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中国白酒业首单外资收购案诞生,中国史上被外国收购的民族品牌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史上被外国收购的民族品牌有哪些

中国史上被外国收购的民族品牌有小护士,哈尔滨啤酒,大宝,苏泊尔,中华牙膏等。1、小护士原为国内著名化妆品牌,原为深圳丽斯达日化公司的品牌产品,2003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巴黎和北京同时宣布:欧莱雅集团已正式签订了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的协议。对于具体成交额,双方都讳莫如深,且作为收购条件之一,小护士品牌的拥有者李志达今后将退出化妆品行业。2、哈尔滨啤酒1900年俄国商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开办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并正式生产”哈尔滨啤酒”。1959年,工厂第一次用玉米代替大米生产250吨啤酒,此举为中国首创。2002年,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HKSE:0249),当年被评为香港联交所年度最佳上市公司;哈尔滨啤酒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美国酿酒商安海斯公司(AB)收购哈啤99.66%股权,并把哈啤公司私有化。3、大宝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是外国法人独资企业,成立于1999年,是北京市三露厂(国家二级企业,北京市先进福利企业)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的结果。2008年7月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强生大家庭中的一员。4、苏泊尔浙江苏泊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炊具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苏泊尔创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中国杭州。2007,经中国政府批准,SEB集团收购苏泊尔公司52.74%股份,成为苏泊尔控股股东;2011年,SEB集团增持苏泊尔公司股份至71.31%;2016年 SEB集团增持苏泊尔公司股份至81.03%。5、中华牙膏中华牙膏品牌创立于1954年,“中华”牙膏投产,1994年被英国联合利华技术投资、租用,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民族品牌与国际知名企业优势互补,中华品牌得到长足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护士百度百科-哈尔滨啤酒百度百科-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百度百科-苏泊尔百度百科-中华牙膏

中国史上被外国收购的民族品牌有哪些

2,水井坊全兴是什么关系谢谢

全兴与水井坊,一个是中低端国内品牌,一个是国际知名高端品牌,两个品牌的文化和诉求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实际上,藕断丝连也改变不了两者曾经的“母子”关系。全兴是在1951年创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终才获取了中国八大名酒的美誉,也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称号。在1998年之时,全兴在酿酒车间中进行修整改造,发现地下的古老酿酒作坊,该作坊保存十分完整。且根据相关的权威专家考证,此酿酒作坊,为至今发现的古老酿造作坊排行之首,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对于全兴,一方面吸取古老的酿造技艺和经验,另一方面也借机推出一款新酒——水井坊。借着这古酿酒作坊的名声,水井坊酒一经上市,畅销无阻。而全兴也顺势把在上交所上市的“全兴股份”改名成为“水井坊”。到了2006年,国际知名的洋酒公司帝亚吉欧,瞄准了中国的白酒产业,同时该集团以5.17亿元的价格买走成都盈盛投资持有全兴集团43%的股权,实际上,这只是其意欲收购全兴集团的手段之一。只是,国内有关法律规定,中国的名优酒只允许中方控股,不允许外资控股。因而,对于全兴集团来讲,当时不仅拥有水井坊的39.71%的股权,还是“全兴大曲”酒品的拥有者。因而,全兴集团便将此两款酒品商标拆分,而对于帝亚吉欧,则属于避开了规定,转而对水井坊进行控股。直到2011年,上海市糖业烟酒有限公司占得全兴集团的67%的股权。因而,对于“全兴大曲”拥有相对的使用权,而水井坊和全兴大曲也分别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水井坊成了外资,走向高大上;而全兴大曲,依旧活跃在国内中端市场。但无论怎样,全兴和水井坊所含的历史和酒文化不会变,虽然成了两家人,但仍然是中国白酒产业中的一大份子,仍然在源源不断的为整个行业做出贡献。扩展资料: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与全兴集团得关系:关于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之事一直受到业界的特别关注,已于2012年3月20日接到第一大股东全兴集团的外方股东帝亚吉欧的书面通知,帝亚吉欧对水井坊股份发起的收购要约计划报告书获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帝亚吉欧在获得中国证监会对要约收购的无异议函后,将立即履行全面要约收购义务。水井坊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DHHBV(帝亚吉欧集团间接控股公司)正式向除全兴集团以外的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未来如果社会公众股东持股低于水井坊总股本的10%,这家上海上市的白酒企业可能会终止上市。帝亚吉欧要约收购价格仍为21.45元/股,股份数2.95亿股,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为63.18亿元。水井坊三季度表现并不佳,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白酒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0年1-9月,水井坊实现营业收入9.02亿元,同比增长6.79%,营业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10.8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17亿元,同比下降22.91%,实现每股收益0.24元。2013年7月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剩余47%股份的交易得到主管部门批准,水井坊集团企业性质由中外合资转变成帝亚吉欧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收购完成后,帝亚吉欧通过“水井坊集团”间接持有的在上市公司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将从21.05%上升到39.71%。此次收购47%“水井坊集团”股权的对价总额约为2.33亿英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井坊

水井坊和全兴是什么关系谢谢

3,外资收购中国名牌企业

简述外资收购中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1.2005年7月15日,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000932.SZ,以下简称华菱管线 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国资委、发改委关于华菱管线部分国有股转让的批复。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汪俊对记者表示,合资公司将在8月下旬成立。在华菱集团将其所持有的华菱管线法人股6.47亿股转让给米塔尔公司后,华菱管线总股本仍为17.65亿股,其中华菱集团持有国有法人股6.6亿股?占比37.673% ,米塔尔公司持有6.47亿股非国有股?占比36.673% 。这桩并购案件刷新了此前外资购并中国A股市场金额的记录,同时也是外资通过股权投资并购国有钢铁企业的第一宗。据汪俊透露,并购经历了不少波折。米塔尔原本要持有与华菱集团相同的股份,最后关头发改委不批复,表示国资要控股。在此并购案后,发改委随即出台了钢铁产业的政策规定,不允许外资控股钢铁企业,尤其是大型钢铁企业。而在此之前,有关法律法规并没有限制外资控股钢铁企业。2.许多国家对跨国购并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制,这项工作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德国,公司法规定,跨国收购中,当一个人收购德国公司25%或50%以上股份或表决权时,必须通知联邦卡特尔局。当收购产生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这种收购会被禁止。2004年末,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而2004年9月,中国五矿提出收购诺兰达矿业公司时,加拿大对并购本国自然资源公司的前景感到忧虑,并且正在酝酿采取更加严格的保障措施以及考虑是否修改法案,赋予议会对并购过程的更大的控制权。目前,在加拿大,任何价值超过2亿美元的并购协议都必须经过加拿大政府的批准后方可生效3.而在中国,跨国并购还缺乏一个完整系统的监督体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或并购中国企业的方式,抢夺了中国市场,对许多行业实现了垄断或处在垄断的临界点。而中国对外资并购缺乏必要的审查机关。这种现象引起了官方和民间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在证监会、发改委等国家部委抓紧修订、出台外资并购的有关法规的同时,来自民间组织——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一纸白皮书,对防范全球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了系统化的建议,主要包括:一是加紧执行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白皮书认为,外资并购最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在于它可能导致垄断,会压制我国的幼稚工业,而克服此负面影响最主要的手段则是《反垄断法》。二是设立跨国并购审批机构进行审查,该执行特殊审查任务的机构可由多个部委共同组成,直接归国务院管理。三是建立并购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首先是信息预警,要建立并购经济信息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和分析系统。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会长、万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巍是此白皮书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并购公会希望形成业内的一个平台,共同推进此项业务的开展。4中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邵宁12日指出,随着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外资进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不能忽视。 邵宁在此间召开的“《财经》2007年会:预测与战略”上说,在内外资企业不能完全平等竞争的条件下,对外资的政策优惠,很可能放大外资进入的负面效应。 对此,他指出,首先要进行政策调整,使外资享受平等的国民待遇。在这样的前提下,对外资进入收购国内企业的效应进行判断和政策制定才可能更准确。内外资企业享受平等待遇,是判断外资并购中国企业效应的基准点。 邵宁说,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和国家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并购企业是必然的趋势。 他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应提高自身国际化经营的能力,包括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应该从具备比较优势的方向起步。诸如国际工程承包,国内比较好的制造业企业收购发达国家比较困难的同类型中小型制造企业等。 他建议,应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关的专业化服务,包括对并购环节的服务,以及对经营环节的服务等。 5、 如何看待外资收购中国企业近年来,外资并购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无论是今年年初全球糖果行业的第一并购案:玛氏“吞食”箭牌,还是最近一次中国饮料业的大事件:可口可乐“豪饮”汇源,外资并购的浪潮已是愈演愈烈。外资并购已成为国际资本运作的主要潮流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间通用的吸引外资方式,是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某种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这里的并购拆开来讲其实是兼并和收购两种形式。更为形象的比喻那就是“大鱼吃小鱼”,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在商品市场环境下一样适用。如今,外资跨国并购已是当今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联合国贸发组织2007年10月发表的《2006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中,跨国并购已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指合资或独资等新设企业的外国投资方式),成为最重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方式。随着国际跨国并购的发展,企业并购重组已发生了战略性的转变。进入21世纪,并购重组已不是单纯的为了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而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一体化经营,以提高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的战略并购正逐步成型。当前的并购重组更多的是加快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进而推动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主流,也是外商在我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实际上,我们也认清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基本套路:先合资后控股再并购。近年来外商并购投资发展迅速,这标志着跨国公司已完成了在中国投资的“试水期”,开始实现由“绿地投资”向并购投资的转型,中国也逐渐进入了外商并购投资的爆发式发展阶段。据权威部门介绍,近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重大变化,外商开始大量以并购国内企业的形式进入我国,特别在具有巨大市场规模和长期增长潜力的消费品领域并购中国企业。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发展之如此迅速,我认为主要有两重因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对外资的吸引力日益强劲;二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及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开放的法规政策,给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契机。食品行业已成为外资并购最为抢手的一块蛋糕纵观食品行业,外资已经渗透到每个行业,无论是调味品行业、饮料业、啤酒行业等的诸多品牌纷纷被外资收购,食品市场已成为外资并购最为抢手的一块蛋糕。玛氏“吞食”箭牌箭牌曾经是全球最成功的家族企业之一。连“股神”沃伦·巴菲特也十分看好玛氏与箭牌的合作,并提供了44亿美元的次级债。虽然并购之后,箭牌的家族史随之结束,转而成为玛氏的独立子公司,但从长远来看,玛氏和箭牌的联姻,势必会对全球的糖果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首先,这个糖果行业超级“巨无霸”的全球销售额超过270亿美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4.4%。并购之后,新玛氏旗下囊括了傲白、益达、绿箭、德芙、M&Ms等诸多知名品牌,涉及糖果、饮料等诸多领域。对于食品行业的其它大企业而言,这显然增加了一个极其强劲的对手。其次,由于玛氏和箭牌的核心业务领域并不重合,所以两者合并后可以形成产品的互补,人员、创意和品牌的交融,以及分销网络的重叠。这给新玛氏未来的市场拓展带来了巨大的提升空间。玛氏全球首席执行官保罗·迈克就在并购之后公开表示,玛氏和箭牌合作的目的,不是要成为“最大”,而是要成为“最佳”,要在糖果全线各类产品上确立领导地位和提供创新产品。可口可乐“豪饮”汇源被誉为中国民族品牌代表的“汇源果汁”近日宣布,它也要嫁入豪门了-----可口可乐要以179亿港元的价格把它收纳旗下。理性的看待这一市场经济行为,其实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本是一场买卖,就商业操作来说,原本性质极为简单。但现在,我们原本的“民族企业家”代表朱新礼先生,一时间已变成“卖国贼”的形象。辩证的看待这一收购行为,分析其内外环境的因素,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时势所趋的自然结果。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天的果汁饮料市场,已经演变成一个高资金投入的市场,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从原料基地的建设、运输和加工环节,广告推广,一直到销售通路主要在KA和商超,无不需要大量的资金额度,因而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是非常绷紧的。去年、今年的成本和费用的上升,已让朱新礼带领的汇源有了深重的危机感,退,未必不是进。除了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动之外,这些年,汇源的发展之路其实并不平坦,品牌广告屡屡缺乏新意,新产品的推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成功,在市场上推行的承包制,更是在营销上开了倒车,诸多问题也让人不得不猜想汇源的内部管理水平是否也存在严重问题。也许从民族情感的角度来讲,众多国人不接受,毕竟汇源是与中国人看着长大的本土品牌,而且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也来的-全球品牌网-太过突然,这时贩卖 “民族品牌”、“国有资产”的帽子已不得以的扣在了朱新礼先生的头上。从企业家的角度,我认为他没有错,他在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把汇源卖给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合适的人。但民族品牌的旗帜却让他难堪负重。什么是民族品牌、本土品牌?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准确定义的一个伪命题。我们说的民族品牌,是指注册地在中国的?股东全是中国人的?还是仅仅是指那些用中文写成的商标呢?如果是前两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娃哈哈、今麦郎、蒙牛、青岛啤酒,都早就不是民族品牌了。他们不是注册在国外,就是由国外的资金控制的,包括汇源,也是注册地在开曼,资金成份也包括达能和华平基金。因此,从来就没有所谓民族品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大家能看见的,一种是失败的,那些大家已经遗忘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民族品牌,“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企业品牌还存在,不用管它到底是谁拥有的,只要它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消费者大可不必带有太强烈的民族情绪。我想消费者担心的是汇源会不会像乐百氏、娃哈哈一样被消灭呢?这次汇源被可口可乐收购,是因为可口可乐看中汇源果汁的品牌和较高的市场份额,如果要重新globrand.com打造一个品牌来替代汇源,也是不太现实的。近几年,可口可乐一直在走多品牌路线,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外资对中国品牌也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的一些收购可能就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而现在更看重的是现实的品牌效应和价值。就象宝马买了劳斯莱斯,也没有放弃这个品牌一样,虽然今天的汇源还不是当年的劳斯莱斯,但就果汁市场而言,地位和影响力倒也差不多。因此,我想可乐放弃汇源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如何正确区分机时与挑战?CBCT认为:外资并购机遇与挑战并存,保护“本土品牌”亟待完善中国并购市场。外资并购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阶段,不但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重要途径,也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历史性契机,当然我们推崇的是合理的有序的外资并购,以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为前提,以国际并购规则与惯例为参考,尽快建立与完善中国的并购市场。从外资并购带来的机遇来看,外资并购投资会增加资本的供给,缓解资本短缺和投资不足对于经济增长的制约;会引起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部门和企业向高生产率的部门和企业流动。但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外资并购也存在明显的消极因素和潜在的隐忧:它会使外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提高,导致“一企独大”的行业垄断,继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安全;外资并购甚至也会因股权转移而失控。即使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通过立法规范和政府管制的办法,对外资并购进行规避和限制。因此,我们希望,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时,有更切实的措施,有更公平的环境,有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企业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更希望我们的普通消费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我们的本土品牌和产品,改变过度喜欢洋货的消费心态,只有这样两大因素都变得积极时,才是我们本土企业的真正福音。否则,汇源绝对不是中国食品行业最后一个被并购的企业,汇源之后,我们被收并购的名单可能还有长长一串。这,才是中国本土企业和中国经济真正的问题、真正的悲哀

外资收购中国名牌企业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