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时期的酒一般多少度数啊
httpbs.30uu.com/thread-74279-1-1.htmlhttpbs.30uu.com/thread-71712-1-1.htmlhttpbs.30uu.com/thread-71543-1-1.html这几篇文章或许能帮楼主多了解一些三国时期的酒文化
2,三国时期的白酒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度的
三国时期的故事多不胜数如关羽温酒斩华雄、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关于酒类首先说三国时期的酒类,一般来说,酒的分类可以有如下几种情况:可以分为发酵酒(三国时期的酒多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而三国时期的酒是按原材料分类的。二、三国时期的酒大致可分为几类:1,粮食酒还分成了糯米酒,稷米酒,粟米酒。2,乳酒乳酒应该是古代的第一代人工酒。乳酒多为少数民族所产的酒。比较典型的应是挏马酒。还有就是乳酪3,其他酒除了以上的几种酒外,还有其他酒。有以花椒为原料的椒酒、还有用柏树叶浸泡而成的柏酒。三、三国有不少酒风剽悍之人,张飞就是较典型的。《三国演义》第二回就是他“醉酒鞭督邮”,开了整部小说的“酒气”。张飞醉酒之后,总是要闹出些事来,如醉酒打了吕布岳父曹豹,失了徐州不说,还把刘备的老婆孩子给搞丢了。后来,为给二哥关羽报仇,心急却无处使劲的张飞醉酒打了范疆、张达,较后遭到报复,命丧黄泉。三国人酒量、酒风如何,曹丕在《典论·酒诲》里给出了答案。他写道:“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就是说荆州牧刘表喜欢喝酒,专门让人做成了大、中、小三个酒杯,大酒杯取名“伯雅”,能盛七升酒;中酒杯取名“中雅”,能盛六升酒;小酒杯取名“季雅”,能盛五升酒。四、酒得度数据《历代度量衡考》一书,汉末及三国时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2升,所以“伯雅”能盛两斤八两,“中雅”能盛两斤四两,“季雅”刚好盛两斤。汉魏时没有蒸馏酒,只有酿造酒,而且酿造方法较为粗放。《三国演义》开篇就是“一壶浊酒喜相逢”,蒸馏酒直到罗贯中所在的明代才出现,因此“浊酒”是符合汉魏时代状况的。所谓“浊酒”,就是没有过滤的、酒水混合着酒渣的酒,因此显得浑浊。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关三国的影视剧中,但凡出现清冽的酒水,都是穿帮的。山东诸城凉台出土的一幅汉代的画像石有一幅庖厨图,图中的一部分为酿酒情形的描绘,把当时酿酒的全过程都表现出来了。共包括酿酒原料→蒸熟→冷却→加入经捣碎、浸曲、过滤的曲汁→入大口缸发酵→提取酒醪→继续发酵→入小口酒瓶等10道工序。这一酿酒工艺路线,可以说是汉魏时期酿酒的主要操作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也有8例制曲法,40余例酿酒法。酿酒技术路线与汉代大致相同。《齐民要术》里还载有曹操酿酒的故事。有一年,他发现家乡亳州已故县令的家酿法(九酝春酒法)新颖独特,所酿的酒醇厚无比,遂将此方献给汉献帝。按现代发酵工程的角度,它被归为“补料发酵法”,这在我国酿酒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它也是后来我国黄酒酿造的较主要的加料方法。这个方法水和米的比例是一比一或者更低,即使经过二次发酵,成品酒一般不会超过10度,很像现在江浙一带的江米甜酒。即便这样的低度酒,常人也不会论斤喝,而刘表一口气把三大杯干完,将近七斤酒进肚了。
3,古代的酒究竟多少度为啥古人经常喝好几坛都不会醉呢
中国酿酒史,有数千年了,不说唐明皇和杨贵妃泡在酒池的浪漫故事,但闻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奢华极的花天酒地,大臣(叔父)比干犯颜怒谏,竟遭剜心割目惨无人道般摧残的悲剧。 酒在古代很早已成为人们佐餐之具。酒肆林立,品牌众多。三国曹操,何以解忧,唯我杜康。民间可能家家都会酿酒,酒香不怕巷子深。 老家有个大伯,是个老酒迷,一日可以无三餐,但一定要喝三回酒。家里就是用很多大玻璃缸装满自酿的酒:多少米加多少水丶酒精等挥发。据说是祖传十八代的酒文化遗传。 老奶奶根据他的年龄增长,也与时俱进,在不断加水渗透,让他不知不觉地减少酒的浓度,还要让他感觉越来越好喝了。在他年高已犯糊之时,酒的浓度已大跌过半,他还是喃喃自语:"今早有酒今朝醉"。老奶奶听了都忍俊不禁:白开水还会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古代酒的酒精度数并不高,大概在9 10度左右,千杯不醉只是古人略显夸张的吹了一下牛逼而已,喝醉的永远都说我没事,还能喝。往往那些没喝醉的清醒的说我不能喝了喝醉了。当然相比之下古代人的酒量饭量都比现在人要大的多,现在人劳动量小了大部分都是机器,古代不一样,去哪干活都是靠体力,身体壮实,解酒能力也肯定高于现在人。古代人喝的酒大部分都是黄酒和米酒,像经久不衰的女儿红,状元红,都是属于黄酒,黄酒本身酒精度就不高,再加上古代都是纯粮酿造,不像现在大部分都是勾兑酒。所以喝多了也没多大事儿。像你说的喝好几坛都不会醉的这种人也大有人在,也不能一概而论。你了解的古代人喝好几坛酒应该也是从书上或者是影视剧里面看到的吧!里面有很多因素都是不真实的。古代人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只有达官贵人才能喝的上琼浆玉液。普通人都在温饱线上挣扎呢!哪还有闲钱喝酒。 古法酿酒酒精度最高不超过20度,一般就是米黄酒10度左右吧,宋朝才发明蒸溜技术,能得到40度以上的白酒,三国时张飞喝一、二坛酒才醉,现代高度酒70度的金门高梁一瓶就醉。水浒中武松应是比三国时酒精度数高,三碗不不过岗,出门倒。估计有30 40度。比米黄酒力度大多了。现代医学证明,酒精是一级致癌物质,最好不饮。 古代的酒最多不会超20度。大多是十度以下。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就有酒的记载,最早应是原始 社会 祭祀所用,具体年代就不知道了。古代酿酒多为粮食酒,假酒很少,这种粮食酒确实对身体比较好,不会象现在掺杂了很多有毒物质,喝多了十分伤害身体。古代的人都能喝酒,酒壮英雄胆,酒后杀人越货,征战沙场!斗酒诗百篇等等!都是描写古人喝酒的事情!那问题是,古代的酒是不是和现在一样呢?为什么古人那么喜欢,而且那么能喝酒呢? 其实,白酒的生产始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而且,古代生产的白酒多为纯正的粮食酒,没有酒精勾兑一说!所以,古代的酒,度数一般都不会太高,喝个几坛酒,问题不大!举个例子: 李白做为诗仙,可以说是无酒不成诗!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说:李白“一斗诗百篇”,说的是李白能喝酒,一斗酒喝完,能作一百篇诗!一斗是多少?如果用量粮食的斗,是50斤[抠鼻]不过,做为酒器,斗酒也就是现在常用的玻璃杯而已!一斗酒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瓶啤酒吧! 武松打虎是因为喝了十八碗酒,试想一下,如果是现在的白酒,别说打虎了,只怕武松只有打呼噜的份了!古代那个碗至少可以装三两吧?十八碗就是接近六斤白酒[捂脸]如果是十八碗啤酒,还是可以接受的! 综合来讲,古代人之所以能喝酒,就是因为酒的度数低,相当于现在的啤酒而已[呲牙][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