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美酒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夏津县东兴酒厂,贵州大东兴酒53酱香价格

1,贵州大东兴酒53酱香价格

00:00 / 00:5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0}

2,德州的酿酒厂共有哪几家

山东省陵县同兴酿酒有限公司 / 陵城镇陵州路127号 / 253000 / 0534-8267977 山东省陵县同兴酿酒有限公司第四展销部 / 陵城镇陵州路127号 / 253000 / 0534-8267977 庆云县枣花村酿酒有限公司 / 庆丰路40号 / 253000 / 0534-3224488 齐河县享福酒业有限公司 / 迎宾路 / 253000 / 0534-5661199 德州市双信酒业有限公司 / 德州经济开发区东风东路1198号 / 253000 / 0534-2581563 夏津县锦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城栾路 / 253000 / 0534-3883618 山东庆云永兴酒业有限公司 / 德州渤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 253000 / 0534-3429899 陵县迷朕酒业有限公司 / 糜镇张习桥街 / 253000 / 0534-8675111 陵县金樽酒业有限公司 / 陵州路118号 / 253000 / 0534-8261778 乐陵市金源酿酒有限公司 / 食品厂 / 253000 / 0534-6324919 德州德福祥酒业有限公司 / 德城区二屯镇养禽场 / 253000 / 0534-2740322 泸州市高淮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德州分公司 / 德城区东风西路88号· / 253000 / 0534-2448718 陵县酿酒有限公司 / 刘绊乡崔冒头村 / 253000 / 0534-8622033 德州夏王龙酒业有限公司 / 建设街65号 / 253000 / 0534-3311399 德州市裕泰酒业有限公司 / 德城区三八中路市政府营住楼 / 253000 / 0534- 山东禹王亭集团大禹龙神酒业有限公司 / 开拓路115号 / 253000 / 0534-7320888 山东夏津县东兴酒业有限公司 / 公安局保安公司院内 / 253000 / 0534-3265571 临邑县洛北酒业有限公司 / 刘江街 / 253000 / 0534-4227996 临邑县得一聚酿酒有限责任公司 / 临盘镇 / 253000 / 0534-4281029 临邑金太阳酒业有限公司 / 迎曦大街219号 / 253000 / 0534-4223039 德州新郎新酒业有限公司 / 德州经济开发区三八路虹桥乐园1-3号 / 253000 / 0534-2683989 禹城市秦龙酒业有限公司 / 站北路145号 / 253000 / 0534-7321532 山东夏津夏王龙酒业有限公司 / 建设街65号 / 253000 / 0534-3361263 山东省德州夏洋酒业有限公司 / 建设街182号 / 253000 / 0534-3361486 山东乐陵好风酒业有限公司 / 开元中大道005号 / 253000 / 0534-6266919 宁津县又一春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东环北路四号 / 253000 / 0534- 山东省陵县同兴酿酒有限公司第二展销部 / 陵城镇陵州路127号 / 253000 / 0534-8267977 庆云县帝后酒业有限公司 / 庆丰路20号 / 253000 / 0534-3221118 禹城市绿王子酒业有限公司 / 南环路116号 / 253000 / 0534-7321941 山东省武城贝州酒业有限公司 / 科技工业园 / 253000 / 0534-6691493

{1}

3,夏津县有哪些名人呀

崔鸿(?—525年)字彦鸾,北魏史学家,台阁大臣崔光的侄子(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仕魏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将军。以本官修辑国史,后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加授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崔鸿秉性耿介,遇事直陈,为同僚所钦服,主张为官求才,不拘一格。公元513年(北魏孝武帝延昌二年)大考百官,崔鸿乘机向朝廷建议对“绩效能官,才必称位者,朝升夕进,岂拘一阶半级者哉?”崔鸿聪明好学,少时就有著述。自公元500年(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开始,于公务之暇搜集整理旧史资料,于公元504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着手编纂《十六国春秋》,历时三载撰《十六国春秋》95卷,唯恐书中内容有悖朝廷之处,故未敢刊印。迄于公元528年(孝庄帝永安元年)其子崔子元,将其父所撰《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后因世事沧桑,原本失没,今仅有清人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传世。崔 光崔光(449—522)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孝文帝赐名光。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赡养父母。482年(北魏孝文帝泰和六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任。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516年(孝明帝熙平元年)封为平恩县侯,加授太子太保。518年,崔光奏请修补《石经》。崔光关心民瘼,擅长辞令,常以委婉之词规谏皇帝。一日,禁卫捕获一秃鹫,饲于宫中。崔光得知上表说:“贪恶之鸟野泽所育,不应入于殿廷,饕餮之禽必资鱼肉”,“陛下为人父母,岂可弃人养鸟,留意于丑类恶声哉?”以此规谏皇帝。皇帝从之,将鹫弃放于野。崔光晚年,年老多病,然而自强不已,以撰述魏史为己任。常食宿于著作任所。523年(孝明帝正光三年)6月,崔光病危,召集子侄至榻前,嘱咐说:“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殁有遗恨,汝等速送吾还宅……”。至家而逝。卒谥“文宣”。崔光一生著作宏富,“凡为诗、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勒成五十余卷”。后来大多散佚。崔光殁后葬于本乡,墓在今崔庄附近,具体地点不详。张金称张金称(?—617年)鄃(今夏津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体貌壮伟、勇猛任侠。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山东歉收,百姓生活极苦。10月,张今称揭竿而起,百姓应者云集,义军声势渐大。隋炀帝派段达讨伐,被义军击败。金称又会合渤海农民军孙宣雅共破黎阳,声势大振。613年(隋大业九年),11月复败隋军,擒杀隋将冯孝慈。616年(隋大业十二年)3月,张金称率军攻破平恩(今河北邱县西)、武安、巨鹿、清河等郡县。12月,隋太仆杨义臣率兵进讨义军,义军因轻敌失败,其眷属、辎重尽为隋军所获,张金称逃往清河。617年(隋大业十三年)1月间,被鄃县令杨善会擒获杀害。马仁瑀瑀马仁瑀(约于五代末年至北宋初年在世)夏津人。膂力过人,勇猛善射。被后周太祖郭威召为将军。高平(今山西晋城一带)之战周军失利,形势危急,马仁瑀跃马出阵,引弓搭箭,毙敌数十人,周军声势大振,遂大败后汉军。960年(宋建隆元年)宋太祖即位,马仁瑀被授为都指挥使,随太祖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后出任密州(今莒南,胶县一带)防御使。曾奉诏率师巡边。马仁瑀治边,恩威并济,契丹畏服,边事绥靖。后赴兖州之战,敌势悍猛,马仁瑀率骁卒十余骑,冲入敌阵,擒获敌首,大获全胜。马仁瑀为官清正,执法如山,其侄曾因杀人被判死罪,有人替他开脱罪责,马仁瑀不允,说:“我为长史,而兄子杀人,此怙势耳,岂敢以私亲乱国法哉!”,于是按律斩首。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以后,升为辽州知府,曾随宋太宗征太原,因军功擢迁为朔州观察使。宋九嘉宋九嘉(?—1233)字飞卿,金夏津人。诗人。为人刚正豪迈。少时曾游太学,从李纯甫读书,才思敏捷,文章清奇,很得士人推重,与雷渊、李经齐名。1213年(金至宁元年)登进士第,历授蓝田、高陵、扶风三县知县。为官清正廉明,百姓无不称颂。后擢迁翰林应奉文字。金哀宗正大年间,因病辞官,殁于癸巳之难。宋九嘉的诗多反映人民疾苦。其《途中述事》一诗真实地反映了在天灾人祸重压之下,饥民逃荒的悲惨情景。朱应昌朱应昌(约于明代中期在世)字会期,号敬斋。今夏津县城东南小朱庄(今属夏津镇)人。明成化丁未科进士,官至浙江道监察御使。朱应昌天赋颖慧,黾勉好学,乡试名擢“经魁”。1487年(明成化二十三年)登进士第,授元城(今河北大明)知县。到任后,劝农兴学,兴修水利;剖理狱案,明允无冤。以官绩卓著擢为浙江道监察御使,后逝世于南京,灵梓运葬故里,其墓在今县城东三里庄东。郭四维郭四维(1533—1602)字汝张,号北野。今夏津县城南栾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隆庆进士,官至都察院副都御使。四维相貌伟岸,聪敏过人。少时就读于村塾,塾师与之对语常自叹不如。解元潘龙(夏津人)非常赏识郭四维的才华,遂收于自己门下,亲授举子业。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四维赴乡试中举。1568年(明隆庆二年)登进士第。先后实授内邱、紫阳、清苑三县知县。后补升刑部给事中,不久迁转兵部。曾出守池阳,在任清理刑事积案,劝课农桑,深得民众敬服。后擢为河南按察司副使,负责整饬霸州(今河北霸县一带)兵备道。在任多有建树,以“博大有谋,沉雄能断”升为都察院副都御使。曾出巡宣府(今河北宣化),并赞理军务。郭四维治军,恩威并济,将士无不感其德威而竭力用命。他勤于职事,驻守边塞,督理长城事务达十余年。终因积劳成疾,于天启年间卒于任所。栗 祁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栗祁天资聪颖,幼年丧父,得其伯父栗科接济,抚育,母肖氏课其识字。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登进士第,授徽州推官。当时徽州民俗粗劣,狱讼叠积,有达十余年而不决者。栗祁到任,循循教化,积压狱案得以剖理,社会风尚日渐淳朴。1562年(明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坐罪,栗祁曾奉南京御使林润之命,缉拿严嵩党羽林龙文归案。1567年(明隆庆元年)迁南京户部主事,不久升为郎中,专管杭州税务。栗祁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吏民所称颂。后调湖州知府,到湖州上任临行时,差役欲将一铜盆拿到船上,准备路上用。栗祁坚执不允,言道:“衙中之物,并非私有,不可妄动”。到任后,“轻徭平赋,废除苛条,劝事农桑”,“郡饶谷钱”,后擢为山西按察司副使,专任整饬怀隆兵备。其“缮治亭障,秣马训兵,居三年,虏不敢进塞”,复拜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不久卒于任所。后其子扶柩回故里,葬于夏津县城东南,人称“栗兵备墓”。张筑岩张筑岩(1837—1916)名彬,号今雨。夏津镇张枣林庄人。少时天赋颖异,学业屡冠邑庠,尤以书法、绘画见长。人们对其非常景慕,称之为“玉堂中人”。然而筑岩性格超越,视功名如草芥,终不为世俗所动,独以笔墨丹青为己任,潜心研习书画艺术。筑岩最喜游历,闻有山水美景,必前往观览,一生曾六上黄山,十登泰岱;卜居山中,凡山间之岩崖、溪谷、树木、流泉,无不悉心揣摹,将山川浑厚、林莽雄逸的意趣灌注笔底,因而其所绘山水颇得实景真谛。筑岩平生有四爱,即:石、竹、古画、法帖。其居处,松柏挺秀,翠竹掩映,自题其书斋曰:“四爱草堂”,因又自号“四爱主人”。每日独居斋中临摹古人名迹,吟诵先贤诗文,虽年逾古稀而不辍。为书画艺术倾注了全部心血。其作品气势雄浑,格调高雅,用笔尤擅“斧劈”、“混点”。所绘画面,山川参差,林麓深邃,流水潺缓,古寺冥幽,使观者大有超俗出世之感。筑岩殁后遗产无多,唯书画盈室,遗作数箧而已。后因其子孙不懂绘事,轻弃漫藏,致使其作品散佚几尽。许宗海许宗海(1861—1941)字潮升,号岱东,又号文珊,城西韩桥村(现属白马湖镇)人。自幼读书,18岁中秀才,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科岁贡,授试用训导。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宣统三年(1911年)任长清县劝学员长,在职创修劝学所,创办官立初等小学、模范小学、女子小学、初届单级养成分所、城区公立初等小学、简字学塾、半日学塾各一处。此后,在夏津县二屯、韩桥、武城县闫庄、清平县马佛寺(现属临清市)等村执鞭任教,学生遍及四方。1942年,适值许宗海逝世一周年忌日,他的100多名学生集资为他立碑一通,记述他的治学业绩;碑额题字“一方泰斗”。1933年,许宗海应聘编纂夏津县志,并任总纂。当时资金不足,资料缺乏,他不畏困苦,团结同仁,克服困难,戮力同心,潜心著述。许宗海患有小便失禁症,为不影响工作,将毛巾垫于内裤,坚持写稿。为减少麻烦,控制饮水,忍渴挥毫不辍,终“经三易稿而书始成”。许宗海擅长书法,行草、楷书造诣颇深,墨迹流传于世颇丰。范步瀛范步瀛(1876—1960)原名煜坦,字蓬洲,号阆仙。城西李堂村(现属双庙镇)人。幼读村塾。清光绪年间,范赴童子试,中秀才。此后,读书益加刻苦,炎夏汗湿衣衫,隆冬手冻成疮,仍然秉烛达旦。1910年,入山东优级师范文史科,三年毕业,成绩优异,赏以举人资格,选任山东省会慈善公所秘书。他所拟文稿,意理明晰,言辞峭洁,为同僚所推崇。1919年,在临清筹建省立第十一中学,范步瀛受聘为该校第一任校长。他广聘饱学文士,到校任教,著名诗人臧克家当时曾在该校任教。他本人在主持校政期间,仍亲授文史课,博采古今,深入浅出,语言生动趣谐,教学成绩卓然,颇受师生敬重。十一中学建校历史虽短,却成为省重点中学之一。1933年,编纂《夏津县志》,范应聘任总校,为续编县志成书,宵旰操劳。1938年,日军南侵,范誓死不任伪职,遂弃官闲居。新中国成立后,范步瀛仍热心于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1956年,应夏津县人民委员会的聘请,出任王堂完全小学名誉校长。1958年1月,任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至1958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二届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范步瀛一生酷爱收藏古籍,晚年致力于文史研究兼习书法。曾著诗集二卷名《野老庵集》,惜均散佚。李思孝李思孝(1907—1942)原名李慕先,夏津县最早的共产党员;早期共产党组织发起人之一。城西珠泉屯(现属郑保屯镇)人。李思孝13岁考入夏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在进步知识分子、语文老师任华一指导下,开始阅读《新青年》、《少年中国》、《曙光》等进步刊物。1921年5月,李思孝和同学们一起到郑保屯等村镇游行,宣传新思想。1923年,李思孝以优异成绩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此期间,他广泛结交进步人士,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5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常同臧克家、邓广铭、范心吾等革命青年秘密印刷宣传品,传播马列主义。1927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校方开除,改入齐鲁中学。同年夏天,他利用假期回乡,与在济南就读的李建华、刘绍增等人建立临时党、团支部,创立了夏津县最早的共产党组织之一—珠泉屯党支部。1928年,李思孝等从济南回乡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团员,建立农民协会。当时夏津县国共两党尚未完全分裂,他们在珠泉屯挂起了“国民党夏津县第二区党部”的牌子,以此为掩护,发动佃农、雇农罢工,抗税抗捐,反对土豪劣绅的压迫,组织游行示威,张贴标语。影响之大,波及太平庄、夏庄、渡口驿等村镇。除此之外,李思孝还多次带领党团员和农民协会会员冲击国民党县党部,震动全县。同年5月,为使“第二区党部”和农民协会取得合法地位,李思孝和张益三以跨党党员身份去泰安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控告国民党夏津县党部,因坏人告密被捕,先后在泰安,济南关押两年。在狱中,李思孝坚贞不屈身体倍受摧残,染上了肺结核病,又因脚拖重镣,致使脚腕变形,落下终身残疾。后经进步人事营救,1930年7月获释。出狱后,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仍然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七七事变”以后,李思孝携家眷到河南新郑、长葛两县交界处的异水寨安家,在那里,他和当地进步青年一起,组建了长葛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李思孝任副队长。1938年先后任中共长葛县工委书记、县委书记等职。1939年,李思孝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二十二师学生大队任教官。1940年初,到许昌五女店十四支队任政治部主任。1941年6月再次被捕,关押在洛阳劳教营,后被一地下党员救出。1942年初,李思孝去河南杞县争取一支地方武装,不幸被暗杀。1985年7月,夏津县人民政府追认李思孝为革命烈士。孙洪喜孙洪喜(1929—1945)城西柳元庄(现属郑保屯镇)人。10多岁即为财主打短工,曾随父母逃荒东北。1945年6月,孙洪喜加入村民兵模范班。7月30日拂晓,国民党军张栋臣部200余人,兵分三路突袭柳元庄。当时柳元庄驻有九区区队和民兵不足50人,南、北、东三个寨门相继失守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九区区队和民兵突围。孙洪喜和一小战士跑在最后,被敌人堵回急返院内隐藏,孙洪喜不幸被捕。匪兵头目严刑逼供,以释放为条件要他说出小战士的下落和民兵组织情况,孙洪喜高声回答“不知道”。中午,孙洪喜被押至郑保屯十字大街,凶残的匪徒将其两只耳朵用刺刀割掉,他目眦欲裂,紧咬嘴唇出血,仍不吭一声。即而被押至郑保屯村南池塘边,匪徒驱赶着围观的群众,并企图杀一儆百,把孙洪喜打的遍体鳞伤,先后两次把他按入铡刀下,威胁逼供,但他仍斩钉截铁的回答:“不知道!”。匪徒计穷第三次掀开铡刀,孙洪喜毅然步入铡下。牺牲时年仅16岁。莫 循莫循(1914—1979)原名张昭训,城东前籽粒屯(现属夏津镇)人。1928年入夏津第一高等小学读书。1930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遭到韩复榘政府多方阻挠,莫循参加集体卧轨以示抗议,终达南京。1935年12月“一二.九”运动爆发时,莫循参加了济南学生响应平津学生斗争的活动。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同年冬,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北京大学学生执委会执委。1937年“七.七”事变后,莫循随平津学生流亡到济南、徐州、南京、武汉等地,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部组织平津学生去鲁西北抗日,莫循于1938年2月到达聊城。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齐燕铭主编的全国第一份抗战报纸《抗战日报》社工作,任国际版编辑兼鲁西北政治干部学校教员及鲁西北印刷部主任。1938年11月聊城失陷,莫循带领几十名印刷工人和一部分轻便印刷器械,撤到聊城以西的莘县、堂邑、朝城、冠县一带,坚持对敌斗争。不久组织分配他去冀南区工作,任党刊《燎原》社编辑,后任冀南文化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6年6月,与艾大炎筹办《冀南日报》后任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冀鲁豫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在艰苦的条件下,莫循积极从事党的新闻工作,利用报纸揭露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罪行,唤起民众同敌人斗争。这期间,莫循虽没有在夏津工作,但他多次派记者到夏津采访,及时的报道了家乡人民的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1948年秋,莫循奉命南下到武汉,参加筹办中共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并任副总编辑。1949年5月,莫循到江西筹办《江西日报》并任社长兼总编辑。其后,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政协江西省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莫循因立场坚定,而被撤销职务。 1972年恢复工作以后,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文教办公室党委书记、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等职。1979年1月病逝于南昌。王明远王明远(1904—1980)原名王庆昶,城北新盛店人。自幼聪颖,敏与世事。10岁入乡塾,13岁辍学务农。18岁时开始靠轧棉花维持生活。1929年在济南创办东兴货栈,1935年,在德州创办同益成货栈。1937年春,在天津合资开办庆复昌盐号,独资创办塘沽盐场。1942年,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1943年迫于日伪政权的压力,自行关闭)。此后,又在天津创办喷漆厂。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他将塘沽盐场、喷漆厂等资产无偿捐献给国家。1980年病逝于天津。王明远创办实业始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1928年,惨决人寰的“五.卅”惨案发生,王明远时在济南,目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身遭追捕,险些丧生。国耻身难,激起他强烈的抗日义愤。1932年,济南东兴货栈的棉花已全部被日商购买,在日商运货之前,他悄悄将棉花运走,制造了火灾现场,使日商遭受巨大损失。是时正值“九.一八”事变不久,大批东北难民流入济南商埠一带。王明远便用制造火灾骗得的日商巨款在灾民区购置房地产,供灾民栖身。1937年“七. 七”事变后,日军为了制订侵占中国西北部的计划,将原西北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人称“活地图”的线路设计师杨少农围困在天津,派警特四处搜捕。杨少农投奔塘沽盐场,王明远欣然相助,掩护其逃离虎口。当时,被掩护同行的还有进步学生朱紫薇,朱紫琴姐妹。同年10月,日军推行“以战养战”的计划,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垄断以德州为中心的鲁西北棉花市场,广大棉农叫苦不迭。王明远从天津赶到德州,按青岛外埠价格突击收购,抢运青岛。1940年前后,开往运西抗日根据地的运粮船被日军阻截在天津,王明远得知后,雇佣一满装大粪干的驳船混入船队,蒙骗日警。并对其他粮船加付运费,火速起航,顺利抵达了目的地。事后,八路军领导人亲切地会见了王明远。为纪念这次会见,王明远将“庆复昌盐号”改名为“冀中盐号”。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解放区食盐极缺,王明远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运到驻马店一带,有力的支援了解放战争。王明远长期身处异乡,情系桑梓,关心乡亲的疾苦,惦记家乡的建设,1942年,王明远在南京创办中国制油厂期间,正值北方大饥,南逃渡荒的乡亲络绎不绝,处境十分凄惨。他便在江苏昆山,安徽明光一带购置荒田,供逃难者垦殖渡荒,并购买了一批粮食予以接济。1945年夏津解放后,为振兴家乡教育,他出资修缮房舍,聘请师资,开办小学,供学生免费就读。王明远热爱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医治战争创伤,天津市人民政府发起了捐款救灾运动,王明远积极响应,捐款40亿元(旧人民币),市长黄火青给予高度赞扬,聘请他为市救灾委员会委员。1955年,他将资产捐赠给国家后,成为一普通职工,仍积极为国家做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明远被遣返回乡。逆境中,乡亲们待他一如既往,予以充分尊重和保护。在当时的背景下,实属罕见。1975年,他致信中央领导人,在中央领导的关照下,得以平反安置,安度晚年。黄纲存黄纲存(1919—1986)城西郑保屯人。自幼读书,15岁时在天津做学徒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纲存应征入伍,被编入国民党某部工兵二团一营三连,任上等传达兵。在军中靠自学考入空军航空学校。从1944年起,先后去印度、美国学习飞行技术,1946年回国后,编入空军第一运输大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被迫停飞,调杭州飞行学校任教官。大陆解放后,随航校迁往台湾。黄纲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台湾,官僚腐败和美军官兵欺压中国人的行径,激起了他回归大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心。他毅然抛弃优厚的待遇,离别妻子,于1956年8月15日在台湾岗山机场借三机编队训练之机,要求单飞,架美制AT—6型高级教练机,回归祖国大陆。黄纲存飞回大陆后,受到福州军区领导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接见,奖励他人民币8000元,先后被任命为空军少校副团长(后又晋升为中校)、中国民航山东省管理局副局长。1986年在青岛病逝。晋 驼晋驼(1910—1988)本名刘月舟,城西太平庄(现属渡口驿乡)人。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历任特支书记、东北行政学院院长、记者、编辑、编剧、秘书主任、秘书长、研究员、教授、专业作家等。晚年潜心于蒲松龄研究,颇有建树。1986年离职休养。晋驼勤奋笔耕几十年,著作宏富,蜚声文坛。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结合》、《前进一步》,话剧《报名》、《炼狱》等。1988年病逝于济南。

{2}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