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清时期广东嘉应州荆竹园现在属于哪个县管有这个地名吗
你好!应该是梅县水车镇的荆竹村吧如有疑问,请追问。
广东嘉应州,就是今天梅州市(含今梅江区、梅县区、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代管兴宁市共2区1市5县)的绝大部分地区。“嘉应”州治设置之前,梅州地区沿革大致如下:南齐设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升为敬州,宋开宝四年(971年)敬州改为梅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梅州,复置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据《雍正朱批谕旨》,雍正十年三月十九日(1732年),总督鄂弥达奏升程乡为直隶州,统辖兴宁、长乐、平远、镇平四县,特奏明程乡原属 “梅州”,但不敢擅自作主,“恭请皇上钦定佳名”,但雍正却移情独衷“嘉应”,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钦定为“嘉应州”,直至1911年由革 命党复改为梅州。荆竹园应该是现梅县水车镇的荆竹村。
2,古代的盔甲防御怎样啊
再用油煮,再晒再油煮,三四次后就很硬了,另外比较远程,力度大,箭身重的远射,你看三国就知道。还是碰到骑兵,骑兵一冲当然命很难保啦,长予一顶就没了。还有就是盔甲毕竟不是铁板一块,侧面攻击能挡很多下,防护双方都有,主要是士兵训练水平,战斗经验,当时诸葛亮打孟获,孟获的兵盔甲是竹子做的,先把竹子削好晒过。至于防护,一般的刀剑只要不是正面刺进去,除防护肚皮那块以外,但在古代经济不发达,要一定级别才会配,比如常备军,比如禁卫军,然后还有部分重甲部队和骑兵,其它士兵你看三车其实都还没有呢,经济好点的当然至少配竹制的,我记得明代攻打后金萨尔浒时,有一支四川兵用的还是竹子制的,不过还是没是我们汉族士兵的铁硬,战士力量技巧等决定双方伤亡,铁制的盔甲肯定不够,所以攻击一定要注意方向和力度,这是要训练的,所以都是一小片一小片拼起来的,如果有经验士兵攻击盔甲之间的间隙,也是可以穿过去的,总之,如果攻击面正,也是可以穿进去的,古代治铁技术还做不到打一块很大铁片不是木板做的
盔甲绝对是能提高防御的,有没有用要视对方攻击了
不是木板做的,你看三国就知道,当时诸葛亮打孟获,孟获的兵盔甲是竹子做的,先把竹子削好晒过,再用油煮,再晒再油煮,三四次后就很硬了,不过还是没是我们汉族士兵的铁硬,但在古代经济不发达,铁制的盔甲肯定不够,要一定级别才会配,比如常备军,比如禁卫军,然后还有部分重甲部队和骑兵,其它士兵你看三车其实都还没有呢,经济好点的当然至少配竹制的,我记得明代攻打后金萨尔浒时,有一支四川兵用的还是竹子制的。至于防护,一般的刀剑只要不是正面刺进去,侧面攻击能挡很多下,所以攻击一定要注意方向和力度,这是要训练的,另外比较远程,力度大,箭身重的远射,如果攻击面正,也是可以穿进去的。还是碰到骑兵,骑兵一冲当然命很难保啦,长予一顶就没了。还有就是盔甲毕竟不是铁板一块,除防护肚皮那块以外,古代治铁技术还做不到打一块很大铁片,所以都是一小片一小片拼起来的,如果有经验士兵攻击盔甲之间的间隙,也是可以穿过去的,
这是影视中情节,为达到视觉效果而作的艺术夸张,真要穿这金属盔甲,刀枪还真是难入,不过这得有好几百斤,穿这样,还打什么仗啊,走路都难啊。因此古代将领一般穿的都是硬皮甲,然后在心脏等要害地方会有金属加固(护心镜)。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数百年的战乱使兵员短缺,保护士兵的盔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兵器有了进步,盔甲也随之进步。但盔甲对人的保护并不是说穿了盔甲就刀枪不入,而是减弱兵器对人体的伤害,随着火药火枪的出现和发展,盔甲就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动物毛皮为主要材料,盔甲以竹木,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鞭、锤等钝武器。宋朝以后。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最初兵器比较落后
3,梅州特色小吃
图片1:白斩鸡
这个倒是蛮多地方都有的,不过在我家那鸡肉要点血丝才最好
图片2:酿豆腐,五华那边的酿豆腐是最好的,据说是做豆腐的水不一样,只有那边才有的,做出来的豆腐超水嫩,很有口感
图片3:红烧狗肉
冬天吃最爽了
图片4:盐焗鸡,对于梅州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是一道很出名的客家菜,那味道是外地人不能克隆
图片5:酿酒鸡,客家娘酒和鸡肉的完美结合,最好还是公鸡,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创新,也和梅州所处地理环境分不开。以前是坐月子的妇女才吃的,现在就变得普及了。 我喜欢甜点的,越老月子酒是最好的,姜多点的(毋庸置疑,客家特有,香甜还点微醉很滋补,刚吃下脸色特好,红扑扑的)
图片6:开锅肉丸
图片7:客家炒猪肠
这个是咸菜的还有炒花生炒黄豆滴
图片8:梅菜扣肉,一半肥一半瘦的肉入口即碎,在加上梅菜,想到都流口水了,肥而不腻
图片9:酿苦瓜,要弄的好吃,苦瓜和肉馅都很大关系
图片10:苦笋煲
这个汤好,有点苦
图片11:老鼠粄(客家发音)
图片12:萝卜丸,客家人家常菜!这个广州貌似都没见过有(还有种是红色的,一般煎炸吃)
图片13:传说中的腌面,只有梅州才有的东西,梅州的特色早餐,现在外出的人每次回家一定要吃的东西之一。天天的早餐几乎都是腌粉加一碗枸杞叶三及第or咸菜三及汤(上学时基本每天都吃)
图片14:牛耳公(客家发音)
图片15:清明粄
也叫艾粄
图片16:红烧肉,好想好想吃啊
图片17:
图片18:笋板
图片19:味酵粄,上面在浇点特制的红酱,很好吃
图片20:炸南瓜圆(客家发音)
放了点姜葱蛮好吃的一种小吃
图片21:炸散子(客家发音)
图片22:炸芋圆(客家发音)
就是芋头
广东梅州市地方特产 梅州市 兴宁市 兴宁龙田龙眼、宁塘毛笔、“珍珠红”糯米酒、坭陂猪、纸扇。 水口镇:大坑陶瓷。 刁坊镇贵丰村:红汹。 叶塘镇胜青村:石子岗石雕、花灯罗花灯。 叶南镇:西山缸、瓦陶器烧制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梅县 丙村沙田柚、清凉山茶。 松源镇:麦芽糖。 隆文镇:土纸、竹席。 畲江镇:萌姜、菊花糕。 西阳镇合溪村:清凉山茶、仙人草。 蕉岭县 新铺花生、黄坑绿茶、三圳烤烟。 蕉岭大理石:该石晶莹温润,似汉白玉,有半透明感;部分石料有天然云状花纹,呈山水云雾之状,绚丽多彩。 徐溪镇:黄坑茶。 长潭镇、百美村:百美茶、宁化橘。 大埔县 西岩茶、“银江杉”、“高陂竹”、三河石门岭杨桃、百侯芒果、大东和双溪板栗、蜜柚。 大埔凉粉糕:已有800年历史。呈半透明凝固状,具棕褐至茶褐的仙人草本色。含胶质多,富弹性,有天然仙人草风味,并略带碱香。食用时,可加入白糖或牛奶,爽滑可口,清凉解热。有清热滤湿、凉血降暑等功效,主治急性风湿关节炎,高血压,糖尿病,中暑,风热感冒等。日饮该糕一小碗,对降血压有较好疗效。 大埔高陂瓷:产地高陂镇。有青瓷、薄胎瓷、釉下青花、釉下五彩等。著名产品为豆青竹节茶具、豆青竹节笔筒及豆青竹节杯,釉色别为深浅,颇为素雅。薄胎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被称为白玉瓷,精巧玲珑,秀丽典雅。釉下青花瓷瓶及釉下五彩瓷瓶,色彩斑斓,精巧细腻,绿如翡翠,白胜羊脂。该瓷创始于宋,已历经700余年。 茶阳镇:竹器编织。 百侯镇:“帽山茶”。 枫朗镇:“西岩茶”。 光德镇富岭村:釉下青花瓷、红花厚胎瓷。 三河镇:三河豆腐干、石门岭杨桃。 三河镇旧寨村:黄贡萝卜。 丰顺县 铜盘李、汤南菜脯、黄金橙糖、枇杷、云片糕。 汤坑镇:铜盘李、汤坑肉丸、太平楼葫蒜、下潭萝卜。 汤坑镇铜盘村:铜盘李。 黄金镇:黄金竹。 丰良镇:米粉、甘薯粉丝。 潘田镇:潘田米酒。 汤南镇、汤坑围村:菜脯(萝卜干)。 汤西镇:红糖、仙人草、鱼藤、李。 龙岗镇马图村:马图绿茶。 潭山镇:景泰蓝工艺品。 上八乡镇苏坪村:笔架山茶。 五华县 五华细核荔枝、棉洋桃驳李、五华三黄鸡、聚通豉油、转水和棉洋红汹、五华长乐烧酒、铁器、石雕、木刻、竹器编织。 河东镇:木刻、木家具、石雕工艺。 棉洋镇:天柱山茶。 安流镇:苦瓜、芹菜。 硝芳镇:铁锅。 岐岭镇:长乐烧酒、豆腐。 转水镇:红汹、酒饼。 华城镇:小教塘细核荔枝、全和杨桃。 华城镇塔岗村:社岭下蔬菜。 桥江镇:天柱山茶。 锡坑镇:咸面加工。 文葵镇:竹器编织。 大田镇:大田果合柿饼。 平远县 香菇、黑木耳、茅坪锅笃茶、仁居烤烟、泗水金橘。 仁居镇:仁居烤烟。 东石镇:“锅笃茶”。 石正镇:柿饼、南台茶。 差干镇上坊村:陶器。 上举镇:水柿花、茶叶、“化州橘”。 泗水镇:宁化橘。 茅坪镇:锅笃茶、天门岌茶。 长田镇长庆村:沙田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