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碎花瓶理论是什么
碎花瓶理论- -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一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极少有人去研究一下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例如,打碎的花瓶最大的碎片与次大的碎片间,重量比是16∶1,次大的与第三大的碎片间的重量比也是16∶1。
这就是著名的碎花瓶理论。博尔进一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个重量比是不同的。花瓶或茶杯状的物体打碎后,这个倍数约为16,棒状物体约为11,球体则约为40。最重要的是,这个倍数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即使是一块冻豆腐摔在地上,也会遵守这个规则。
这种理论最实用的是,只要有同一物体的部分就能求出这个倍数,从而推测出这个物体碎前的大概形状。碎花瓶理论在恢复文物原貌,推测陨石等工作中有特别的用处,给这些原来全凭推测、经验和想象的工作指出一个理论上的方向。
2,碎花瓶理论是真实的吗
真假不辨。理论是实用的,但也有人会质疑。所谓的碎花瓶理论(或称“碎片规律”)的故事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一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很少有人去研究一下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例如,打碎的花瓶最大的碎片与次大的碎片间,重量比是16∶1,次大的与第三大的碎片间的重量比也是16∶1。实验室版是如此叙述的:一个丹麦大学生叫雅各布·博尔。有一天,他在实验室做实验,快下课时,不小心打烂了一只玻璃瓶子。在清扫玻璃碎片的时候,雅各布·博尔突发奇想,将那些碎片分为大的、次大的、次小的和最小的4类,接着拿去称重量。结果他发现,这几类碎片,大的与次大的重量比为16比1,次大的与次小的也是16比1,次小的与最小的也是16比1。他对这同样的规律很感兴趣,于是又做了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几种碎片的重量比都接近16比1!于1942年推出了著名的雅各布·博尔碎片规律。也许有传播者自己也觉得“最大”、“次大”这样模糊的分类方法说不过去,于是也有这样的改编版:一次,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一味地悲伤叹惋,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 克的最少,1~100 克的稍多,0.1 克和0.1 克以下的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较小块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 16 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碎花瓶理论
1、写了有一个人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从而发现“碎花瓶理论” 2、做错事不要一味的抱怨 3、悲伤叹惋 :伤心的叹息 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4统领全文
确切的讲是“碎花瓶理论”。 碎花瓶理论- -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有一不小心打碎东西的时候,但极少有人去研究一下碎片中有什么学问。然而,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却从碎花瓶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打碎后的物体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例如,打碎的花瓶最大的碎片与次大的碎片间,重量比是16∶1,次大的与第三大的碎片间的重量比也是16∶1。 这就是著名的碎花瓶理论。博尔进一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个重量比是不同的。花瓶或茶杯状的物体打碎后,这个倍数约为16,棒状物体约为11,球体则约为40。最重要的是,这个倍数与物体的材料无关,即使是一块冻豆腐摔在地上,也会遵守这个规则。 这种理论最实用的是,只要有同一物体的部分就能求出这个倍数,从而推测出这个物体碎前的大概形状。碎花瓶理论在恢复文物原貌,推测陨石等工作中有特别的用处,给这些原来全凭推测、经验和想象的工作指出一个理论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