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卜子的别名(卜算子 咏梅)

1. 卜子的别名

1. 卜子的别名

孔庙中的圣人有:

大成殿(共17位) 孔子

四配:

复圣颜子 名回,字子渊,鲁人。

宗圣曾子 名参,字子舆,鲁南武城人。

述圣子思子 名伋,字子思。

亚圣孟子 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邹人。

十二哲:

先贤闵子 名损,字子骞,鲁人。

先贤冉子 名耕,字伯牛,鲁人。

先贤冉子 名雍,字仲弓,鲁人

先贤宰子 名予,字子我,鲁人。

先贤端木子 名赐,字子贡,卫人。

先贤冉子 名求,字子有,鲁人。

先贤仲子 名由,字子路,卞人。

先贤言子 名偃,字子游,吴人。

先贤卜子 名啇,字子夏,魏人。

先贤颛孙子 名师,字子张,陈人。

先贤有子 名若,字子若,鲁人。

先贤朱子 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人。

东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共计七十四位先贤:(以明道修德为主,先儒者以传经授业为主。)

1 先贤 蘧瑗 字伯玉,卫国人,仕灵公称贤大夫。

2 先贤 澹台灭明 孔子门人,字子羽,鲁国人。

3 先贤 原宪 孔子门人,字子思,宋国人。

4 先贤 南宫适 孔子门人,字子容,鲁国人,孔子以兄之女妻之。

5 先贤 商瞿 孔子门人,字子木,鲁国人,孔子以易传。

6 先贤 漆雕开 孔子门人,字子若,蔡国人。

7 先贤 司马耕 孔子门人,字子牛,宋国人。

8 先贤 梁鳣 孔子门人,字叔鱼,齐国人。

9 先贤 冉儒 孔子门人,字子鲁,鲁国人。

10 先贤 伯虔 孔子门人,字子析,鲁国人。

11 先贤 冉季 孔子门人,字子产,鲁国人。

12 先贤 漆雕徒父 孔子门人,又名文,字子期,鲁国人。

13 先贤 漆雕哆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14 先贤 公西赤 孔子门人,字子华,鲁国人。

15 先贤 任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选,鲁国人。

16 先贤 公良孺 孔子门人,字子正,陈国人。

17 先贤 公肩定 孔子门人,字子中,鲁国人。

18 先贤 鄡单 孔子门人,字子家,鲁国人。

19 先贤 罕父黑 孔子门人,字子索,鲁国人。

20 先贤 荣旗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1 先贤 左人郢 孔子门人,字子行,鲁国人。

22 先贤 郑国 孔子门人,字子徒,鲁国人。

23 先贤 原亢 孔子门人,字子籍,鲁国人。

24 先贤 廉洁 孔子门人,字子庸,卫国人。

25 先贤 叔仲会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26 先贤 公西舆如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7 先贤 邽巽 孔子门人,字子敛,鲁国人。

28 先贤 陈亢 孔子门人,字子禽,陈国人。

29 先贤 琴张 孔子门人,字子开,卫国人。

30 先贤 步叔乘 孔子门人,字子车,齐国人。

31 先贤 秦非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32 先贤 颜哙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33 先贤 颜何 孔子门人,字子冉,鲁国人。

34 先贤 县亶 孔子门人,字子象,鲁国人。

35 先贤 乐正克 孟子门人,邹人,在鲁为政。

36 先贤 万章 孟子门人,邹人,佐孟子著作七篇。

37 先贤 周敦颐 字茂叔,宋代人号濂溪先生。

38 先贤 程颢 字伯淳,[宋]代人,述明五经,号明道先生。

39 先贤 邵雍 字尧夫,宋人,号安乐先生。

40 先儒 韩愈 字退之,[唐]时人。

41 先儒 范仲淹 字希文,宋时人。

42 先儒 胡瑗 字翼之,宋时人。

43 先儒 韩琦 字稚圭,宋时人。

44 先儒 杨时 字中立,宋时人。

45 先儒 罗从彦 字仲素,宋时人。

46 先儒 李纲 字伯纪,宋时人。

47 先儒 李侗 字愿中,宋时人。

48 先儒 张栻 字敬夫,宋时人。

49 先儒 黄干 字直卿,宋时人。

50 先儒 辅广 清光绪六年从祀。

51 先儒 真德秀 字希元,宋时人。

52 先儒 何基 字子恭,宋时人。

53 先儒 文天祥 字履善,宋时人。

54 先儒 赵复 字仁甫,宋时人。

55 先儒 吴澄 字幼清,元时人。

56 先儒 许谦 字益之,号白云先生,元时人。

57 先儒 曹端 字正夫,明时人,着孝经述解。

58 先儒 王守仁 字伯安,明时人。

59 先儒 薛瑄 字德温,明时人。

60 先儒 罗钦顺 字允升,明时人。

61 先儒 吕丹 字仲木,号泾野,明时人。

62 先儒 黄道周 字幼平,明时人,明末殉节。

63 先儒 陆世仪 字道威,号桴亭,明亡隐逸不仕。

64 先儒 顾炎武 清光绪三十四年从祀。

65 先儒 汤斌 字孔伯,清时人。

66 先儒 谷梁赤 字符始,周时人,着谷梁传。

67 先儒 伏胜 字子贱,秦之博士,独壁藏之作尚书传四十一篇。

68 先儒 毛亨 汉时人,以诗学授毛苌。

69 先儒 后苍 字近君,汉代人,传礼记于戴德及德从兄子圣。

70 先儒 刘德 汉景帝之子,封河间王。

71 先儒 许慎 字叔重,汉时人,着五经正义。

72 先儒 董仲舒 汉代人,仕武席博识高才。

73 先儒 杜子春 东汉时人,着周体解。

74 先儒 范宁 字武子,晋时人。

西庑共计七十四位先贤:

1 先贤 公孙侨 字子产,仕郑为大夫。

2 先贤 林放 字子邱,鲁国人,问礼于孔子。

3 先贤 宓不齐 孔子门人,字子贱,鲁国人。

4 先贤 公冶长 孔子门人,字子长,鲁国人,孔子以其女妻之。

5 先贤 公皙哀 孔子门人,字季次,齐国人。

6 先贤 高柴 孔子门人,字子羔,卫国人。

7 先贤 樊须 孔子门人,字子迟,鲁国人。

8 先贤 商泽 孔子门人,字子季,齐国人。

9 先贤 巫马施 孔子门人,字子期,鲁国人。

10 先贤 颜辛 孔子门人,字子柳,鲁国人。

11 先贤 曹恤 孔子门人,字子循,蔡国人。

12 先贤 公孙龙 孔子门人,字子石,楚国人。

13 先贤 秦商 孔子门人,字子不,鲁国人。

14 先贤 颜高 孔子门人,字子骄,鲁国人。

15 先贤 壤驷赤 孔子门人,字子徒,秦国人。

16 先贤 石作蜀 孔子门人,字子明,周人。

17 先贤 公夏首 孔子门人,字子乘,鲁国人。

18 先贤 后处 孔子门人,字子里,周人。

19 先贤 奚容蒧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0 先贤 颜祖 孔子门人,字子商,鲁国人。

21 先贤 勾井疆 孔子门人,字子疆,卫国人。

22 先贤 秦祖 孔子门人,字子南,秦国人。

23 先贤 县成 孔子门人,字子祺,鲁国人。

24 先贤 公祖句兹 孔子门人,字子之,鲁国人。

25 先贤 燕伋 孔子门人,字子思,鲁国人。

26 先贤 乐欬 孔子门人,字子声,鲁国人。

27 先贤 狄黑 孔子门人,字子哲,鲁国人。

28 先贤 孔忠 孔子门人,孔子兄伯尼之子。

29 先贤 公西蒧 孔子门人,字子尚,鲁国人。

30 先贤 颜之仆 孔子门人,字子叔,鲁国人。

31 先贤 施之常 孔子门人,字子恒,鲁国人。

32 先贤 申枨 孔子门人,字子周,鲁国人。

33 先贤 左邱明 周人,作春秋传。

34 先贤 秦冉 孔子门人,字子开,蔡国人。

35 先贤 牧皮 孔子门人,鲁国人。

36 先贤 公都子 孟子门人,十七弟子之一,鲁国人。

37 先贤 公孙丑 孟子门人,齐国人。

38 先贤 张载 字子原,宋代人,号横渠先生。

39 先贤 程颐 字正叔,宋代人,与兄程颢同著作经书,号伊川先生。

40 先儒 公羊高 子夏门人,周末时人,著作公羊传。

41 先儒 孔安国 孔子十一世,汉时人。

42 先儒 毛苌 字长生,汉时人,注诗传着毛诗。

43 先儒 高堂生 字子伯,汉时人,礼经被秦毁独能传十七篇。

44 先儒 郑康成 汉时人,受书于马融,融日我道东矣。

45 先儒 诸葛亮 字孔明,后汉时人,辅刘氏重兴汉室有前后出师表。

46 先儒 王通 字子淹,隋朝人,卒谥文中子。

47 先儒 陆贽 字敬舆,唐时人。

48 先儒 司马光 字君实,宋代人,着资治通鉴。

49 先儒 谢良佐 字显道,宋时人,着论语说。

50 先儒 欧阳修 字永叔,宋代人。

51 先儒 胡安国 字康侯,宋时人。

52 先儒 尹焞 字彦明,宋时人,师事程颐著作论语解。

53 先儒 吕祖谦 字伯恭,宋时人。

54 先儒 袁焱 明时人。

55 先儒 蔡沈 字仲默,宋时人。

56 先儒 陆九渊 字子静,宋时人。

57 先儒 陈淳 字安卿,宋时人。

58 先儒 魏了翁 字华甫,宋时人。

59 先儒 王柏 字会元,宋时人。

60 先儒 陆秀夫 字君实,宋时官左丞山之变以身殉节。

61 先儒 许衡 字仲平,元时人。

62 先儒 金履祥 字吉甫,元时人。

63 先儒 王夫之 字而农,明末人,著作周易内传。

64 先儒 陈澔 字大可,元时人。

65 先儒 陈献章 字公甫,明时人。

66 先儒 胡居仁 字叔心,明时人。

67 先儒 蔡清 字介夫,明时人。

68 先儒 刘宗周 字起东,明时人。

69 先儒 吕坤 字叔简,明时人。

70 先儒 孙奇逢 字启泰,明时人,纯孝笃学博通经书。

71 先儒 黄宗羲 字太冲,明时人,明亡归隐于乡。

72 先儒 张履祥 字考夫,明时人。

73 先儒 陆陇其 字稼书,清时人。

74 先儒 张伯行 字考先,清时人。

2. 卜算子 咏梅

2.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宋代〕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3. 卜子社区

1.阜阳市第十五中学:

东至颍州中路,南至西湖大道,西至阜南路,北至临泉路。

2.阜阳市第十八中学:

东至沙河路接七里长沟向北接颍上北路,北至文峰路,西至颍州中路,南至颍南路。

3.阜阳市颍州中学:

东至东城墙路,南至颍河西路,西至阜南路,北至河滨西路。

4.阜阳市民族中学:

①东至东城墙路,南至临泉路,西至阜南路,北至颍河西路。

②东至颍上北路,南至文峰路,西至颍州中路,北至颍河西路(颍州辖区)。

5.阜阳市第六中学:

东至七里长沟,南至七里长沟,西至颍上北路,北至文峰路、河滨东路。

6.阜阳市第十七中学(颍西中心校):

东至城泉路、接颍河西路、接阜南路,南至卜子东路,西至七渔河接老阜临路、霞光大道,北至泉河、河滨西路。

7.阜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清河中心校):

东至颍州南路、接淮河路至颍上南路,北至颍南路、西湖大道向南接阜南路向西接卜子东路,西至七渔河,南至清河办事处辖区(去除城南中学学区)。

8.阜阳市城南中学:

东至颍淮大道,南至八里松路,西至邢庄路,北至柳林路。

9.阜阳市实验中学:

东至阜南路,南至颍河西路,西至城泉路,北至河滨西路。

二、小学学区分布情况

1.阜阳市北城小学:

东至东城墙路,南至炮铺街、人民中路(六院北区门前路),西至西城墙路,北至河滨西路。

2.阜阳市北城小学分校(电力明园):

东至阜南路,南至人民西路,西至城泉路,北至窦棚沟路。

3.阜阳市北城小学第三分校(祥源校区):

东至七渔河,南至老阜临路,西至霞光大道,北至泉河。

4.阜阳市刘锜小学:

东至阜南路向西接窦棚沟路向南接城泉路,南至人民西路,西至七渔河,北至河滨西路。

5.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

①北以奎星路桥南为起点,向东南沿河至文峰公园桥,奎星路以东,南至清河东路;

②奎星路以西,北起市民政局,向西至市政府,南至清河东路;

③北至清河东路,西至颍淮大道,南至双清路、丹青路,东至颍州中路接双桥路。

6.易景国际小学(阜阳市清河路第一小学分校):

易景国际小区。

7.阜阳市阜纺小学:

东至颍上北路,南至文峰二村路,西至颍州中路,北至颍河西路(颍州辖区)。

8.阜阳市汇鑫小学:

东至西城河,南至鑫泉路、临泉路(包括香格里拉东区),西至汝阴路,北至人民西路。

9.阜阳市清河小学:

①东至颍淮大道,北至清河东路,西至阜南路,南至颍南路;

②东至阜南路,南至西湖大道,西至振兴南路(原清河社区),北至双清路。

10.阜阳市东清小学:

东至颍上南路,南至淮河路接林颍路、易景路,西至颍淮大道、中清河,北至双清路、丹清路、永昌路。

11.阜阳市苗桥小学:

①东至西清路,南至卜子东路,西至五里路,北至淮河路;

②东至颍淮大道,南至柳林路,西至西清路,北至淮河路;

③东至颍淮大道,南至三清路,西至邢庄路,北至柳林路;

④东至颍淮大道,南至府前路,西至五里路,北至三清路。

12.阜阳市龙腾希望小学(苗桥小学分校):

东至颍淮大道,南至淮河路,西至阜南路,北至颍南路。

13.阜阳市六里小学:

①东到颍州南路,南至柳林路,西至颍淮大道,北至淮河路。

②东至中清路,南至三清路,西至颍淮大道,北至柳林路。

14.阜阳市九里小学:

①东至颍州南路,南至三清路,西至中清路,北至柳林路;

②东至颍州南路,北至三清路,西至颍淮大道,南至九里社区、洪郢社区。

15.阜阳市颍州区文峰办事处中心学校(文峰小学):

①西起奎星路桥北路北沿河(颍州辖区),南至林带路,东至颍州中路,北至临泉路;

②西至颍州中路,北以文峰二村路为界,向东至清光路,永青路,南至永昌路。

16.阜阳市莲池小学:

西至清光路、永青路,南至永昌路、七里长沟,北至文峰路、桃园新村、时大庄,东至桃园东巷、周庄东巷、赵小庄。

17.阜阳市七里河小学:

东至七里长沟,南至七里长沟,西至桃园东巷、周庄东巷、赵小庄,北至河滨东路。

18.阜阳市颍州区鼓楼办事处中心学校:

东至解放中路,南至颍河西路,西至西城墙路,北至炮铺街。

19.阜阳市东城小学:

东至东城墙路、奎星路,南至清河东路、市民政局(颍州辖区),西至颍淮大道、解放南路、解放中路,北至人民中路。

20.阜阳市附小学校:

东至解放南路、颍淮大道,南至清河东路,西至林清路、西城墙路,北至颍河西路。

21.阜阳市颍州区搬井小学:

东至西城河,南至人民西路,西至阜南路,北至河滨西路。

22.阜阳市南京路第一小学:

东至汝阴路,南至颍河西路,西至七渔河,北至人民西路。

23.阜阳市南京路第二小学:

东至鑫泉路接阜南路接双清路接振兴南路,南至西湖大道,西至七渔河,北至颍河西路。

24.阜阳市南京路第三小学:

①东至阜南路,南至淮河路,西至南京路,北至西湖大道。

②东至南京路,南至卜子东路,西至七渔河,北至西湖大道。

25.颍州区清河办事处五里示范小学(苗桥小学分校):

①东至五里路,南至三清路,西至南京路,北至淮河路;

②东至西清路,南至柳林路,西至五里路,北至卜子东路;

③东至邢庄路,南至三清路,西至五里路,北至柳林路(碧水云天二期安置户)。

26.颍州区清河办事处八里小学:

东至南京路,北至卜子东路,西至七渔河,南至八里社区辖区。

27.颍州区清河办事处唐郢小学:

东至五里路,北至三清路,西至南京路,南至唐郢社区辖区。

28.颍州区清河办事处肖营小学:

东至颍淮大道,北至府前路,西至五里路,南至肖营社区辖区。

4. 卜子夏

子夏的逆向逻辑思维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后亦称“卜子夏”、“卜先生”, 曾作过鲁国太宰。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去世后,子夏到魏国的西河讲学,当时很多名流都来听他讲学,连魏文侯都尊他为师,历史上有名的“西河设教”就是由此而来。子夏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他跟老师孔子探讨学问时,常有独到见解,还被孔子称赞为“文学”科的高才生。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下这句话的意思,第一句:贤贤易色,这四个字是学界争议最大的一个地方,对比下来,我们认为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所做的解释是较为合理的,现在摘录出来给大家,他说“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因为中国文字有时候是假借的。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改变。在春秋的时候,易的改变暗含着持续的,不间断的改变。色:态度,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贤贤易色换个说法就是:见贤思齐。“易色”,古人如宋儒他们,是怎么解释的呢?他们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了。“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有学问道德的人,马上跟他学了。“易色”,女色都不要了,太太都不要了,在恋爱中的,把女朋友都丢掉了。如是女方,男朋友也不要了。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所谓“态色”就是态度。“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结合孔子所说的“而亲仁”一句及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可以揣摩到子夏说的“贤贤”和孔子说的“亲仁”意思基本是相同的,两个人的话甚至可以合二为一成一词叫:亲仁而贤贤,也即要亲近、尊敬有仁德的贤人,子夏在“贤贤”后面用“易色”两字则是对一个人在面对贤德之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及面部表情的细致而生动的刻画。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称赞他为文学表达能力好的原因了。 第二句:事父母,能竭其力。这一句话可以理解为子夏对孔子说的“入则孝”一句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呢?子夏说要竭其力。什么叫竭其力呢?也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竭尽全力,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条件上,无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种无条件无原则的愚孝。举个例子,若看到有钱人孝顺父母,买别墅洋房让父母住,自己没钱怎么办?去借、去偷,去抢银行也要买。真是这样吗?这不叫竭其力,这叫透支其力,什么叫透支?信用卡上的钱明明是银行的,你花了,这就是透支,说到这里不免牢骚几句,现在社会几乎上上下下都在鼓吹这种透支消费,让人们沦为金钱的奴隶、为物所奴役,买房买车贷款、购物刷信用卡。这种鼓吹之下造成多少家庭的老人为儿孙背债?整天因讨债公司上面追债而提心吊胆,这哪里是事父母竭其力?完全是反过来了嘛,成了爷娘事儿孙竭其力了嘛! 据说,现在讨债生意很火,甚至堂而皇之促成了互联网P2P借贷生意市场。从此现象种可窥一斑,其中利弊,值得大家深思。 话题扯远了,我们赶紧收回来,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对“竭其力”应该有了一个理解,竭其力是有个度的,这个“度”也有内外两个方面,对外来说是在法律及个人能力所及范围内的竭其力,或者说量力而行;对内来说是自己心力可控范围之内的竭其力,这一点,南怀瑾先生解释的好,他引用中国古人一副对联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其“原心不原迹”就只看他的心孝不孝。比如一个人很穷,想买一罐奶粉给父母吃,但实在没有钱,买不起,因此心里很痛苦,只有希望慢慢积蓄点钱再去买。只要有这个心,只要他这份情感是真的,我们就不能说他不孝。“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一定要在事实上有表现,那穷人家里就没得孝子了。这个道理非常清楚,我们用这个道理来解释,就是说明“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第三句:事君,能致其身。这一句更像是子夏对前面曾子所言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一句的体会与阐发,为君主做事,究竟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忠到了极致呢?子夏的理解是要“能致其身。”要有献身精神。当然, 南怀瑾先生再讲这一句时,把“君”字的理解从高高在上的“国君”位置拉低并推而广之到“君子或朋友”上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意识上敬词,我们若按南怀瑾先生的解释来重新定义这个“君”字,可以这样来理解:当我们若承诺了朋友某件事,那么就要尽心尽力去完成它,而对这件事尽心尽力的重视状态就如把朋友视为“国君”身份去对待重视一样。可以说,这样解释更具有时代性,于文化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切实的意义。 第四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依照前面推理,这句是子夏对孔子“谨而信”一句具体到交友方面的阐发,同曾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一样强调要守信。当然,从这两句曾子和子夏关于交友之道的“信”字的理解上,我们并不能看出他们完全理解孔子“信”的内涵,孔子十分强调信的重要性,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但他的信也是通权达变的,并不固执于信上面,他曾对子路说过“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那是浅薄固执的小人!”的话,后世孟子言及孔子的信时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重点不在于信与不信,而在于是否合乎道义。举个例子:你承诺了朋友,要借钱给他,但未等借时发现朋友在骗你,他借钱的目的是为了赌博或干违法的事,你还会兑现承诺借钱给他吗?因此,读《论语》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孔子所言的信,关于这个话题,后面我们会继续讨论。 第五句: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前面说了四条感悟后,最后做了总结,说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我们可以思考下:子夏为何要下这个定论呢?前面我们分析过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当时听了孔子话后深有感触,同时做了逆向思维式的思考,既然老师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那么老师讲的重点是在实践,但反过来若一个实践方面非常好,却没有学习过书本理论的人,算不算学过了呢?这样的人不是也有很多吗?我们常讲实践出真知,纸上学来总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从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更好的身体力行这一结果来说,子夏持对这样的人持肯定态度是有道理的。 但若孤立的看子夏这句话,当然也能找出他的毛病来,比如:学问是包括多方面的,怎么能仅以四件事来囊括呢?或者仅仅实践四件事,其获得的知识会不会有局限性呢?等。 其实,我认为若把子夏和孔子师徒两人前后两句话合二为一的看,这个论述就完整了。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揣摩下为什么《论语》中会把子夏这一句安排在孔子这句话的下面?或许就是当时子夏认真思考后,觉得老师的话还不够全面,因此,等孔子说完,他就紧跟着说了这么一句,把孔子的话补全了,想必当时孔子听后对子夏能有这样深入细致的思考方式是十分赞赏的,因此,弟子们编排《论语》时,才把子夏这句话安排在这个位置。 最后,我们再以科学逻辑思维来重新剖析下孔子与子夏师徒两人的这两句话,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科学发现原理实现过程,科学发现原理一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类比、想象、抽象等等来实现的。以比较为例,对科学发现来说,比较既不相同的现象而探求其共同点或比较极其相同的现象而探求其不同点,这是比较过程的基本原则之一。比如孔子所得出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结论,也可以理解为他先在各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群中发现了一类学与习两相结合的人,这些人通常具备某些相同的特征,他把这些特征概括出来就是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然后再进一步分析得出他们的大概学习过程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就是从不同中发现相同,从相同中再进一步总结提取理论的过程。另外,科学理论发现过程的起点和源头通常是先发现问题,而终点是找到能够解答该问题的理论。子夏则通过把自己的思想与老师孔子的总结再次做了比较后,发现自己与老师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理解,这个不同理解就是问题所在,他沿着这个问题追溯下去,从而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子夏的结论既有对孔子思想的传承也有自己创造性思维在里面。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孔子与子夏的思维方式与当今科学发现比较思维的基本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一个偏哲理,一个偏科学。这里,我们姑且称其为逆向科学比较逻辑思维法。 再引申到我们孩子的学习教育方法上来,让孩子学一个道理也好,分析一个事物也好,也应遵循这种“同中寻异,异中寻同”的分析与总结过程,形成这样的思考习惯,无疑对孩子的科学与哲学思维的养成是大有裨益的。 子夏说完这句话,估计孔子当时是觉得意犹未尽,紧接着又说了下面一句话。(谭清风《论语解构》)

5. 卜子社区电话

公交线路:19路 → 51路,全程约6.9公里 1、从卜子东路步行约340米,到达卜子东站 2、乘坐19路,经过8站, 到达华联大厦站 3、乘坐51路,经过3站, 到达中石化阜阳公司·美康体检站 4、步行约440米,到达六纺社区生活馆

6. 卜子夏简介

卜 商(公元前507年——前?年)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

卜偃:春秋时晋国人,为晋献公掌卜大夫。所有大事举行前,都要由他预卜是否吉利。例如据《左传·哀公九年》载,狐偃劝晋文公出兵送襄王归周朝,文公命卜偃占了一卦,得到“大有之睽”,卜偃解释:“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天子降心以逆(迎)诸侯,不亦可乎!”晋侯于是采取了行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