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加入SO2关于SO2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大肠能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部分维生素和水 B葡萄糖和水 C
- 3,酒精加水之后还可以像无水乙醇那样做有机溶剂吗
- 4,牛奶和白酒是导体吗
- 5,葡萄酒对身体有益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 6,化验白酒的药剂有哪些分别都是化验什么的
- 7,膜分离技术有哪些优点及不足
1,酿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加入SO2关于SO2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选a,其它几项都是葡萄酒发酵加入二氧化硫的目的,没有漂白的目的。1 抗氧作用:二氧化硫能防止酒的氧化,特别是阻碍和破坏葡萄中的多酚氧化酶,包括健康葡萄中的酪氨酸酶和霉烂葡萄中的虫漆酶,减少单宁,色素的氧化。2 澄清作用:添加适量的二氧化硫推迟了发酵开始,有利于葡萄汁中悬浮物的沉降,使葡萄汁很快获得澄清。3 溶解作用:由于二氧化硫的应用,生成的亚硫酸有利于果皮中色素、酒石、无机盐等成分的溶解,可增加浸出物的含量和酒的色度。4 增酸作用:增酸是杀菌和溶解两个作用的结果
2,大肠能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A无机盐部分维生素和水 B葡萄糖和水 C
A维生素K是在大肠内合成吸收的水主要在大肠内吸收拉肚子就是水在大肠内没有得到充分吸收无机盐溶于水与水一起被大肠吸收
a、尿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过程:滤过和重吸收;(1)当血液(内含血浆和血细胞)流经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其他没有被重吸收的成分,从肾小管流出,成为尿液.所以健康的人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a正确;b、尿液里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小管有问题,b错误;c、尿液里有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有问题,c错误;d、尿液里有氨基酸和红细胞可能是肾小球有问题,d错误.故选:a.
3,酒精加水之后还可以像无水乙醇那样做有机溶剂吗
可以啊,如果是溶质在乙醇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当向掺水的乙醇中加入该溶质,会发生分层现象,
可以的!
有个实验:好像是制肥皂的,加乙醇就是使无机盐和有机物互溶。
因为水可以和乙醇互溶,而乙醇又是很好的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做互溶剂的。
只要你的水不是很多,一般情况还是可以用的,还有就是要结合你其他物料的特性。90%以内估计可以用的。毕竟九五酒精用的还是很多的。
无水乙醇含乙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而我们平时喝的酒乙醇含量只不过四五十而已!所以不行的!呵呵呵…
变性了,当然不行啊
这个不行啊,呵呵
4,牛奶和白酒是导体吗
是的.
酒精是非电解质,本身是绝缘体,它的水溶液也是绝缘体。至于牛奶,作为动物的分泌物,成份肯定很复杂。这里面除了含有不导电的用机物外,还含有水,含有一些可溶的无机盐,也可能含有导电的有机成份,等等。因此牛奶应该有一定的导电性。
是的
两者都是导体。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除等电点以外的PH之下,蛋白质分子是带电荷的,因此,是导体。同时含有的各种离子也是构成其成为导体的基础。酒精本身不是导体,但白酒是导体。因为白酒中含有多种离子,金属阳离子、无机阴离子,还有极性有机化合物比如羧酸类产生的离子。以茅台为例,含有900多种物质,中国白酒中含有几百种物质。同时不要忘了,53度白酒中,水要占一半,质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两者肯定都是导体。
牛奶和白酒可以掺和这一起喝,但是你最好先喝牛奶,过几分钟再喝白酒.牛奶有保护你胃壁的作用,不容易被酒精度过高而伤到胃.
。。。
5,葡萄酒对身体有益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单宁和酚类物质,是最主要的有益成分,其中以单宁的抗氧化作用最为重要。
1 葡萄酒含有多种营养成份: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C-B1-B2--B12等 这些营养成份得益于葡萄的天然成份和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成份2 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 法国人喜欢吃高脂肪食品,如肥鹅肝,但法国人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欧洲国家中最低,这归功于法国葡萄酒。3 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新陈代谢。吃饭时饮用葡萄酒可以提高胃酸含量,促进人体对食物中钙、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4 葡萄酒含酚,具有抗氧化剂的作用,防治退化性疾病,如老化、白内障、免疫障碍和某些癌症。5 利尿作用6 补充人体热量,葡萄酒的热值与牛奶相当7 适度饮用,有益健康:每天喝3杯为宜
维生素:葡萄酒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丰富,包括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C、维生素H等糖类:葡萄糖中富含糖类,如葡萄糖、果糖、蔗糖、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其中果糖含量最多,每升酒含量40—220克有机酸:含酒石酸2-7克,苹果酸0.1-0.8克,琥珀酸0.2-0.9克,柠檬酸0.1-0.75克,此外还有草酸、尼克酸等。葡萄酒的总酸度接近胃酸的浓度,是最适宜人体消化开胃的酒类。氨基酸:葡萄酒富含氨基酸。每升酒中含量在200毫克以上的就有赖氨基酸、苏氨酸、绿氨酸、丙氨酸、谷氨酸以及脯氨酸等。 矿物质:包含常量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无机盐等、都可以在葡萄酒中找到。每升酒中可有氧化钾0.45-1.35克的含量,氧化镁0.1-0.25克、五氧化二磷0.4-0.9克等。酒中钙含量属常量元素,可被人体直接吸收为钙质。 植物色素:葡萄皮所含色素极为丰富,其原花色素可使葡萄皮呈现红、紫、绿、深蓝等颜色。在果皮中分离到的花色素可与葡萄糖及某些戊糖缩合成色苷。花色素和花色苷可溶于水和酒精饮料中,常因PH值不同而改变颜色。 以上这些都是葡萄酒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楼主要想更加细致的了解葡萄酒,可以参考一下品酒网,内容很丰富的。
1.如果是纯葡萄纯手工酿制出来的酒,液体中的沉淀物必然是葡萄的果肉残余.对人体无害.一般情况不需要清除,但出于招待客人为了好看,可以用双层细纱网过滤一变即可.(细纱网建议从药店买,口罩,买回来后将口罩裁剪开,重叠成双层或三层即可)2.如果是机械或果汁机打出来的残留物就必须要过滤出来,以防止中毒对身体影响
主要是单宁和各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各种葡萄酒的营养成分含量都不尽相同山葡萄酒的的某些营养元素要高于普通葡萄酿的酒国产的通天山葡萄酒就很不错
6,化验白酒的药剂有哪些分别都是化验什么的
卫生指标甲醇 甲醇和乙醇(即酒精)虽同属脂肪醇,结构上仅有一碳之差,但其毒性却大相径庭。甲醇是有着严重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少量饮用后轻则失明,重则致死。甲醇加水稀释后与酒精有相近的气味,且售价远低于食用酒精,严格地讲,甲醇兑的产品纯属毒液。饮料酒(包含各种蒸馏酒及发酵酒)都含有极微量的甲醇,白酒自然也不例外。国家标准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04g/100ml(折成酒度为60度计,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12g/100ml。事实上,只要按正常酿造工艺组织生产,即使是普通白酒,甲醇含量也不至于超过这一限量标准。杂醇油 杂醇油是由酿酒原料所含的氨基酸与糖类在发酵过程中经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生成的,其构成部分有各自的香气与口味,其总量及各种醇类的含量比例直接左右着白酒的风味,因此白酒中不能没有杂醇油。但是杂醇油的含量不可过高,多量的杂醇油将导致人头疼、头晕,它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的速度较慢,毒性较乙醇强,且随碳数的增加呈加剧的趋势。因此,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60°蒸馏酒的杂醇油含量应不超过0.20g/100ml(以异丁醇与异戊醇计)。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直接摄入少量即可中毒,20克可致人死命。由于铅在人体骨骼中有蓄积作用,且可移入血液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因此,即使是微量的铅也不容忽视。国标规定,60°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v.b计)。理化指标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白酒中乙醇在20℃时的体积百分含量,它是白酒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国标规定白酒必须蒸馏后再测定酒精度。由于普通白酒中,除乙醇、水以外,其他成分含量很少,接近于乙醇和水的二无混合物的组成,而且乙醇含量又比较高,所以不经蒸馏,直接用酒精表测定的结果,准确度完全可满足国家标准对酒精度指标的要求(标签标注的酒度±1°),但像特型酒这类允许含糖的白酒和有添加物的营养性白酒,则必须经蒸馏后再进行酒精度的测度。总酸 白酒中有机酸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酸两类。甲醇、乙醇、丙酸、丁酸等属于挥发性酸,它们对酒香起到烘托作用,又起着缓冲作用;非挥发性酸以乳酸为主,它们比较柔和,由于具有羧基和羟基,因而能和很多成分亲和,对酒的后味起着缓冲、平衡作用,使酒质调和,减少烈性。有机酸本身具有香气,是呈味物质,在酒中还起到调味作用,因此只要含量及比例适当,饮后会感到清爽利口,醇滑绵甜,反之若酸量少,就会使酒寡淡、后味短,而酸量过大则会使人感到酸味重、刺鼻。总酯 白酒的香味物质中种类最多、对香气影响最大的是酯类。酯类除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及乳酸乙酯三大酯类在呈香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外,其他酯类在呈香过程中起着烘托的作用。它们聚集在酒内以不同的强度放香,汇成白酒的复合香气,衬托出主体香韵,形成白酒的独特风格。因此白酒中总酯的含量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配比对白酒的质量及香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固形物 白酒固形物是指在测定的温度(100℃~105℃)下,经蒸发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组分后的残留物。酿造用水中的无机成分是固形物的主要来源。如果水中有较大量的无机盐和不溶物,不仅会使成品酒固形物超标,也会影响酒的口味,甚至出现沉淀或浑浊,这样的水质必须经预处理。在生产降度酒及低度酒的过程中使用的淀粉或抗絮凝剂等物质,未能过滤除净,这是低度酒固形物含量较高的一个原因。按国标规定,由粮谷发酵酿造的白酒,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但一些酒厂仍在使用添加剂,其中有些是不挥发物,如食糖、甘油、蛋白糖和各种香精中所含的高沸点成分等,这常是固形物含量超标和测定时无法恒重的原因。
我不会~~~但还是要微笑~~~:)
7,膜分离技术有哪些优点及不足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缺点:1、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2、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应用领域:1、微滤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2、超滤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3、纳滤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等。4、反渗透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5、其他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另外还有渗析、控制释放、膜传感器、膜法气体分离、液膜分离法等。
膜分离技术优点:1. 在常温不发生相变化的条件下,可以对溶质和水进行分离,适用于对热敏感物质的分离、浓缩,并且与有相变化的分离方法相比,能耗较低;2. 杂质去除范围广,不仅可以去除溶解的无机盐类,而且还可以去除各类有机物杂质;3. 脱盐率高;4.由于只是利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因此分离装置简单,易操作、控制和维护。
膜分离技术优点 1、能耗低。膜分离不涉及相变,对能量要求低,与蒸馏、结晶和蒸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2、分离条件温和,对于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很重要。 3、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维修成本低、易于自动化。 膜分离技术缺点 1、膜面易发生污染,致使膜分离性能降低,故需采用与工艺相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 2、稳定性、耐药性、耐热性、耐溶剂能力有限,故使用范围有限。 3、单独的膜分离技术功能有限,需与其他分离技术连用。
膜分离技术优点 1、能耗低。膜分离不涉及相变,对能量要求低,与蒸馏、结晶和蒸发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2、分离条件温和,对于热敏感物质的分离很重要。 3、操作方便,结构紧凑、维修成本低、易于自动化。 膜分离技术缺点 1、膜面易发生污染,致使膜分离性能降低,故需采用与工艺相适应的膜面清洗方法。 2、稳定性、耐药性、耐热性、耐溶剂能力有限,故使用范围有限。 3、单独的膜分离技术功能有限,需与其他分离技术连用。
与许多传统的生物水处理工艺相比, MBR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出水水质优质稳定 由于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沉淀池,处理出水极其清澈, 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细菌和病毒被大幅去除 ,出水水质优于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CJ25.1-89 ),可以直接作为非饮用市政杂用水进行回用。 同时,膜分离也使微生物被完全被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 使得系统内能够维持较高的微生物浓度,不但提高了反应装置对污染物的整体去除效率,保证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同时反应器对进水负荷(水质及水量)的各种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耐冲击负荷,能够稳定获得优质的出水水质。 二、剩余污泥产量少 该工艺可以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低(理论上可以实现零污泥排放),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 三、占地面积小,不受设置场合限制 生物反应器内能维持高浓度的微生物量,处理装置容积负荷高,占地面积大大节省; 该工艺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省,不受设置场所限制,适合于任何场合,可做成地面式、半地下式和地下式。 四、可去除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 由于微生物被完全截流在生物反应器内,从而有利于增殖缓慢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的截留生长,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可增长一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在系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利于难降解有机物降解效率的提高。 五、操作管理方便,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该工艺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 HRT )与污泥停留时间( SRT )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是污水处理中容易实现装备化的新技术,可实现微机自动控制,从而使操作管理更为方便。 六、易于从传统工艺进行改造 该工艺可以作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深度处理单元,在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深度处理(从而实现城市污水的大量回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膜 - 生物反应器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o 膜造价高,使膜 - 生物反应器的基建投资高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 o 膜污染容易出现,给操作管理带来不便; o 能耗高:首先 MBR 泥水分离过程必须保持一定的膜驱动压力,其次是 MBR 池中 MLSS 浓度非常高,要保持足够的传氧速率,必须加大曝气强度,还有为了加大膜通量、减轻膜污染,必须增大流速,冲刷膜表面,造成 MBR 的能耗要比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高。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其过滤精度较低,选择性较小。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孔分离过程。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对于微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膜的孔径来表征,通常孔径范围在0.1~1微米,故微滤膜能对大直径的菌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可作为一般料液的澄清、保安过滤、空气除菌。超滤(uf)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膜孔径在0.05um至1nm之间。超滤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超滤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溶液的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对于超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有机物的截留分子量来表征,通常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0~300000,故超滤膜能对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细菌)、胶体、悬浮固体等进行分离,广泛应用于料液的澄清、大分子有机物的分离纯化、除热源。纳滤(nf)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其截留分子量在80~1000的范围内,孔径为几纳米,因此称纳滤。基于纳滤分离技术的优越特性,其在制药、生物化工、 食品工业等诸多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纳滤而言,膜的截留特性是以对标准nacl、mgso4、cacl2溶液的截留率来表征,通常截留率范围在60~90%,相应截留分子量范围在100~1000,故纳滤膜能对小分子有机物等与水、无机盐进行分离,实现脱盐与浓缩的同时进行。反渗透(ro)是利用反渗透膜只能透过溶剂(通常是水)而截留离子物质或小分子物质的选择透过性,以膜两侧静压为推动力,而实现的对液体混合物分离的膜过程。反渗透是膜分离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产水水质高、运行成本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等诸多优点 ,而成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纯水制备的最节能、最简便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电子、化工、食品、海水淡化等诸多行业。反渗透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中首选的水处理技术。反渗透的截留对象是所有的离子,仅让水透过膜,对nacl的截留率在98%以上,出水为无离子水。反渗透法能够去除可溶性的金属盐、有机物、细菌、胶体粒子、发热物质,也即能截留所有的离子,在生产纯净水、软化水、无离子水、产品浓缩、废水处理方面反渗透膜已经应用广泛,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归纳有以下几点:(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缺点:所有的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任何场合都适合采用膜技术,也不是采用单一膜技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再比如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因此在设计生产工艺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结合传统工艺,在适当的地方才是适当的技术,才能使生产工艺最顺畅。最终的目的是工艺流程通畅、能耗最低、人工最省,占地最少,经济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