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少有被同选的,多是选了第二首。至于为什么,不妨将这两首统一说完后再做分析。
(一)中提到了个娄敬。这娄敬是汉初时人。他最早一个劝说后来的高帝刘邦建都长安,占得地利之优,因此被赐以刘姓,且封为建信侯。后称之为刘敬。汉初那个时候匈奴兵强,他曾提出和亲之策,并迁徙原六国贵族后代及豪强大族十万余人充实关中(今东西横贯陕西、北经西安的渭河流域地区),以增实力。
历史对其当时的这个举措是肯定的。
但此诗对这个故事是持否定态度的。
该诗先在上一联赞颂了武力靖边、匈奴归降的一剑横行之功,而后是讽刺汉高祖刘邦诈夸娄敬的和亲之策,卑下地将汉之公主嫁与匈奴王单于。
搞清了这是一首和亲靖边的讽刺诗,也就弄清了为何屡屡被漏选。
原来人们对边事的处置天然的存有尚武意识,也天然的鄙视和亲靖边,似乎那是一种掉大价的举动。
(二)则较之(一)浅明了许多,只是里面也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
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候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 “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是了。
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返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总觉得不是那么太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也就没啥费解的了。
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
而后就是方才说过的那个典故---不回玉门关了,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我以为,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2.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古诗软笔教学视频
愿得此身长报国下一句: 何须生入玉门关
出自 塞上曲二首·其二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代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3.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怎么读
《塞上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二首诗用到了西汉班超的典故。班超三十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
但以戴叔伦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 他不应想着“生入玉门关”,而是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4.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书法作品
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塞下曲》
【唐朝】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翻译
1、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4、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5、塞下曲
唐: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6.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朗诵视频
唐朝的爱国诗篇
1: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南园十三首·其五
作者: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7:塞上曲二首
作者:戴叔伦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8:少年行四首·其三
作者:令狐楚
原文: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7.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古诗
1.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4.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1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16.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离骚》中爱国诗句应该不止四句,但我认为这四句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 1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8.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21.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2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4.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知缘斋主人 25.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26. 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这首诗什么意思
含有西门关诗句,例如:“吾皇应喜民胥乐,岁许西门入夜关。”
出自:清明湖上
武衍 〔宋代〕
榆火初传禁漏残,满城和气在湖山。接天杨柳风烟里,照水桃花图画閒。旧路人穿新路去,长桥船出断桥还。吾皇应喜民胥乐,岁许西门入夜关。
作者简介:武衍,字朝宗,原籍汴梁(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寓临安(今浙江杭州)清湖河。
9.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凉州词
唐代: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代: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4、塞下曲
唐代: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0.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朗读
chánmínɡkōnɡsānɡlín,báyuèxiāoɡuāndào.蝉 鸣 空 桑 林 ,八月 萧 关 道 .chūsàifùrùsài,chùchùhuánɡlúcǎo. 出 塞 复入塞 ,处 处 黄 芦草 . cónɡláiyōubìnɡkè,jiēxiànɡshāchǎnɡlǎo.从 来 幽 并 客,皆 向 沙 场 老 .mòxuéyóuxiáér,jīnkuāzǐliúhǎo.莫学 游 侠 儿,矜 夸 紫骝 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