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小伯爵意大利歌(小伯爵意大利歌曲)

1. 小伯爵意大利歌

1. 小伯爵意大利歌

那首歌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第二十一曲伯爵夫人和苏珊娜的小二重唱《Canzonetta sull'aria》。《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三部歌剧中的一部喜歌剧,完成于1786年,意大利语脚本由洛伦佐·达·彭特(Lorenzo da Ponte)根据法国戏剧家博马舍(Beaumarchais)的同名喜剧改编而成。

2.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

2.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

让我痛哭吧,我怀着满腔热情,重归苏莲托,负心人,黎明,斗牛士之歌,快给忙人让路,请你不要再去做情郎,快乐跳舞我的小伯爵,老人河……

3.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伴奏

  是中世纪音乐的一种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一些没落的贵族阶级,其实内容大部分都是与宗教有关,但并不是在教堂里演出的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可分成三类:  

1.与宗教内容和形式有一定联系的歌曲:  孔杜克图斯,12、13世纪的一种拉丁文格律歌曲,从单声部到三个声部都有,既有宗教内容的也有世俗内容的。  戈利亚德歌曲。这是云游四方、不守规矩的神学院学生(人称戈利亚德goliard)创作的歌曲,主题是爱情、酒、对宗教和时事政治的嘲讽。  

2.属于贵族圈子的骑士音乐:  法国游吟诗人(Troubadour)用方言写歌词,内容以爱情为主,如常见的田园恋歌(pastourelle)。13世纪有3中带叠歌的体裁:叙事歌(ballade)、回旋歌(rondeau)和维勒莱(virelai)。它们大多是单声部的,有少量是复调织体。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出现于12世纪中叶,很可能是在法国游吟诗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其歌曲体裁主要是巴歌体(bar)。后来发展为名歌手(meistersinger),这是有组织的文学与音乐行会的成员。  西班牙有坎蒂加歌曲(cantiga),意大利有劳达歌曲(laude),都是单声部的。  

3.民间职业音乐家的音乐:  在中世纪以演奏和歌唱谋生的职业音乐家被称作戎格勒(jongleur)或游吟艺人(menestrels)。他们擅长演唱英雄业绩尚松(chanson de geste),这是一种类似于希腊史诗的叙事曲。演唱时用维奥尔和小型竖琴伴奏。  下面这个是又一种解释-----  进入中世纪后,基督教会一直试图用教义控制人们的思想,但这并不能扼杀人类的天性,于是,在格里高利圣咏之外,便出现了与之相对立的吟唱诗人和世俗歌曲。  吟唱诗人是中世纪活跃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诗人和作曲者,约12世纪中期得到广泛发展。流传至今的吟唱诗人歌曲总共4730余首,多以爱情和纵欲为题材,也有关于政治、道德及宗教的。吟唱诗人歌曲听来很像民间歌曲,有着悠长的旋律,或清唱、或有简单乐器伴奏。最著名的吟唱诗人有文塔多恩(约1125-1195)、马卡勃鲁、迪亚伯爵夫人等。文塔多恩的《我看见云雀扑打着翅膀》是吟唱诗人最出色的歌曲之一。  吟唱诗人所崇尚的人性与宗教所宣扬的神性是相背离的,其自由的个性也是与教会的专制反其道而行之的,当时的世俗歌曲也是如此。“卡尔米纳·布拉那(CarminaBurana)”是12和13世纪之间世俗歌曲集,一部拉丁文、古德语和古法语的诗篇手抄本,总共两百多首作品,包括表现放纵情欲的爱情歌曲、表现暴食狂饮和赌博的谐谑歌曲、关于道德和讽刺现实的歌曲、流浪学者的韵律诗和宗教剧等,通常有简单的乐器伴奏。  中世纪另一种世俗气息浓厚的音乐形式是宗教剧,也称“神秘剧”,特点是将中世纪各种音乐形式———世俗歌曲和舞曲、吟唱诗人作品、教堂圣咏等集中于一体。最著名的神秘剧《但以理的表演》,出自《圣经》的《但以理书》,讲述但以理指责迦勒底的伯沙撒王狂傲和崇拜偶像,被投入狮坑后因上帝佑护而毫发无伤的故事。另一神秘剧名作《美德的表演》,含有各种抽象的角色:美德、兽性、灵魂等,作者希德嘉·冯·宾艮(1098-1179)为德国12世纪著名的修女。  随着世俗音乐的繁荣,欧洲进入了中世纪的鼎盛时期———哥特时代,复调音乐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4.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谐音

音译是:ni yao tiao wu wo de xiao bo jue

5.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谱背景

埃德蒙·唐泰斯——即基督山伯爵,小说主人公莫雷尔——“法老号”船主法利亚神甫——埃德蒙在监狱中的朋友、老师及父亲唐格拉尔——陷害埃德蒙的主谋费尔南——即德·莫尔赛夫伯爵,埃德蒙的情敌,参与陷害埃德蒙德·维勒福——法官,参与陷害埃德蒙梅尔塞苔丝——曾是埃德蒙的未婚妻,后成为德·莫尔赛夫伯爵的夫人卡德鲁斯——埃德蒙以前的邻居马克西米利安·莫雷尔——莫雷尔之子瓦朗蒂娜——德·维勒福和前妻之女,马克西米利安的女友海蒂——希腊公主,埃德蒙的女奴阿尔贝·德·莫尔赛夫——德·莫尔赛夫伯爵之子努瓦蒂埃——德·维勒福之父朱莉——莫雷尔之女艾玛纽埃尔——朱莉的丈夫爱德华——德·维勒福之子安德烈亚——即贝内德托,德·维勒福与唐格拉尔夫人的私生子弗朗茨·德·埃皮奈——阿尔贝的朋友博尚——阿尔贝的朋友沙托·乐诺——阿尔贝的朋友路易季·瓦姆帕——强盗,埃德蒙的朋友

6.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谱

德国南部有一座小城,名叫威塞尔。这里的居民个个自命不凡,以有教养的体面人自居。他们对外地人,特别是乡下地方来的人,相当瞧不起。

一天,从外地来了一位陌生人。他面容憔悴、身体瘦弱,为了躲避战乱才来到这座小城。向来以貌取人的居民们见他衣衫褴褛、身无长物,都很瞧不起他。

数月后,从城外驶来的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了市政府的大厅前。车上下来两位衣冠楚楚、派头十足的男人。其中一个年纪较大,另一个则用帽子遮住了前额,嘴和耳朵都用面纱包着。

市长见两人颇有来头,赶忙亲自迎接。年纪大的那位行礼道:“这位是我的主人,来自伦敦的布朗伯爵。而我,则是尊贵的布朗家族的管家,您叫我理查德就可以了。”

不得了,是英国来的大贵族啊!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城,居民们蜂拥到市政厅争睹贵族的风采。布朗伯爵安顿下来后,居民们时常借故上门,竭力亲近这位远道而来的大人物。可奇怪的是,大家每次见到布朗伯爵,他遮住嘴脸的帽子和面纱总是没有取下。大家试着与伯爵大人交谈,按理说英国人讲的自然是英语,但伯爵的回话,不是“叽咕叽咕”就是“稀里咕噜”之类的奇怪发音,大家都听不懂。这时,理查德向大家解释:“伯爵大人所讲的语言,是严谨的‘古典贵族英语’。‘叽咕叽咕’就是‘你好’的意思;‘稀里咕噜’则是‘欢迎’之意。这是英国上流社会用于日常交流的美妙语言。如果大家愿意,我可以请伯爵大人教教大家。”

居民们竞相跟着学。就这样学了几个月,居民们见面就说“叽咕叽咕”,彼此串门都喊“稀里咕噜”,全城上下皆以会说一口标准的“叽咕叽咕贵族英语”为荣。

转眼圣诞节将至,视察员又要从州里下来巡视了。市长打算举办一次盛大的音乐酒会来招待视察员,顺便向视察员炫耀一下威塞尔人如今的上流生活。

圣诞节终于到了,视察员在市长等人的陪同下,准备好好欣赏一场高水准的音乐会。音乐会开始前,视察员来到宴会厅,居民们纷纷起立问好,嚷道:“叽咕叽咕、叽咕叽咕。”视察员一愣,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大家见视察员呆立当场,不禁得意洋洋,以为“古典贵族英语”把他给震住了,又齐声喊道:“稀里咕噜、稀里咕噜。”视察员不便发作,心中暗想:“真是一群没教养的家伙。”

这时市长领着女儿来到布朗伯爵面前,递给他一张乐谱。伯爵盯着乐谱,大嘴一咧,从喉间发出了沉闷而难听的声音。琴师忙向他喊道:“降低两个音,您应该唱C调,C调!”

但布朗伯爵似乎根本听不懂什么是C调,自顾自地继续张嘴乱“唱”。他越“唱”越起劲,嫌蒙在脸上的面纱碍事,随手便将面纱扯了下来。小城的居民们第一次见到伯爵的尊容——那张脸毛茸茸的,布朗伯爵原来是一只大猩猩。

猩猩趁大家愣神的工夫,朝门口夺路而逃,转眼间就影踪全无。

视察员的满腔怒火再也难以抑制,大吼道:“这只猩猩就是‘体面的英国伯爵’?你们怎么把一头畜生带进社交圈里了?还荒唐到跟畜生学什么上等人的生活方式?真是愚不可及!”

就这样,威塞尔的居民因盲目追求虚荣而大出洋相的故事,成为了全欧洲的笑谈。至今人们在嘲讽浮夸者时,还在说:“瞧,又一个威塞尔人。”

7.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演唱技巧

伯爵都是著名的奢侈品牌,高级和时尚并存,值得购买。

宝格丽:彩宝之王,诞生于意大利的奢侈品大牌,设计以古希腊,罗马建筑风格为参照。Serpenti系列,灵蛇魅惑,性感的标志。B.zero1系列多种材质迷幻交错,天马行空的设计体现宝格丽独特的风格。

8. 小伯爵意大利歌词

伯虎说歌词

演唱: 伯爵Johnny / 唐伯虎Annie

作词 : 唐寅/于晓明

作曲 : 伯爵Johnny

编曲 : 伯爵Johnny

制作人 : 伯爵Johnny

一枝春风叩柴门

一声鹊啼我自珍

不见对弈人 落子定乾坤

酩酊寄此身

一壶炊烟煮黄昏

一盏旧茶浮亦沉

清风无人问

拭尽万般尘

与君酌星辰

戏腔: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虚度我青春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和光也同尘

鼠来宝: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卖酒钱

卖酒钱

一枝春风叩柴门

一声鹊啼我自珍

不见对弈人 落子定乾坤

酩酊寄此身

一壶炊烟煮黄昏

一盏旧茶浮亦沉

清风无人问

拭尽万般尘

与君酌星辰

戏腔: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虚度我青春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和光也同尘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虚度我青春

明月万年无前身

照见古今独醒人

公子王孙何必问

和光也同尘

公子王孙何必问

和光也同尘

9. 小伯爵意大利歌曲谱伴奏

哥德堡变奏曲

这是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的一部晚年作品,全曲约为60分钟,是世界公认最有效的催眠曲,据说这首曲子是巴赫帮助患有失眠症的伯爵所谱,在完成演奏后,还被赠予了一只装满100枚金路易的金杯以示答谢。

Weightless

这是一首由英国乐团Marconi Union所创作的歌曲,据说比莫扎特音乐的精神放松程度还高11%,据一家国际神经研究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weightless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们心中65%的焦虑,同时还能使心率下降35%,被人称为世界上最轻松的音乐,因此催眠效果也是无比强大的。

10. 小伯爵意大利歌简谱

1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不朽的大提琴家(The Great Cellists,世界文物刚出中译本)一书作者Margaret Campbell在书中的引言提到:「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我所得到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巴哈的六首无伴奏组曲是每一位大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标。

它们是演奏曲目的基石,许多人都承认他们可以花上一生的时间来学习并演奏这些组曲……。」的确,自从卡萨尔斯的演奏与录音将这六首组曲复兴,它们如今已经成为每位大提琴家皆试图攀登的顶峰。 巴哈这六首组曲应该是他在哥登(Cothen)担任宫廷乐师时期(1717-23)的作品,这六首曲子巴哈皆采六乐章型式写成--包括Ⅰ前奏曲、Ⅱ阿勒曼舞曲、Ⅲ库朗舞曲、Ⅳ萨拉邦德舞曲、Ⅴ小步舞曲(或布雷舞曲、嘉禾舞曲)以及Ⅵ吉格舞曲。

由於原稿已经轶失,目前流传下来的无伴奏组曲抄本有二:一是由他的第二任妻子Anna Magdalena Bach於一七三○年写成,另一较少为人知的抄本则是巴哈弟子Johann Peter Kellner於一七二六年所完成的。 由於抄本上有一些明显的错误与漏失,而且许多有关演奏弓法、装饰奏、速度等标示都付之阙如,所以现代大提琴家在演奏这六首组曲时,往往会以自己研究所得的「私房版本」演出。

比方说,罗斯托波维奇对於这六首组曲是这麼描述的(从一到六号):G大调「明亮」、d小调「悲伤而强烈」、C大调「灿烂」、降E大调「庄严而不透明」、c小调「黑暗」、D大调「耀眼如阳光」。 虽然在众多名家的诠释下,这六首组曲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但是相信它带给聆听者的感动,却是一致。

(薛介维)

推荐版本 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傅尼叶/大提琴■DG 449 711-2 ■ADD 138'42" 1996■宝丽金

一九七四年秋,卡萨尔斯过世后一年,六十八岁的傅尼叶应邀前往普拉德音乐节(Prades Festival,由卡萨尔斯创立)演奏巴哈的无伴奏组曲。

San Michel de Cuxa教堂内挤满了聆听的人潮,独奏会后,没有掌声,听众在全场静默中缓缓起身……。 这套著名的巴哈无伴奏录於一九六○年十二月,地点是汉诺瓦的贝多芬厅。傅尼叶是位自我要求甚严的艺术家,为了维持音乐的整体性,在灌录此套组曲时他偏好录一大段,而且常常是录完整乐章才停。

整体而言,他的演奏从容、优雅、流畅,散发出典雅抒情的气质。

2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第九号

1743年出生於义大利的鲍凯里尼,不仅是大提琴的祖师级作曲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他的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几乎是每个学大提琴的学生必学的曲目,即使是在今天都还是最常演奏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

就连布朗咖啡的广告也拿来作为配乐,如今想起孙叔叔那句著名的:「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都会令人想起降B大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一开始的附点音符,及大提琴流畅的快板。 他对大提琴的技巧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左手方面。他提高了大提琴的把位、拓宽音域到降B;对拇指的要求很高、发展双音的技巧与快速音程。

而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就是最好例子。但很讽刺的是,这首最受欢迎的协奏曲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大提琴家Grzmacher (1832-1903)所校订改编;话说回来,要不是Grzmacher,鲍凯里尼的作品可能就被埋没在音乐史的洪流下。

事实上,他的作品无论在当时或是现在,都是可以和海顿相媲敌的。他不仅有莫札特的天赋;更有海顿的多产。正如当时法国知名的作曲家卡蒂尔(Jean Baptiste Cartier1765-1841)所说:「如果上帝要透过音乐与人类沟通,他会用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但是,如果他想自己欣赏,他无疑会选择鲍凯里尼的音乐。

」且不论他和海顿,谁的作品伟大;我想孙叔叔讲的也很有道理,「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推荐你听听这首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张维志)

推荐版本 鲍凯里尼:降B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马友友/大提琴,祖克曼指挥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SK 39964■DDD/49'07"/1992■新力哥伦比亚

马友友、杜普蕾、哈诺伊所采用的鲍凯里尼降B大调协奏曲版本,都是Grzmacher修定版。

实际上,这个修订并不损及鲍凯里尼的原创风貌,而且还保留了古典时期的精神。这首降B大调协奏曲充分显示马友友精致、细心的品味,他并没有像杜普蕾毫不保留地表达感情;而是用一种略带浪漫的语汇、优美温暖的音色,如歌般的演唱。你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在第一乐章里,活泼、生动的韵律;第二乐章开始的弱音揉弦、力度均匀的渐强;第三乐章里,和乐团答唱自如的美妙景象。

小提琴家祖克曼指挥的圣保罗室内管弦乐团,像朝露般的清新自然,他和马友友合作演出的巴哈交响协奏也是相当杰出的搭配,录音、演奏都是上乘之选。

3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文献记载海顿应该写有五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是第三号找不到乐谱,第四、五号证据不足无法证明,因此一般认定的海顿大提琴协奏曲就是第一号C大调、第二号D大调两首。

由年代久远,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乐谱几乎是在「考古」的情形下被挖出来的,其中第二号更是与舒曼、德弗札克的同类曲目并称为「三大大提琴协奏曲」。 此曲是海顿五十一岁时作品,传说是为当时知名宫廷大提琴家安东.克拉夫特(Anton Kraft)所作。有趣的是这首曲子有将近一百年的创作者身分之争,因为克拉夫特之子质疑说:「此曲并非海顿所写,我的父亲才是真正的作曲者!」不少学者也同意,因为乐曲中用到的高把位、双弦奏法,都超出海顿当时的习惯用法。

不过,到了五○年代海顿亲笔手稿在维也纳被找到后,再加上另一派拥海顿的学者找到一八○六年根据手稿出版印刷谱之后,这首作品的真正主人终於真相大白。 该曲第一乐章是标准的协奏曲奏鸣曲式,精巧典雅是基本品味,声部的交替缓而不迟,有股浓厚的贵族气。第二乐章慢板是三段式的小轮旋曲,舒缓的主旋律让我们了解到海顿也是一位「旋律高手」。

第三乐章是轻快的轮旋曲,气氛明亮、轻松愉悦,暨有巴洛克的明快又有古典的雅致。要将这首作品的兴味奏出,节奏感以及分句的简洁相当重要,主奏与协奏声部要有富流动性的韵律感。(赖伟峰)

推荐版本 海顿: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哈诺伊/大提琴,保罗.罗宾森指挥多伦多室内管弦乐团■RCA 09026-60722-2■1983■博德曼

这首作品的经典名演个人推荐杜普蕾与巴毕罗里EMI版(企鹅三星),简洁的分句、深情的琴音,完全表现出海顿时期流畅明快,令人一听上瘾。

最新发行的版本是哈诺伊,不过这并不是新录音,而是1983年的重发片,是哈诺伊选集中的第六集,收录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从音色的丰润度来说,这张唱片表现杰出,大提琴琴身、琴版的共鸣细节清晰,多伦多室内管弦乐团与主奏的声音也相当融洽。哈诺伊的诠释一如他的装扮,亮丽的语法令人不忍把目光移开,充分展现女人妩媚的气质,是与众不同的「浪漫」海顿。

哈诺伊为了争取更多表情细节,因此分句有拖曳的现象,因此在主协奏整齐度以及节奏感上就出现了搭配的难度,外乐章(一、三)快板时此情形更明显。不过您千万不要以为这是「荒腔走板」的演出,哈诺伊能有今天的名气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的音色「媚」力、雍容华贵的态势让我听到完全不同於杜普蕾的海顿。

4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贝多芬一共写了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在数量上或许比不上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在艺术成就上绝对不遑多让。这五首作品分别是作品5两首,作品69一首 ,作品102两首。

分别具备贝多芬早期,中期,晚期的特色。在这五首作品中,以第三、五号最为出色闻名。 第三号在创作时间与乐曲性格都介於作品5与102之间。写於1807-1808年,提献给大提琴家同时是贝多芬的好友Baron Iganz von Gleichenstein,他同时有点像他的经纪人。

当时这两个人都爱上Malfatti姊妹,但是Gleichenstein抱得美人归,而贝多芬却失意情场,因此这首曲子充满泪水与悲伤。由一段完美的旋律大提琴独奏地拉出,展开了充满罗曼蒂克的第一乐章,该乐章中有两个重要的抒情的主题。诙谐曲的部份主题出现三次,分别再两次中段(trio)的前、中、后。

第三乐章由慢而快,在如歌的慢板后紧接著明亮紧致的奏鸣曲式,而主要的主题与他的Rasoumovsky弦乐四重奏相同。 第五号可说是五首中的巅峰之作,无论在技巧、和声、乐曲形式都有重大突破。他打破古典形式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缓慢序奏、终乐章以赋格开头的惯例。

第一乐章就大胆奔放的由钢琴导入,开始精神抖数淖帏Q曲式。第二乐章情绪虽然感伤,音乐语句却恬静带有升华感,大提琴与钢琴的对话交织紧密,对位法充分被哂谩>o接著第二乐章不中断演奏的第三乐章的,复杂的双重赋格深深的影响到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跟贝多芬自己的交响曲比起来,他的大提琴奏鸣曲在气质上相当内省,寓意深远。

(赖伟峰)

推荐版本 贝多芬:第三、五号大提琴奏鸣曲 ■罗斯托波维奇/大提琴,李希特/钢琴■Philips 442 565-2■ADD/2CDs/1961-62■宝丽金

要选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的经典版本,本片当然实至名归。

其中第三、五号是最新日本三百名曲第一名,罗斯托波维契与李希特两大天王,光是名号就吓死人!而且两张平价CD将贝多芬五首大提琴奏鸣曲全部收录,在荷包考量下更是划算。罗斯托波维奇得诠释相当理性,没有加油添醋的肆虐,整体呈现自然无欲。最精彩的当然是两位大师在竞奏交叠、声部对位,所表现出来的张力,两个人的合作让充满抽象、绝对的奏鸣曲,浮现前所未有的思想纹路、心情脉络。

罗斯托波维奇在吖鹇洌鸪修D合之间的确不辱他当代大提琴巨擘的名号。

5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阿贝鸠奈奏鸣曲也叫做琶音琴奏鸣曲,原本是为琶音琴(Arpeggione)这种乐器而写。琶音琴或称吉他大提琴,这是一种六弦的古乐器,此乐器现在可说渐被遗忘,但是舒伯特此曲为琶音琴留下最好的历史文献,也可以说是唯一的。

由於琶音琴几乎可说是失传,近代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弦乐器主奏,例如小提琴、中提琴或是大提琴,受到乐迷极大的欢迎。 舒伯特一八二四年写该曲时,正与艾斯特哈奇一家人在采里次避暑,心情相当愉悦快活。而且当时他与伯爵公主卡罗丽娜也有绯闻传出,在爱情的滋润下乐曲当然优美动听。

另外,采里次当地充满浓厚的匈牙利风情,舒伯特也深深受到影响,喜欢上匈牙利风的音乐。在琶音琴奏鸣曲中,他在琶音琴这种又有吉他又有大提琴的乐器上,表现了奔放热烈的匈牙利音乐个性。 整首曲子仅二十分钟,第一乐章由钢琴与大提琴轮翻奏出我们所熟悉的旋律,是带有羞涩与憧憬梦想的主题,充满著歌唱性。

第二乐章是三段式的自由变奏曲风格,主题充分发挥歌唱性(舒伯特的专长),音乐听起来没有结构严谨的包袱,而另有一种疏通的自由。第三乐章大提琴做出琶音琴效果,应该是现代的改编曲模仿当时琶音琴,歌谣味浓厚的匈牙利音乐特质,可以清楚地听出来。时而豪放的匈牙利乐句会突然地插入优雅的主题中,虽然有些突兀,却表现了舒伯特难得一见轻快俏皮,可见他当时得心情一定是好到了极点。

阳光、自由的呼吸、悠闲的生活步调,的确是作曲家创作灵感的充分条件。(赖伟峰)

推荐版本 舒伯特:琶音琴奏鸣曲 ■罗斯托波维奇/大提琴,布瑞顿/钢琴■Decca 443 575-2■ADD/1968■福茂

本曲的经典版本,我个人追随刘仁阳顾问的选择,推荐罗斯托波维奇Decca版。

曾获得日本唱片艺术第一名的殊荣的唱片,前不久才发行CD。这张唱片中有著罗斯托波维契与布瑞顿的友谊吧!还有发烧级自然真实的录音!以及亲昵紧密的对话诠释! 大提琴与钢琴表现出合作无间的亲昵感,堂音丰富、细节清晰。大提琴的声音不仅通透有甜味,弓毛与弦的摩擦质感高贵如天鹅绒一般滑顺,琴音变化相当丰富。

连刘顾问都夸赞:「好久没有听道录得这麼有灵气的大提琴声音。」第二乐章的主题拉奏,让人不禁怀疑,到底舒伯特当初是为琶音琴还是大提琴写这首曲子?怎麼罗斯托波维奇的琴音表现与乐曲那麼契合。这绝对是一张音响迷必备的唱片!

6 舒曼: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首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舒曼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首同类作品。

一八五○年十月,舒曼接受了杜塞多夫市音乐总监一职,高兴地与家人前往履新,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以大约两个礼拜的时间迅速地写下了这首协奏曲。舒曼对大提琴的喜爱起码可以追溯到一八三二年,我们从他一八四二年的钢琴四重奏与五重奏,一八四九年的五首民歌风大提琴小品中可以窥见。

这首协奏曲当时并未即刻出版,一八五四年,深受精神衰弱之苦的舒曼在病中藉由修改这首乐曲得到了慰藉。此曲於一八五四年出版,但直到一八六○年舒曼死后四年才举行世界首演。 舒曼在这首曲子的原稿上注明了「Konzertstk」(有管弦乐伴奏)的字样,正如他所标示的,此曲的管弦乐部份居於伴奏的角色,主要皆由主奏大提琴来发挥。

第一乐章由木管与弦乐器拨奏奏出a小调和弦后,大提琴的第一主题随即进入,自此大提琴无论在发展部或再现部,始终居於主奏的要角,而乐团则居陪衬角色,几乎可说是衬底的背景。 乐曲不间断地进入第二乐章,这是只有三十四小节长度的短小乐章。在弦乐的拨奏中,大提琴呢喃地奏出如歌的主题,乐团中的首席大提琴接著与之应合。

不久,乐曲便进入「稍为活泼的」部分,接著在木管乐器的提示下,再现了首乐章第一主题的前半句,而后半句则转变成本乐章的主旋律(由大提琴奏出)。最后在独奏大提琴的一段短小乐句中,进入终乐章。 第三乐章一开始,便由管弦乐以强有力的和弦与独奏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接下去可说都是属於这个主题的发展。

接近尾声时,大提琴有一段精彩的装饰奏,然后乐团部份渐次加入,一起明快地结束全曲。(薛介维)

推荐版本 舒曼、亨德密特大提琴协奏曲 ■史塔克/大提琴,Dennis Russell Davies指挥邦贝格交响乐团■RCA 09026-68027-2■DDD 51'36" 1995■博德曼

史塔克一九六二年七月曾在Mercury灌录舒曼大提琴协奏曲,那个版本展现出大师壮年时期凌厉的技巧,演奏锐气十足,展现出大开大阖、一夫当关的气势。

这个RCA版录於九四年,史塔克已经七十高龄,年迈的他当然在体能状态上不复当年,但是呈现出来的却是较为圆熟的风格,在速度上也较慢,与年轻时期相比又是另一种不同的风味。指挥Dennis Russell Davies的伴奏相当好,乐团的各声部在他的棒下极为平衡,与独奏十分契合。

片中另外收录亨德密特写於一九四○年的大提琴协奏曲(为了纪念一九九五年他百年诞辰),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二十世纪的作品就退避三舍,请听听那具俏皮、诙谐进行曲风的第三乐章,相信你一定会喜欢的。录音上乘,各声部清晰分明。

7 布拉姆斯:第一、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我们麼都知道布拉姆斯与巴哈、贝多芬合称三B,他一生只写过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第一号e小调作品38、第二号F大调作品99。

这两首作品无疑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经典作品。 第一号完成於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即将完成时,当时布拉姆斯从克拉拉舒曼的别墅返回维也纳,耗费三年的时间才完成。经过二十一年后,布氏又写第二号。当时他已53岁虽青春不再但是音乐更加洗鍊,此曲与他的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差不多时间完成,当时他人旅居瑞士的托恩。

第一号的三乐章中,第一乐章的重头戏就是仿效巴哈赋格与艺术、贝多芬第五号大提琴奏鸣曲终乐章的赋格,布拉姆斯将大提琴与钢琴的份量写得一样重,并没有刻意凸显大提琴而压抑钢琴的企图,因此与其叫大提琴奏鸣曲,不如叫钢琴、大提琴二重奏曲。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是本曲先完成的部分,在速度上第二乐章要求要近似小步舞曲,律动感要够但是又不能失去第二乐章该有的抒情婉约特质。

第三乐章完成於1862年,不过当时缺乏结尾部分,一直到1865年才加上结尾部分。在第一号中,布拉姆斯为钢琴写了厚重复杂的和声,因此大提琴的拉奏必须相当具有力道,才能让声音不被钢琴淹没。原本写有慢板乐章,后舍弃不用。 第二号热情的第一乐章开头令人印象深刻,相当具有震撼力。

慢板时大提琴以布拉姆斯相当偏爱的拨奏出现,刻意地拨动听者的心弦。第三乐章六八拍的八分音符连奏,是十足别致的主题。第四乐章则是轮旋曲式,大提琴双弦的拉奏哂玫孟喈敹唷#ㄙ哕シ澹?

推荐版本 布拉姆斯:第一、二号大提琴奏鸣曲 ■Maria Kliegel/大提琴 ,Kristin Merscher/钢琴■Naxos 8。

550656■DDD■滚石

此曲的经典版本无疑是:杜普蕾/大提琴,巴伦波因/钢琴(EMI CDM 7 63298 2,科艺百代)两夫妻的合作,琴音深刻渗入脊髓、感人肺腑。目前最新发行的版本,则是Naxos的Maria Kliegel版。

这位出生於德国曾获罗斯托波维契大奖的女大提琴家,吖椒?、技巧扎实,称不上是舌灿莲花的光芒耀眼,道有田野隐士的平淡致远。在解读诠释这两首作品上,Kliegel不吝释放能量,充分展现布拉姆斯乐曲的内蕴力道,情绪也没有流於过激的沈溺。说实话,Kliegel分句上大刀阔斧的砍劈,不拘泥小节上的修饰,颇有大师朱铭的大型木雕气势,言简意骇、气势浑然,您甚至会误认为她是男性演奏家。

虽然这两首作品的录音相当多,但是在杜普蕾与巴伦波因的经典版本之外,Naxos此版也属上乘丝毫没有廉价灌水之感。

8 德弗札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104

如果要从协奏曲的角度推荐一首入门曲,那我堑赂ピ瞬贿x。

因为德弗札克的音乐有非常强的旋律性,建构在坚实的曲式架构上。近代乐派之的欧陆作曲家中,我最欣赏的两位:史梅塔纳与德弗札克,都对斯拉夫民族怀著深厚的情感,并勇於表现在他们的音乐中。 於1895年完成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德弗札克晚期的作品,也是他应聘前往美国纽约国民音乐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for Music)任院长职期间的创作之一,后回国转任布拉格音乐院院长,才将这阕协奏曲题献予本国的大提琴演奏家哈努雪.威汉(H。

Wihan)。 这首作品哪里好听?当然是旋律好听,第二乐章的主奏大提琴以丰润浑厚的音色,在中低音区里游走出故乡之爱。而协奏乐团在德弗札克的笔下,则已脱离传统协奏曲的陪衬角色,与主奏大提琴形成对等的地位。特别是乐团编制部份,更因为低音号与长号的加入,打破传统只有法国号、小号的二管编制,让整体的音响性有更壮观的表现。

另外,德弗札克汲取在美任教三年的经验,将当地黑人灵歌的曲调结合波希米亚舞曲的节奏,成就出终乐章的回旋曲式。至於主奏大提琴呢?在德弗札克的安排下,除了灵活哂弥械鸵粲虻囊羯猓?勇於向高音域的极限挑战(高音La, Si),克服双音把位在快速移动上的高难度挑战,展现出大提琴宽广音域上的丰富多变。

整体来说,这首乐曲所拥有的活泼的节奏与浓烈的情感,在华丽的管弦技法安排下,仍然展现出浪漫乐派的特性。(廖玫玲)

推荐版本 德弗札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罗斯卓波维奇/大提琴,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DG 447 413-2■宝丽金

DG旗下有两位天王级的大提琴名家,一位是傅尼叶,另外一位是罗斯卓波维奇。

这两位大师的德弗札克,光从演奏成就来说,均为世有定评的名盘。前者是日本三百名曲之一,后者更荣获企鹅的三星戴花。前者刚悍的曲风表现恢宏的张力,后者丰润纤细的音色,与乐团合作出圆融协调的默契。至於哪一版好呢?得视个人喜好而定。值得一提的是,录於六○年代的罗斯卓波维奇版,最近在DG精心策画下,以大花版传奇录音系列重发问世。

不论就曲目的代表性(另有柴可夫斯基的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演奏阵容与录音技术,都是值得珍藏的名盘。

9 圣桑:a小调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作品33 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被奉为法国作曲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圣桑,其作品总带有一贯端正典雅的形式与乐思,弥漫著浓厚的古典主义风。

这首写於1870年的a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在整体的架构上较其他的协奏曲来得小巧玲珑,三个乐章不间断的连续演奏,只须花得二十分钟左右便可奏完。其中第三乐章的主题还与第一乐章重复发展,事实上,也可以视为一首超大型的单章乐曲。此曲在恪遵古典作法下,在方正小格局之下,谨守主从地位,给予主奏乐器宽广的空间作技巧性的发挥。

不过,从受限的架构,音响力度上的薄弱,与主题张力的不足各方面来看,常让这首乐曲陷入新鲜不足的诟病中。 至於,拥有丰富独奏、室内乐合奏经验的拉罗,在作曲才能尚未能被肯定之前,就是一位弦乐器的演奏者。日后将演奏经验哂玫阶髑系某晒佑行√崆俚摹肝靼嘌澜豁懬梗约癫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

拉罗在这首曲子中,从开始的宣叙调,到恬美的间奏曲主题,再到哈巴奈拉舞曲快板节奏,充分撷取异国(西班牙)情调的素材。再者,拉罗对大提琴富抒情人声的音色也掌握得相当好,并借助管弦乐华彩丰富的配器,展现各个声部均衡下的力度与美感。(廖玫玲)

推荐版本 拉罗、圣桑大提琴协奏曲 ■苏菲.罗兰/大提琴,吉伯特.瓦加指挥BBC爱乐管弦乐团■ASV CD DCA 867■DDD/64'47"/1993■韵顺

这是一张以法国作品为主的专辑,除拉罗、圣桑的协奏曲外,另有马斯奈的「幻想曲」。

对同是女性演奏家来说,苏菲.罗兰在掌握乐曲的行进上较哈诺伊来得好,而且她不仅能抓住大提琴抒情音色的特质,於造句间展现旖旎婉约的歌唱性,更在旋律线条的起伏上展现应有的力度,做好乐句间的联系工作。整体说来,就圣桑一曲,苏菲.罗兰以自然不造作的音调,让灵动浪漫的气质萦绕而生。

如果你听过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就当知道该曲在异国情调与取材上的偏重,而这首d小调的大提琴协奏曲也是如此。苏菲.罗兰以扎实平稳的技巧与酣甜的句法,像是默契良好的多年老友般的与协奏乐团合作无间。

10 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

作品编号85的大提琴协奏曲是艾尔加晚年之作(1918-1919年),这个时期的艾尔加,前有管弦乐曲「谜语变奏曲」名闻於世,在英国境内已是一位倍受尊崇的作曲家。

原本就带有阴沈性格的小调,在e小调以悲哀激烈的引导下,先是唱起庄重严肃的宣叙调作为开场。继之发展的主题旋律又在大提琴抒情呢喃的中低音域里游走,如此强烈撼人的开场白,是这首作品最先吸引人的地方。再者,请聆者多多熟悉这首曲子,将会发现第一乐章的宣叙调是贯穿於整首作品的中心乐念,最后将会在第四乐章里有完整的收束。

至於诙谐曲与终乐章里的花奏,则高度发挥技巧的精鍊度。而以和声对位取胜的慢板,在抒情的曲调中不时存有一缕灰色的浪漫。单就旋律上,虽不如德弗札克来得煽情华丽,却成功的在与协奏乐团的搭配合作上,赢得更深更浓更美的情感。 这首作品在完成的同年就举行首演。

另有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同为艾尔加具代表性的两首大型器乐曲的作品。(廖玫玲)

推荐版本 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85 ■Yoohong Lee/大提琴,曼纽因指挥皇家爱乐管弦乐团■Tring TRP 061■DDD/55'28"/1996■喜玛拉雅

老录音固然值得收藏,如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岂能对杜普蕾一版(EMI)失之交臂?但是站在世代交替的立场,不妨也试著关心一下市场上的新作。

皇家爱乐系列之艾尔加大提琴作品,请到的是一位韩国男孩-Yoohong Lee,话说从小资赋优异的Yoohong,十岁与汉城爱乐管弦乐团合作登台首演,年纪轻轻便有不少与乐团合作演出的经验。Yoohong在这张录音中一一做到的成熟造句与洗练的技巧,是非常不容易的,遑论深刻优美的宣叙调,在他手中演来确能动人心弦。

协奏的皇家爱乐,由小提琴手出身的曼纽因领军,酣畅淋漓的管弦乐线条,以收放自如的张力,亦步亦趋的追随主奏大提琴铺陈出深情的旋律。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