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网 > 常识
资讯 产品 行情 交易 品牌 知识

怎么找白酒文化背景,白酒文化的底蕴在哪里

1,白酒文化的底蕴在哪里

白酒文件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白酒是用粮食通过漫长的酿造和沉淀形成的,所以人们常说:酒为五谷之精华,酒是粮食精。酒一直是不可代替的饮品。无论是祭拜天地还是招待亲朋好友,我们都会拿出最好的酒;在重大的节日或者珍贵的情感碰撞上,我们也都会拿出最好的饮料-白酒。我们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古至今,众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文臣武将,雅士高人直到平民百姓,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留下诸多关于酒的传奇故事和诗文美篇。酒是一种文化载体,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赋予了酒特殊的意义。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古代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酒文化、也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酒文化。人生当有酒,无酒事难全。有人说,喝冷酒伤肝,喝热酒伤肺,但是不喝酒会伤心。一杯酒下肚,可以兴起,两杯酒下肚,可以忘忧,三杯酒下肚,则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在浩瀚的宇宙中,人是渺小的。而在世界上的千万个奇迹里,人却又是伟大的。我们的祖先在不经意间发现了酒,之后,经过长期的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传承至今,并终于有了一套造酒的绝技。他们在别具匠心的构想下,严守精致的配方和巧妙的工艺,把稻、麦、五谷及水果等食物,变戏法似的转化成了白酒、黄酒等各样的美酒,令人叹为观止。人生当有酒,无酒事难全。喜庆待客,走亲访友,社交运作,相扰求人等等,哪一宗哪一件能离开了酒?酒是人脉关系的润滑剂,是人际交往的开路先锋。人脉的关系的建立往往先从递上一支烟、敬上一杯酒开始。有一句俗话很流行,叫做“无酒不成席”。把亲情、友情、梦想、期盼、欢乐、伤感……写进酒杯,溢满酒宴,让情感渲染奔涌,让好事酝酿圆满。对待任何美好的事物,都切莫贪婪。凡事皆有度,总是要适当、花看半开,酒至微醺,恰当为妙!

白酒文化的底蕴在哪里

2,白酒的文化和历史

所谓历史,便是指过去的事,而对于白酒的“过去”而言有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分别是:白酒是什么、白酒从哪里来、白酒的发展过程。我们一一来看,首先便是“白酒是什么”。中国白酒,是指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贮存、勾调而制成的蒸馏酒。其中有两个关键词需要特别注意:其一是“蒸馏酒”,白酒属于“蒸馏酒”,度数很高,在世界上被称为“烈酒”,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金酒、朗姆酒并称世界六大烈酒;其二要注意的是白酒的糖化发酵剂为曲类,国外烈酒多以麦芽为糖化剂,以酵母为发酵剂。正是由于发酵过程的不同,白酒具有相较其他烈酒更为复杂的香气。知道了白酒是什么,我们再来看白酒哪里来的。我们已经说过白酒必须要有“复式发酵法”和“蒸馏”两个前提条件,我们就以时间为线索还原一下白酒出现的重要时点。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公元前3500年—前2240年)以前便有了酒的雏形,据推测最先出现的酒是乳酒,是游牧时代用兽乳发酵的酒,此后出现了果酒,然后出现了谷物酒。在商周时期,复式发酵法出现,复式发酵法以谷物为原料,首先微生物借助曲药将谷物类的淀粉水解为糖分(发酵中称为“糖化”),然后将糖分发酵为酒(发酵中称为“酒化”)。宋元时期蒸馏器出现,白酒的雏形正式诞生。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的酒除了奶酒、果酒,就是谷物酒,也就是黄酒的雏形,而白酒的雏形起源于宋末元初,真正流行起来也就百余年的时间。关于酒有两个不得不提的酿酒大师,一是仪狄,二是杜康。仪狄,最早来源于《吕氏春秋》的记载,仪狄作酒。正因如此仪狄被后世酒企当做祖师爷,还有一位祖师爷名气更大,就是杜康,杜康酿酒的“三滴血”传说相信大家都听过。Ps:三滴血的故事话说当年杜康酿酒的时候发现酒里有“土味”。他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去除“土味”,提升酒的品质。有天晚上杜康梦见一个头发也白、胡子也白的老神仙,老神仙告诉他,去除土味,需要在某年某月某日在某个路口等三个人,各取一滴血,加入酒中就能去除土味。在特定的那一天他如约来到路口等待。太阳刚升起来,就遇到一个风度翩翩书生,顺利求得“一滴血”;等到日上三竿时,遇到一个骑着快马的勇武将军,也很顺利求得“一滴血”;之后的杜康一直等到太阳快下山时,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人,却是个疯子,杜康也只好“抢”来一滴血。这三滴血汇合后滴入酒坛,酒香四溢,自此酿酒再无“土气”,唯有“醇香”。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滴血的缘故:刚开始喝酒时,大家推杯换盏敬酒;酒过三旬之后,大家豪情万丈干杯;如果不收量,再开始喝酒,想起心中的高兴事、不快事,有大笑的,有大哭的,还有六亲不认的。或许这三个阶段,就是书生、武将、疯子的血在起作用。最后关于白酒的发展过程一言以蔽之,起源不晚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流行于当下。元朝以后的几百年,截止到民国,烧酒是非主流酒类,即使是在西南地区(川黔)也属于非主流。即使在明清时期,有钱有势的人也偏爱黄酒,有诗云“黄酒价贵买论升,白酒价贱买论斗”,就是黄酒与白酒地位的写照。一直到民国,中国酒文化的主体都是黄酒,而非今日大红大紫的白酒。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常去鲁镇酒店喝酒,温两碗黄酒,要一碟茴香豆。黄酒需要粮米来酿酒,而清末到民国,战乱不断,粮食供应紧张,自然没有多少余粮去酿酒,黄酒逐渐成为奢侈品,白酒进一步民国得到普及。,西南地区的白酒逐渐影响主流人群。慢慢的白酒取代黄酒成为了主流。

白酒的文化和历史

3,中国酒文化的历史背景

酒自从与人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以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便超越了纯粹的物态意义。因其文化传统的不同,酒在与世界各民族社会生活发生联系的过程中,随着历史的脚步形成了诸多不同的酒文化现象。有人说与西方文化相比较,中国文化几乎在每一方面都表现出它的独特形态。中国酒文化亦如此。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蔚蔚大观,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在世界酒文化的长河里,显现着自己独特的芬芳。 一、农业文明的象征  中国从古到今农业是立国之本,素以发达的农业文明著称于世。中国酒文化正是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就其实质而言,中国酒文化是一种重农文化的反映。首先,从酒的原料来看,中国酒自它问世以后,粮食便是最主要的酿酒的原料。虽然从汉代开始西域葡萄和葡萄酒就已传入中国,但葡萄酒在中国直到近代一直未得到大的发展,甚至在酿造葡萄酒的方法上,明显地糅和了传统的曲蘖法。所以宋以前占各类酒品种主导地位的黄酒和宋以后逐渐居于主要地位的蒸馏白酒(烧酒),都是以谷物为主要原料的粮食酒。  从酿造技术看,中国用曲造酒在世界酿酒史上独树一帜,而曲的发明正是农业发展的反映,因为只有农业生产达到一定的水平,在贮存剩余粮食过程中才能发现酶变发芽的现象,从而制造出酒曲来,所以古人称“清酞之美,始于耒耜”是很有见地的议论。  从流传到今的各类医书如《饮膳正要》、《本草纲目》来看,大都把酒列入米谷类,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人很早就把酒的生产看作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部门。  从喜庆丰收的文化活动来看,酒几乎成了五谷丰登、富足享乐的象征,远在商周时代已是“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滁场,朋酒斯飨”(《诗经?6?1豳风?6?1七月》)。若再把饮酒习俗与农历中的岁时节日结合起来看,那么,中国酒文化所反映出的诸多农业文明的特征就更加突出。二、酒以成礼  儒家学说自孔子在总结尧舜时代父系家长制的尊尊亲亲原则基础上创始以后,经汉儒、宋儒两次大的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礼,是儒家的道德规范,苟子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6?1礼论》)宋代大儒李觏《直讲李先生文集?6?1礼论第一》:“圣人之所以治天下、国家,修身、正心,无他,一于礼而已矣。”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的饮酒活动,从乡饮酒礼、燕礼,到一般的聚家宴饮,正是在这一精神影响下形成了系统贯穿儒家礼教思想的酒礼。可以说讲求酒礼是区别中国酒文化不同于世界其他民族酒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国人通过酒礼而把饮酒活动与传布治世思想那样紧密联系起来。《礼记?6?1乐记》说: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  《礼记?6?1乡饮酒义》引孔子的话亦说:“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日: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的确,酒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饮酒活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长期以来对中华民族饮酒心理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三、醉翁之意不在酒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喜爱饮酒,如法国人、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俄罗斯人等。一位俄罗斯医学专家说:“俄罗斯人欢庆相逢时饮酒洗尘,依依惜别时也饮酒互道珍重;饥饿时饮酒以疗饥,饱足时饮酒以刺激食欲;天冷时饮酒以取暖,天热时又饮酒以消暑;困倦时饮酒以清醒头脑,清醒时又饮酒以便入睡。”但是像中国人把饮酒活动与民族的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紧密结合,并且形成一整套的饮酒娱乐艺术,大概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欧阳修说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的确,中国人饮酒,通过对饮人、饮候、饮地、饮趣、饮阑的选求;通过将诗词、歌赋、人名、物名、成语典故等编入酒令;通过投壶射中、击鼓传花、猜拳猜谜、对弈舞蹈等游戏活动,把物质享乐的酒升华为较高级的精神享乐。  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一书中论及娱乐和游戏的文化功能时写道:“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可促成新的社会结合,友谊与爱情的联络,远亲和族人的相会,对外的竞争,和对内的团结——这些社会的品质,都可以由公开的游艺中发展出来。”马林诺夫斯基在20世纪初刊布的这一观点,可以说与数千年来中国人饮酒娱乐活动中所表现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精神境界是不谋而合的。四、饮酒不醉最为高  酗酒,在现代西方国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在美国每年死于饮酒的人数超过20万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全部死亡人数的8%,在澳大利亚“酗酒成癖的风气正在迅速成为整个澳大利亚的一场恶梦”,在法国只有5000万多一点的人口,但酗酒的人数却达五六百万,对此前总统德斯坦说,法国的酒精中毒是“最严重和最令人担心的社会灾难”,“是最重要的社会瘟疫”,在前苏联嗜酒的滥饮之风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前苏联科学院士SG?6?1谢鲁林说:“如果每个人都神智清醒地来上班工作,并且一直保持清醒,生产率就将提高百分之十那么多。”([美]柏忠言编《西方社会病》)由此可见酗酒问题的严重性。因而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戒酒委员会,以期用规劝和教育方式来减轻酒害,然而多年来收效甚微。  不久前,有位国际友人到中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返国时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人喜爱饮酒的历史特别久远,而现在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在大大小小的烟酒食品商店,都可看到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酒,并且高浓度的酒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可是中国却没有出现像西方和俄国那种令人忧心的酗酒问题,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固然可以从多方面去探究,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与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饮酒文化观——饮酒不醉最为高分不开的。这种文化观集中地体现了儒家禁酗酒的思想,体现了中医辨证论酒的科学观点,也体现了长期以来作为中国人饮酒的道德风范和行为准则的酒礼的精神实质。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背景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都在看