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沁河,谁知道沁河的发源地

1,谁知道沁河的发源地

沁河,黄河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东麓平遥县境,自北而南,过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进入冲积平原,于河南省武涉县境入黄河,河长485公里。流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其中石质山林占53%,山高坡陡林密;土石丘陵占35%,地形多宽墚大峁,有不少草地和零星林地;河谷盆地占10%,晋城、高平为有名的泽州盆地,土层深厚,为主要的农业区。沁河河源至五龙口河道,谷深流曲,尤其自润城至五龙口段,河道斩切太行山,蛇曲特甚,岸壁陡立,水流湍急,水力较丰。沁河出五龙口,流经冲积平原之上,两岸筑有堤防,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米,和黄河下游河道相似,也是“地上河”。沁河下游的灌溉相传始于秦代,盛唐时曾达2.3万公顷。清康熙时在丹河上筑“九道堰”,除济卫通航外,还可灌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已建成中型水库5座,流域水利建设发展很快,灌溉面积达13.7万公顷。丹河上建有青天河水电站。

谁知道沁河的发源地

2,沁河的水文特征

沁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4℃,无霜期173~220天。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上中游平均为617毫米,下游600~720毫米。小董站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方米,其中,82%来自五龙口以上,其余来自丹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很不均衡,小董站1965~1966年实测年径流量为2亿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7~10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而春灌期3~6月径流量仅占17%。年平均输沙量为720万吨,80%集中在7~8月。沁河流域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间洪水来源区之一。沁河洪水约有60%~70%来自五龙口以上,据调查考证,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阳城九女台曾发生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 河道曲折率(弯曲度)为1.95。沁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含支流丹河在内),其中河南省境内仅1228平方公里,占沁河全流域的10.2%。沁河在五龙口以上,河谷深切50~60米,多急流瀑布,谷底砾石广布,仅局部地段,坡度较缓;出五龙口后,坡度猛降,接纳北来的丹河,流行于平原上,两岸有堤束水。在省境沁河干流长125公里。落差194米,平均比降1.55‰。沁河水资源比较丰富,1953~1979年,沁河控制性水文站小董站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米,五龙口为14.3亿立米。丹河山路平站为322亿立米。沁河约9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山西省,河南省来水量很少。沁河多年平均汛期6~9月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水量的50~60%,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四倍左右。沁河洪水由暴雨形成,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间。五龙口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280立米/秒。小董站1982年8月2日洪峰流量为4130立米/秒,五龙口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895年8月8日,为5940立米/秒。沁河含沙量少,全流域平均的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为619吨(小董站1951~1979年),属水清沙少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98万吨(小董站),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在1954年,为3130万吨,历年最小为1965年45.8万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8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86%。沁河河水质好,受污染轻微。
沁河是黄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黑城村。自北向南,流经山西高原的沁源县、安泽县等地,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阳城县润城镇切穿太行山,自山西省晋城市郊区的拴驴泉进入济源市紫柏滩出山西省境,流入河南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县城南方陵村流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2900平方公里。全长485公里。沁河的水文特征:沁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4℃,无霜期173~220天。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上中游平均为617毫米,下游600~720毫米。河道曲折率(弯曲度)为1.95。在五龙口以上,河谷深切50~60米,多急流瀑布,谷底砾石广布,仅局部地段,坡度较缓;出五龙口后,坡度猛降,接纳北来的丹河,流行于平原上,两岸有堤束水。落差194米,平均比降1.55‰。沁河水资源比较丰富,沁河多年平均汛期6~9月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水量的50~60%,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四倍左右。沁河含沙量少,属水清沙少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8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86%。沁河河水质好,受污染轻微。
黄河一级支流沁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4℃,无霜期173~220天。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上中游平均为617毫米,下游600~720毫米。小董站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方米,其中,82%来自五龙口以上,其余来自丹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很不均衡,小董站1965~1966年实测年径流量为2亿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7~10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而春灌期3~6月径流量仅占17%。年平均输沙量为720万吨,80%集中在7~8月。沁河流域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间洪水来源区之一。沁河洪水约有60%~70%来自五龙口以上,据调查考证,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阳城九女台曾发生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5] 河道曲折率(弯曲度)为1.95。沁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含支流丹河在内),其中河南省境内仅1228平方公里,占沁河全流域的10.2%。沁河在五龙口以上,河谷深切50~60米,多急流瀑布,谷底砾石广布,仅局部地段,坡度较缓;出五龙口后,坡度猛降,接纳北来的丹河,流行于平原上,两岸有堤束水。在省境沁河干流长125公里。落差194米,平均比降1.55‰。沁河水资源比较丰富,1953~1979年,沁河控制性水文站小董站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米,五龙口为14.3亿立米。丹河山路平站为322亿立米。沁河约9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山西省,河南省来水量很少。沁河多年平均汛期6~9月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水量的50~60%,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四倍左右。沁河洪水由暴雨形成,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间。五龙口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280立米/秒。小董站1982年8月2日洪峰流量为4130立米/秒,五龙口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895年8月8日,为5940立米/秒。沁河含沙量少,全流域平均的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为619吨(小董站1951~1979年),属水清沙少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98万吨(小董站),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在1954年,为3130万吨,历年最小为1965年45.8万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8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86%。沁河河水质好,受污染轻微。望采纳
沁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4.4℃,无霜期173~220天。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上中游平均为617毫米,下游600~720毫米。小董站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方米,其中,82%来自五龙口以上,其余来自丹河。年径流的年际变化及年内分配很不均衡,小董站1965~1966年实测年径流量为2亿立方米,仅为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3%。7~10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而春灌期3~6月径流量仅占17%。年平均输沙量为720万吨,80%集中在7~8月。沁河流域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间洪水来源区之一。沁河洪水约有60%~70%来自五龙口以上,据调查考证,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阳城九女台曾发生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5] 河道曲折率(弯曲度)为1.95。沁河流域面积13532平方公里(含支流丹河在内),其中河南省境内仅1228平方公里,占沁河全流域的10.2%。沁河在五龙口以上,河谷深切50~60米,多急流瀑布,谷底砾石广布,仅局部地段,坡度较缓;出五龙口后,坡度猛降,接纳北来的丹河,流行于平原上,两岸有堤束水。在省境沁河干流长125公里。落差194米,平均比降1.55‰。沁河水资源比较丰富,1953~1979年,沁河控制性水文站小董站的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7.8亿立米,五龙口为14.3亿立米。丹河山路平站为322亿立米。沁河约90%以上的径流量来自山西省,河南省来水量很少。沁河多年平均汛期6~9月天然径流量占全年总水量的50~60%,最大年径流量为最小年径流量的四倍左右。沁河洪水由暴雨形成,多发生在每年七、八月间。五龙口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280立米/秒。小董站1982年8月2日洪峰流量为4130立米/秒,五龙口历史最大洪峰流量出现在1895年8月8日,为5940立米/秒。沁河含沙量少,全流域平均的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为619吨(小董站1951~1979年),属水清沙少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为798万吨(小董站),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在1954年,为3130万吨,历年最小为1965年45.8万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8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86%。沁河河水质好,受污染轻微。

沁河的水文特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