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为什么白酒在中国好喝,白酒到底好喝在哪里

1,白酒到底好喝在哪里

对于不喝酒的人来说,白酒除了辣还是辣,然而,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白酒却是琼浆玉液、不可一日无酒。所以,白酒好不好喝,首先得看对谁来说了,有的人喝酒大概是迫不得已,辣在口腔、苦在心里。有的人喝酒则是享受,是细腻绵长的醇香。那么,白酒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说到中国白酒,首先是闻它的香气,特别是清香型、浓香型白酒的香气,非常容易让人接受,闻起来有浓郁的水果香。  不过,白酒喝到嘴里就不太一样了:最普遍的感觉首先是辣,再下来是苦,可能还夹杂着涩,最后可能才感觉到甜。苦辣酸甜之余,人们还可以体会到白酒的麻、绵、柔、爽、劲、醇厚、稀薄等或强烈或微妙的诸多感受。  具体来说,白酒好喝不好喝,其实就是要在辣、苦、甜、涩,醇厚或稀薄这些口感上的程度不同。  好一点的白酒,从口感判断,要有辣的感觉但又不能辣到让人受不了。  这好比我们在很多地方吃辣椒,像湖南、陕西的辣椒,确实辣,辣得发疼,却不香,但四川川菜里的辣椒就不同了,又鲜又香,虽然辣,但没有辣到那么厉害,这就属于辣得有分寸。  作为白酒来说,好的白酒之所以好喝,就是辣得有分寸,不能不辣,又不能辣到过分。同样,白酒的苦和甜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好的白酒其魅力就在于各种滋味的融合,也就是说好的白酒上述口感都必须有,同时每一个味道的比例又要恰到好处,而且这些味觉显示出来的先后次序和层次感也要恰到好处,这在品酒术语上叫诸味协调。  好的白酒,是舌尖的美味,是味蕾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慰藉。所以,好酒是用来细细品味的,适量饮用就好,当发觉自己微醺的时候就可停止了,如若喝得不省人事,不仅体会不到其中的美妙,对身体也不好。

白酒到底好喝在哪里

2,伏特加享誉全球同为烈酒为何白酒只在国内受欢迎呢

我们来看看除了白酒之外的五大蒸馏酒:威士忌一般由大麦、黑麦、燕麦、小麦或玉米制成,标准因国家而异,但威士忌最广为人知的特点是需要在橡木桶中存放一段时间。伏特加的主要成分是土豆或玉米。与其他蒸馏酒相比,它的主要特点是“口味纯正”。也就是说,除了快速补充酒精带来的满足感,你很难品尝到其他任何谷物和水果。除了广义的“浓郁风味”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风味之间的风格差异太大。在不懂酒的人眼里,白酒的味道略显陌生,即使在白酒爱好者中,也很少有人对所有的口味都有很大的喜爱。建国前,至少在全国范围内,酱香、青香香、浓香这三种必须用词来称呼的香型分类是不存在的。几百年前,各地酒厂虽然各有风味,但基本上茅台也不是白干的。你喝了你的酒,我喝了我的。民国时期,以胡适、鲁迅、闻一多为代表的知识界,大多偏爱温润细腻的黄酒,而以宋美龄、陆小曼、陈立夫为代表的绅士淑女界,则偏爱时尚昂贵的洋酒。新中国成立后,热爱白酒的人成了大师,中央开始重点发展白酒。新中国成立后,白酒的地位被抬高,全国男人都爱喝酒,这也遇到了阻碍:粮食短缺。为了解决人们的饮酒问题,专家们在传统的固体发酵方法之外,又发展了一种新的液体发酵形式。固态发酵顾名思义,酿酒的原料是固态的,一般有五种谷物:小麦、大米、玉米、高粱、糯米。将这些谷物与水混合,然后加入酒曲,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量,调节微生物的繁殖速度,称为发酵。与固体发酵相比,液体发酵的主要问题不是不够传统,而是红薯等原料中果胶过多。如果酒厂的技术失败,很可能成品酒中的甲醇超标。虽然不会像假酒一样塞进急诊室,但喝了很多年还是会看得见的。好喝太贵,便宜不安全,白酒地位越来越尴尬。

伏特加享誉全球同为烈酒为何白酒只在国内受欢迎呢

3,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喝白酒有这么好喝吗

坊间流行这样的俗语:“人是铁,酒是钢,美酒吃啥都不香!”的确,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情感!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能走多远,白酒就能走多远,数千年来,白酒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的骨髓里,成年人爱喝酒爱敬酒,过年过节时更甚至如此,现在很多年轻人也爱喝酒,那么,为什么中国人都爱喝白酒?酒是大自然的产物中国文化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杯酒就是粮食的魂魄,其中凝聚着多少中国人的态度。我们看到过在祭祀大典上,中国人无论面对祖先,还是面对未来,都会用一杯美酒祭告天地。如果说西方的酒文化是以果酒轻盈的香气和饱满的热情祭拜天神,那么中国的粮食酒就是以这样一种深沉、透彻的魂魄去回馈大地。在今天这种都市化的进程里,真正追本溯源,按照一年节序如流,让春夏秋冬从生命中穿过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少。我仍然喜欢中国人说“沐春风而思飞扬,临秋云而思浩荡”。春秋往复能不能够找到一个载体呢?中国白酒为什么能够百年飘香?我想是因为白酒饱含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很容易让人因为依赖技术而轻易狂妄。中国白酒对于四时节序的严格遵守让其一直保持着“中国味道”。各种仪式都离不了酒葡萄酒的文化和白酒的文化是不同的,白酒几乎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长大周岁也要喝酒,孩子出去赶考的时候、大婚的时候??这一生要喝多少次酒?一生如此,一年亦是如此。春节到来的时候要喝屠苏酒,阳春、清明登高时也会喝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桂花酒,到了重阳节也要“把酒临风”。一年一生,中国人是离不开酒的。酒能反映醉后百态《说文解字》上说得好,“酒”是一个转音字,转自“迁就”的“就”,“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也就是说,我们很难单纯地说酒是个好东西,还是个坏东西,要看什么人来喝它。一个真正的豪迈侠义之人,他喝酒,“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那种忠肝赤胆,让酒越喝越好;但是一个小人,谄媚,勾心斗角,那么酒就有可能越喝越坏。所以在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的酒,是否应该回头映照一下自己的性情?不要忘了许慎的那句话:“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今天可以选择的空间多了,但是,人的性情还会跟酒去融合吗?我们真的由酒去点燃我们之间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敬重,让中国人的气质在酒香中发挥得更好吗?酒能激发文人灵感酒是点燃诗情的引子。从当年的曹孟德“横槊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杯酒就摆在我们千古的梦想和诗情里。我们都曾经跟着陶渊明去喝他田园里淡薄的酒,“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这是一种回归了恬淡的酒,他在酒中怡然自若。我们也曾经跟着李太白喝他豪迈的酒。“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说他自己无非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李太白邀约千古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今天我们的樽中不缺酒了,但是缺月光。我们仍然缺一段月光相映的诗情。到了苏东坡。他曾经“举杯邀明月”,他曾经“把酒问青天”,他曾经“一杯还酹江月”去感慨历史的沧桑。这些酒喝到今天,应该说,在一个极致繁华的物质时代里,我们除了更多酒的分类、酒的包装、酒的价格,还应该再问一问:酒里还有中国人的诗意吗?我们还是那个烂漫飞扬的民族吗?我们还有一把热热的血性来对抗今天世道的冷漠吗?我们在喝酒的时候,能不能让这个千年盛筵,让那些诗人的魂魄再回到我们的生命中呢?如果问国人为什么这么爱喝酒,可能真的没有答案,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人物,原因都大相径庭。有时候为了高兴,有时候为了伤心。但真正爱酒的人喝酒绝非买醉,喝酒是带文化符号的活动,是促进交流的催化剂,是打开心门的上帝之手,是中国人感情的载体!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喝白酒有这么好喝吗

4,中国人爱喝酒尤其喜爱白酒这是为什么呢

粮食酿造的中国白酒属于蒸馏酒的一种,与鸡尾酒六大基酒:英国大麦威士忌、法国葡萄白兰地、俄罗斯面包伏特加、以及朗姆酒、龙舌兰和金酒同根同源。中国的人口密度历来牢牢占据全世界首位,对粮食的需求极大,只有每个朝代中叶以后,富裕存粮才能为白酒酿造提供可能。所以唐宋时期传入中国,由粮食酿造的蒸馏白酒,往往只能在吃饱饭后的盛世才能喝得起。奔小康的当代中国人,自然有资格将白酒当成餐桌社交必备的助兴工具。大米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醛和杂醇是造成白酒上头和辛辣的原因,越是小作坊产出的酒,杂质也越多越烈。不过中国人早已经习惯白酒,还用一线喉形容高端白酒,咽一口从嘴到喉咙都能燃起来,非常刺激。辛辣的口感使得中国人相信:白酒能够将各类奇特中药材当中的营养泡出来。从而开发出泡着蛇,蜥蜴,海马,以及通过不能贪杯暗示壮阳功能的药酒。但外国人却普遍不能接受白酒,如果给英国街头的行人灌下二锅头,得到普遍的评价是:辣灼烧,甚至有不谙世事的姑娘认为自己刚才喝的是洁厕灵。所以,相比口感更好的其他蒸馏酒,白酒只能在东亚地区被接受,全中国的饮酒人数超过5亿,每年可以喝掉300亿公斤酒,相当于生生喝干25万个夏雨荷身旁的大明湖。那么到底哪个地方的中国人最能喝?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在网友心中牢牢占据中国最能喝地区的前三名,其中山东的得票率更是超过18%,高居全国各省市第一。2015上半年,青岛人均使用代驾33.5次,平均每人每周至少喝一次酒。如果说山东人能喝,内蒙古和黑龙江人一定不服。认为内蒙古和黑龙江酒量高的网友分别占17%和13%,位居2、3名。每个娶了北方姑娘的南方人,过年一旦踏上内蒙和东三省的地界,便绝对不敢再提喝酒,这里人真的一碗碗干。河南人的酒量也不得了,有传说认为酒圣杜康是河南人。去到河南喝酒会很舒服,这里讲究:主不干,客不饮。主人率先举起杯一饮而尽,然后客人举杯,不需尽饮,量力而行即可,凸显出主人的诚意和热情。至于南方人,似乎只有江苏、重庆、四川可以提一提。出人意料的是,江苏是全国第三大白酒消费省,而全国人均酒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重庆男人,每天吞下244.6ml,平均一天小半斤。尽管不同地区的酒量各有高下,但960万平方公里内的酒文化却出奇一致。与西方人倒酒只倒1/3杯不同,中国人宴请时,讲究一口干和满上。宴会白酒规格也暗含主人对客人的重视程度,所谓酒杯一干,政策放宽,极具中国特色。以至改革开放后,红酒和香槟也变成干一杯的对象,不干不是兄弟。加拿大人大山,曾在问答网站Quora上用酒满心诚向外国人解释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喝酒是诚意的表现,引来很多老外的关注:就是这样你来我往的敬酒当中,桌上每个人身份被确认。上下长幼尊卑都在席间明确,下属敬酒表达自己的敬意,乙方敬酒表达自己对过方案的迫切,吞下的酒精越多,越见诚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5周岁以上的中国人每年平均消费6.7升酒精,远低于西方国家,连日韩都比不上。但是中国人单次酒精消费量高达41.04克,比国际安全饮用标准整整高出一倍。如果与欧美人和非洲人比较,则中国人无论南北都[不善饮]。欧美人代谢乙醛的缺陷比例很小,体质上普遍比中国人能喝,只是他们除了酒吧狂欢之类少数场合外,很少像中国人这样往酒量极限上喝。所以就此而言,中国人能喝,爱喝,使劲喝,对喝酒,真的是走心又走身。喜怒哀乐可以喝酒,生老病死也要喝酒,上到国家大事,下到百姓家常,酒已然成为了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感情寄托,无可替代,正所谓无酒不成席。一杯酒下肚,再内敛的人也会多说上几句掏心窝的话。现在这个时代,喝酒很容易,但边喝边有人唠叨你的冷热,难。只有在此时,白酒才被赋予了最真诚的内涵:无关多少,只诉衷肠。至于喝什么,喝多少,怎么喝,真的并不重要。中国人喝酒看重的是情绪,对于酒的浓度,真的没那么考究,这也是中国人对富含历史和情怀的白酒情有独钟的原因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