆(jiāng)。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ā。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左臂悬敝(bi四声)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评析】 题意为观看农民收割麦子。诗歌描写民生疾苦,替老百姓疾呼痛苦之声,表现赋税的繁重,对弱者,受 压迫者的同情,怜悯,关心,对剥削者压迫者的抨击。 【注释】 刈(yì):割 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的土埂。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箪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荷(hè):肩挑,箪(dān)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浆:古代略带酸味的饮料,也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的熏蒸。 炎天光:炎热的太阳光。 秉(bǐng):拿着。 敝:破。 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输税:缴纳租税。 曾不:从未。 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岁晏(yàn):岁末.晏,晚。 石(shi):重量单位,在古文中念"dàn",古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三十斤为一钧。 事:从事。 【译文】 庄稼人很少有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起,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箪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在南冈操劳。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像被火烧似的被太阳炙烤。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这漫长的夏日。 更有那些穷苦的妇人 , 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农家秋天收成全缴了税,拾点麦穗来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每年都有三百石的碌米,一年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么也不能遗忘! 【句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农户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闲暇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五月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更是加倍地繁忙。夜里,一阵南风吹起,满地的小麦覆盖着田垄,到处一片金黄。诗一开头,即交代背景。“少”、“倍”二字,是诗眼所在,前者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劳,后者反映出麦收季节的格外忙碌。“陇”,田埂。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姑娘媳妇们肩挑着食盒,孩童们手提着壶浆,互相招呼着送饭到田里去,因为那些青年壮汉正在南冈收割小麦。前两句是互文,“荷箪食”、“携壶浆” 的主语是“妇姑”和“童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壶浆”,用壶盛的汤水。“饷田”,给在田里劳作的人送饮食。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正因如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还有一个贫穷的妇女,抱着小孩站在他们身旁。她的右手拿着一些撒落下来的麦穗,左胳臂挎着一只破旧的竹筐。篇章至此,视角突然转向拾麦者,描绘出令人心酸的场景。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万分悲伤。为了给官家纳税,她早已把自家的田产卖光,如今拣拾这些麦穗,只不过是为了填一填饥饿的肚肠。割麦者和拾麦者,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