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金陵啤酒厂前面是什么河,求南京金陵啤酒厂的简介及相关资料

1,求南京金陵啤酒厂的简介及相关资料

公司简介:英特布鲁集团南京英特布鲁金陵啤酒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啤酒酿造商之一、也是最新的全球化的啤酒酿造公司之一——比利时英特布鲁国际啤酒集团(总部在比利时)和南京的两大啤酒厂合资成立的。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注册资本2,542万美元。主要品牌“金陵”和“亚力”。

求南京金陵啤酒厂的简介及相关资料

2,20180304 苏州河的历史和文化

是吴淞江上海段的别称,它源于东太湖,流经苏州市的吴江市、吴中区、昆山市,及上海青浦、嘉定、闵行、普陀、长宁、静安、闸北、虹口、黄浦等区,至上海市区与黄浦江汇合,全长125公里,上海境内长53.1公里,市区河面宽50到70米。 在古代,吴淞江作为宣泄太湖洪水的主通道,曾经是上海境内最重要的干河,其河面宽阔浩荡,“深广可敌千浦”(宋郏侨语)。但北宋庆历年间,由于在上游修筑吴江长堤,使得吴淞江水源受阻。到明代永乐年间,夏原吉又开浚黄浦江作为疏导太湖来水的入海主流,同时北引吴淞江入太仓刘家河。如此江、浦的一消一长,以致吴淞江的河道日益淤浅并逐渐让位于大黄浦,又经过5个多世纪的演变,到近代以后已退化为宽仅40-50米的一条普通支流。 在历史上,受益于联结江南鱼米之乡以及经由吴淞口通达南北两洋的优越航运地位,唐宋时期的青龙镇、元明以来的上海老县城,都曾依托这条河流得以成长、繁荣。鸦片战争后,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也正是看到这里通江达海的便利条件,才会纷至沓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之处划界租地。其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尤其是在晚清民初的近代化浪潮中,上海从前近代的一座江南小县城戏剧性地一跃成为全国最大都市与工商业中心。 那么,搭建这座国际大都市最初框架的苏州河,在城市近代化起点的150多年之前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事实上,直至在开埠最初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苏州河与黄浦江合流处还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沮洳荒滩,“秋风一起,丛苇萧疏,日落时洪澜回紫”;而周围则是星星点点的村落,散布在“一片广无边际的稻田平原,其中密布无数的小河浜”(1844年传教士罗当的书信)。 目前所知最早的上海近代实测地图——Plan of the English Settlement(《英租界平面图》,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藏,图2,刊于《上海城市地图集成》)。值得注意的是,此图已将吴淞江标注为SooChow River(苏州河),而苏州河这一名称也是迟至近代之初才出现的,当时英人在沪建立租界,他们只知道这条河流可以经由苏州通达江南腹地,因此在与上海道台订立租界扩大协议时,将它称之为苏州河,以后这个名字就慢慢传开了。 说到苏州河不得不说到苏州河的桥,从最早1672年在福建路重筑三洞石闸成桥到2008年建成祁连山南路桥,由西向东真北路桥、大渡河路桥、强家角人行桥、中山西路环线叠桥到黄浦江边的外白渡桥,大约有30多座桥。把当年的一个小县城扩展连网成一个大上海,苏州河上的桥功不可没,当年多少从苏皖逃荒而来的难民首先蜗居在桥洞下、河岸边,搭起了棚户区。才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造就了河两岸的中国民族工业。 1847-1848年间,距离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划定英租界仅隔数年。当时英租界的城市开发,大致限定在东沿黄浦江、西至church street(教堂街,即今江西中路)一带,北起苏州河河滩、南达洋泾浜(今金陵东路)的范围之内。其时租界中还有许多小河浜,城市尚属草创,数十幢西洋建筑主要聚集在面向黄浦江外滩一侧,而租界北面的苏州河沿岸还是一派河汊纵横的自然河道景象,租界北端的苏州河上甚至未见一座桥梁。 佚名所绘Shanghai and its Suburbs. About 1853(上海及郊区图,约1853年,图3)一图清晰描绘了小刀会战争之中或其后上海县城及英法美三国租界的基本形态、内部的行政机构与教堂寺庙等。以图上看,在苏州河口入黄浦处已出现第一座桥梁——威尔斯桥,这是清咸丰六年(1856)由英人威尔斯在苏州河口处架设的木桥,因其地近河上的“外摆渡”之处而又被称为“外摆渡桥”。到1906年此处改建为全钢桥——即“外白渡桥”,并成为上海一座标志性建筑。 《清国上海全图》测制精良,绘印洁雅。图中真实表现了同光之际苏州河地带的历史景观:当时河北岸尚有不少小河浜,且河岸弯弯曲曲,呈现自然河道的特点,而南岸已经整饬完备,给人以街路井然、码头临水而立,给人以欣欣向荣的印象。河上桥梁又有增加——即乍浦路桥,该桥是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文惠康)在头摆渡渡口所建的一座浮桥,正是在《清国上海全图》出版的1873年,此桥改为木桥,当时国人称为“头摆渡桥”。而从此以后,上海也进入了快速城市化的轨道。 苏州河的桥,从最早1672年在福建路重筑三洞石闸成桥到2008年建成祁连山南路桥,由西向东真北路桥、大渡河路桥、强家角人行桥、中山西路环线叠桥到黄浦江边的外白渡桥,大约有30多座桥。把当年的一个小县城扩展连网成一个大上海,苏州河上的桥功不可没,当年多少从苏皖逃荒而来的难民首先蜗居在桥洞下、河岸边,搭起了棚户区。才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造就了河两岸的中国民族工业。 苏州河本名吴淞江,明代前是太湖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是其支流。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使黄浦江从今复兴岛向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吴淞江反而成了支流,故有“黄浦夺淞”之说,上海开埠后,上海人才把上海市区段吴淞江叫苏州河。 苏州河的历史空间大致划分为“三段一线”,也就是东段文化风貌区,中段的仓库创意区和西段的沪西工业带、文化教育区,一线就是指苏州河上的“桥梁风景线”。其中,东段的“文化风貌区”,主要指河南路桥以东到苏州河下游河口地带。由于这一带曾是英美租界最早的地区,因此开发最早,也最具西化色彩,成为新上海的核心区域。外滩源、北外滩居于其内,向南与外滩相接,向东是东外滩的延伸,与“浦西陆家嘴”遥相呼应。尽管与外滩相似,这一带也以经典的各式西式建筑构成“万国建筑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历史遗存的功能上来看,外滩主要以金融贸易为主,而这一区域的功能则以外交文化和生活服务为主。这一区域既从整体上成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重要部分,也是外滩文化观光的自然延伸。   中段的“仓库创意区”,指位于河南路桥至恒丰路桥之间的地带。主要因为当时一些银行、钱庄业务发展的需要,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这一带仓库群连同苏州河两岸的其他工业建筑一直发挥着应有的作用。直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上海产业转型,大量厂房、仓库废弃不用。之后,随着地产开发热的兴起,大量厂房、仓库被拆毁。后经媒体和学界的呼吁或奔走,在一些艺术家的倡导下开始展开各种保护实践。如台湾建筑师登琨艳于1998年租下面临拆毁的、位于南苏州路、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杜月笙仓库,创设为工作室。留美设计师刘继东在苏州河北岸租下四行仓库光二分库创设“创意仓库”,影响一时。如今,随着苏州河两岸创意园区的崛起,上海“苏荷”勃兴,废弃街区转型找到了一条两全的路子。   从恒丰路桥到北新泾一带,是沪西工业区。特别在昌化路附近,相对集中了一批有影响的企业,如福新面粉厂、上海啤酒厂、申新九厂、内外棉纺织厂、上海造币厂等。近年来,沪西工业带所在的普陀区提出打造苏州河文化长廊战略,以滨水休闲、创意产业、系列工业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昔日衰败的工业带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苏州河西段,众多工业区域的喧嚣之中,还有创办于1879年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和创办于1924年的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圣约翰校园建设横跨苏州河,大夏则以一条美丽的丽娃栗妲河与苏州河相连。这两座校园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校园内挺立的座座欧式建筑似乎还在诉说着苏州河的沧桑。 对苏州河的保护不仅意味着对整个流域的治理和保护,还意味着产业的转型、衰败地区的复兴以及历史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转换。 20世纪初期,当时的租界当局曾对苏州河、黄浦江、淀山湖的水质进行过测定,结果是苏州河的水质名列第一。但从上世纪20年代后期,苏州河开始受到污染。建于1914年、位于恒丰路附近、以苏州河为取水源的闸北自来水厂不得不于1928年迁到军工路,改从黄浦江取水。1949年后,上海由消费性城市转化为工业城市。苏州河岸工业厂房更加密集,人口持续增长。根据统计,到1996年,整个区域工厂企业1430家,沿岸人口达到405万。到1978年,苏州河市区段已经全部黑臭。1998年8月,苏州河地区河流污水一期工程奠基。当年上海人均GDP还不到4000美元,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同期治理河流污水的经济水平还有不少距离。目前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已经完成三期工程,已实现苏州河干流下游水质与黄浦江水质同步改善、支流水质与苏州河干流水质同步改善。苏州河的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恢复。 近年来,普陀区全面启动苏州河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这一工程由文化创意产业区、跨苏州河桥梁艺术化改造工程,苏州河灯光、绿化景观工程,水上巴士通航工程和博物馆建设工程等。长风地区原是上海轻工企业工厂区,现在摇身一变、高档商务楼林立,文化艺术馆厅相邻其间,沿河生态绿地中的火花博物馆、游艇会所和水上巴士码头等错落有致,和虹桥交通枢纽中心隔苏州河而遥相呼应。就是老上海人也不知道上海西区的苏州河边有这么一片散发着21世纪新风貌的商务区。陆家嘴和虹桥商务区的出现曾使上海人的眼睛一亮,但繁华之余总给人觉得少了点什么?长风生态商务区的雏形初现才使人们认识了“生态”两字的涵义。河湾、绿地、楼宇的完美组合;办公、购物、休闲和文化氛围的和谐集聚,使工作、生活其间的人们可以亨受到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物质文明和浓郁的精神文化生活三相融汇的“理想小社会”。你看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大楼:长风金融港,国丰酒店,汇银铭尊,华宏投资,长风景畔广场,施耐德电气,亚太万豪酒店等。还有成龙电影艺术馆,长风视觉艺术馆,特别是在建的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总投资20亿集会务、展览、办公、商务和餐饮于一体,能承办各类国际性会议和大型专业展览及高端商务文化活动,将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面向全球跨国采购商和中国进出口企业的逆向采购盛会。仅是匆匆溜览就使你感受到一个具有国际水准、海派风格和注重生态环境的新业态商务区的展现。 苏州河流到外白渡桥积淀了上海的精华----外滩源,这块象征了上海昔日辉煌的标志地经过近三年的改造更散发出她特有的风韵。外滩源壹号是原英国领事馆,1873年建成,是外滩现存最早的西洋建筑。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乡村别墅,周边门廊阳台,二层雕花窗棂砖墙面,屋面为四坡式中国蝴蝶瓦。在葱郁的古树木掩荫下和宽阔的草坪环绕四周,衬显出特有的宁静、典雅和高贵。绿地内还遗存有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抗击外敌的炮台遗址。前些年看望同学时曾参观过,走在里面的感觉就是不一样,改建时有识之士曾提议建为外滩博物馆,展示上海儿女开埠后第一次崛起于世界东方的足迹,可遗憾的是现在已作为金融家俱乐部,一般平头老百姓是走不进了。不过在周边的外滩源圆明园路走走也是不错,小块深色九龙清花岗岩路面,一侧是真光大楼、兰心大楼、女青年会大楼、安培洋行和光陆大戏院等8幢精典建筑,东侧是教堂、绿地和半岛酒店。想到原本矗立此处的文汇大楼,为了恢复外滩源原貌,一幢仅建十来年的几十层大楼说拆就拆了,可见当时主政者的魄力。不难看出这片将是上海最为时尚、典雅的街区、同时也给苏州河文化注入点了富贵气。你看,雅致的步行街,将城市绿地与沿街精美的历史建筑浑成一体,徜徉其中,不仅能享受优美的景观环境,还能感受外滩源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比时尚新天地来得宁静又不失品味。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地址为光复路117号。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创建于1931年,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 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率领着四百余名热血男儿,据守在四行仓库里,与进攻的日军打了四天四夜,击毙日军200多名,伤敌无数,以血肉之躯筑起的铜墙铁壁,阻挡了日军的进攻,成功掩护了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向西撤退,四行仓库也成为抗战历史上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标志。经过岁月洗礼,现在的四行仓库外面看上去十分朴素,里面是一个陈列馆,也是上海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州河对岸,就是原福新面粉公司厂房及仓库。门牌上清晰的写着光复路423 号—433 号几个大字。建筑很有特色,为砖木结构的二至三层楼,坐北朝南,清水红砖头外墙,木质立柱,楼面木板构筑,十分漂亮。许多人喜欢徒步一层一层地从一楼走到六楼的西餐具厅,进老仓库仿佛有一种进时光隧道的感觉。这里现在是一个艺术园区,可以看展览和表演。1912年,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于光复路423 号—433 号合资创办福新机器面粉一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至1921 年已发展到8 个面粉厂。“兵船”牌是我国商标注册史上的第一号注册商标。位于南苏州路1307号的这栋建筑物颇有历史,是上海黑社会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这幢建筑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文物遗产保护奖”中国地区唯一获得此殊荣的老仓库建筑。 具有上海近代建筑的精华特色,而今被政府规划为南苏州河创意产业园,周边艺术氛围浓厚,环境时尚古朴。现在底层的门面房开着个“骨瓷”店,里面环境清雅,东西也十分漂亮,就是有点小贵。不过很小资,喜欢的话进去看看也不错。南苏州河畔的西藏路桥边一座英式老仓库----1929“衍庆里”至今清晰如初,据说是老上海滩地产大王周纯卿的产业。衍庆里石刻的弄名,为苍劲有力的魏碑体,它属于早期石库门弄堂。它好似一位时间老人,目睹着上海滩的巨变:中国第一家煤气公司的诞生、“八一三事变”时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对日军的浴血奋战、迎接大上海的解放和新生、改革开放以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它记载着苏洲河的沧桑变迁历史。承载着水岸文化传承的责任。如今经过精心打造重新改造的“衍庆里”英式文化创意园将保留历史的古迹,并融合现代气息的人文景观,将历史与当下完美的融合成一个整体,置身其中将给您创意的灵魂增添穿越的力量与灵感!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在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的外白渡桥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1]在上海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外白渡桥仍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后,外白渡桥便是成为上海天际线的组成部分。 河滨大楼位于(河滨大楼)。新沙逊洋行投资,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1935年竣工。,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钢混结构八层(现11层),坐北朝南,现代派风格。依据不规则地形,平面作连续“∽”形布置,不仅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也解决了大楼地处一块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设计中较难处理的通风采光问题。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开小窗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 中间拐角处顶端建八角形塔楼。墙身采用大块防火海绵砖。地下室有长15.5米、宽9米、深2.1米的温水游泳池。楼前有约150平方米绿地。   大楼为上海单体建筑总面积最大的公寓住宅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其“∽”平面形设计绝无仅有,建筑四面临马路,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早期主要为英美人以及西班牙人租用,1945年后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米高梅影片公司、美国电影协会、雷电华影片公司、联美影片公司等影业机构,均租用该公寓设立机构。今大门口尚留有“E.D.”(新沙逊洋行 Elias David Sassoon 的缩写)字样。由于大楼的犹太背景,1938年,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设此。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河滨公寓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邮政博物馆位于四川路桥北堍北苏州路276号,原名上海邮政总局。上海市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上海邮政博物馆1922年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在原集美里地块上建造,1924年11月竣工。曾列为当时上海十大建筑之一。地址在虹口区天潼路395号(入口1)/虹口区北苏州路250号(入口2,此门周日不开)。上海邮政博物馆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优秀建筑——上海邮政大楼内,以翔实的史料和实物,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追溯了邮政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Broadway的音译)大厦,1934年由英商所建。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饭店坐落于上海著名地标外白渡桥东侧,占地面积4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63平方米。现有各类客房134间,餐位400个。 一九零七年(清 · 光绪三十三年),扩建为具有新古典主义维多利亚巴洛克式建筑,其建筑大体可分为黄浦路楼、金山路楼、大名路楼、中楼和交易大厅五大部分,五大部分在建筑结构上连成一体,并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它是当时上海最豪华的西商饭店,也是中国及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虽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她犹如一幢历史丰碑昂然屹立,叠影出上海变迁的缩影。

20180304 苏州河的历史和文化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