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格律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体诗,古风,风
2,格 律 诗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它的句数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律诗。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又按每句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七律五律、七绝无绝。
3,格律诗又叫什么 详细
韵律诗。押韵工整。
长短句
绝句
希望对楼主有点用吧。又称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体例。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4,格律诗是什么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它的句式是固定的:八句的称为—律诗—,四句的成为—绝句—。又按每句七个字和五个字划分为—七言—和—五言—。
格律诗虽然是在唐代之后的诗歌的忠臣,但是其实在唐代之前的少部分时期已经出现了。它的许多方面都很有讲究,比如什么平平仄仄平,仄仄平,的这些规律。在唐诗宋词元曲甚至其他的汉赋这些当中格律诗都是比较有节奏的。而这些都仅仅是讲的是格律诗的一些起源和概念,关于格律诗的更多了解请参见百度 http://baike.baidu.com/view/290.htm
5,格 律 诗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6,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分绝句和律诗,律诗通常按顺序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绝句以起、承、转、合。在一般情况下,一、二联内容联系紧密,组成诗的上半段。“转”就是变换,转出别的意思来。如由写景转为抒情,叙事转为议论,或者虽不如此转换,却引出新意,开拓境界等等,总之是起下半段。“合”就是归结。可以合到本题上来作结,也可以就题意宕开一步。
律诗要讲平仄,每句之中平声与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互换,每联两句之间平仄声相反。又要求中间两联(承、转)必须对仗。
关于律诗平仄通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来避免孤平。同时,也要注意三平调。
格律诗 诗歌的一种。格律诗是指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290.htm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7,格律诗特点
律,是规定和法度。格律诗又称律诗。在唐代叫“近体诗”或叫“今体诗”。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法度最为严谨的一种诗歌体裁。第一节 律诗的章句1、律诗的章法律诗,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每首四句者叫绝句,八句者叫律诗,八句以上者称排律。每句五字的绝句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绝句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每句五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排律也有五言七言之分。五律、七律的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绝句的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四两句叫尾联,绝句对对仗没有必须的要求。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的联数可任意增加。律诗包括排律,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上面是律诗的格式要求。律诗的章法还包括谋篇的结构规律,即诗的起、承、转、合。起,即开始;承,即承上;转,即转折;合,即收合。起、承、转、合在律诗中以联为单位;在律绝中以句为单位。如[唐]杜甫《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点题是“起”;颔联登楼所见,是“承”;颈联引出眼前的困境,是“转”;尾联由登楼望远而怀念故乡,是诗意的深化、收结,是“合”。起是破题,千万不能离题;承是承题详述,要求形象具体;转是深化内涵,引出本意;合是首尾相顾,强化诗意。这一章法在元代以前是在不自觉中运用的,元以后才明确了这一规则。不只是律诗,一切文章都应运用这一谋篇规律。2、律诗的句法律诗的句子客观存在着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它们有时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情况也很多,需要分别作一说明。音调节奏较为单纯,一般是两个字音组成一个音节。因律诗的每句字数为奇数,所以一般最后一个字单独为一个音节。意义节奏一般以词为单位,单音词一个字即为一个节奏单位,双音词则二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多音词可依此类推。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根据诗的意义节奏来划分,不能简单地以字或词划分。诗的吟诵一般要以音调节奏为主,也要照顾到意义节奏。因此,熟悉诗的句法很重要,初学者掌握了句子节奏,可以提高欣赏格律诗的兴趣和水平,更有助写作时遣词造句,这是初学者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春城草木深”。读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读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律诗的意义节奏比音调节奏复杂得多,五言者有九种,七言者有十二种。它主要应以意诗而不仅是按字词的本意来划分。了解意义节奏是为了准确理解诗句的意义。这对欣赏和习作都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